高校科研管理的原则

时间:2022-09-27 04:10:36

高校科研管理的原则

一、科研管理的基本内涵

科研管理产生于二战时期,直接体现在各国从国家层面对国家军事项目及其人、财、物等的直接干预,以国家目标进行科学管理,由此形成了科研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所谓科研管理,是对知识生产过程中的社会活动的管理,是对以探索性、创造性为主的脑力劳动的管理。它不同于其他管理,因为科研活动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不确定性,科研管理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是难以预测的。现代科研管理在推动科研与生产相结合,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学者关于高等教育管理原则的探讨

在当下的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作为一门成熟的科学,尚没有固定不变的管理原则,那么高校科研管理,作为高等教育管理的分支学科。实践中应该明确什么样的原则问题,无法统一。如果我们认真审视高等教育管理学的理论框架,发现高等教育管理的原则,完全可能随着管理对象、场合的变化而变化,有多少管理理论就有多少管理原则。王亚朴先生主编的《高等教育管理》(华东师大出版社1983年版)中,提出了8条高教管理原则;陶增骈主编的《高等教育管理原理》(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提出了5条原则;余立主编的《大学管理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概括总结了6条原则。薛天祥教授主编的《高等教育管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1997年版,2000年1月第二次印刷)提出了5条基本原则。

薛天祥教授提出的高等教育管理的5条原则是:高效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导向性原则。1.高效性原则是高等教育管理本质的直接体现和具体化,追求高等教育管理的最大效益是高教管理的最终目的。2.整体性原则,高等教育系统中存在各种不同的工作目标,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以及各个方面也是围绕统一的目标——培养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而运转的。这种目标使高等教育各项工作融为一个整体,高等教育管理就要从这个整体出发,协调各环节各方面的管理工作。3.民主性原则。要办好一所高校,不发扬民主,不充分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不可想象的,所以高等教育管理中必须发扬民主,贯彻民主性原则。4.动态性原则。高等教育管理过程中要完成的任务、组织的结构、用来完成任务的技术和参与的人员都处于动态之中。5.导向性原则。高等教育管理的导向性原则,体现了高等教育作为价值观、利益观对纷争的评判标准。

三、高校科研管理的原则

高等学校的科研管理是整个学校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高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其它管理系统一样,高校的科研管理也应遵循其自身管理的基本原则。在笔者看来,高校科研管理应主要遵循如下原则:以人为本原则;支持重点原则;统筹协调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

高校科研管理应以人为本,即“以科研人员为本”,在工作中贯彻“人本管理”,即管理中以人为中心,强调的是把人当作最重要的资本,是一种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发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

管理的对象包括科研人员、科研经费、科研条件设备、资料、仪器等,也就人、财、物几个方面。人:在科研活动中处于关键主导地位,从事高校科研活动的教师、学生,实验室人员,后勤人员,也包括高校科研管理人员。财:要进行科学研究,就离不开经济活动,研究规模越大,从事科研活动的人员越多,经济活动也就越复杂,目前国内有些高校年科研经费超亿元,有些科研项目、课题研究经费上千万元,几十万元,上百万元的多的是,对经费也就是“钱”的管理也非常重要。物:进行科学研究,离不开科研的必备条件,自然科学尤其重要,要有实验室,实验室要有仪器、设备、药品,有些仪器特别贵重,没有“物”的存在,对于科研人员来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便是社会科学的基础研究也必须拥有图书、资料、信息;电脑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现代化科学研究必备手段。其它还有科研时间、科研信息等,这是高校科研管理的几大对象。而所有的对象中,“人”是第一位的。

(二)支持重点原则

在高校科研管理中,无论是经费的分配、项目的获批、人员的培养、成果的报奖等等整个高校科研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应该始终贯彻支持重点的原则。支持重点,是高校科研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我们以培养选拔学术带头人及科研队伍建设为例来阐释理解这一原则。

在高校科研管理中,贯彻“支持重点”的原则是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尽管科学研究事业,已经走进人们的生活当中,高校中的大多数教师,都不同程度的开展科学研究,但真正能成为科学家、专家学者的,必定是少数。梅贻奇任清华大学校长时,曾说过,“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也,大师之谓也。”拥有一批国内外著名的学科带头人、学术拔尖人才,才能把高校办成世界著名高校。科学研究的目的,一是出人才,一是出成果。原本国家科研资源有限,一所高校年科研经费也不会平均分配给每一位教师,只能资助那些优秀人才。

(三)统筹协调原则

高校科研管理是集计划、协调和服务于一体的管理,担负着全校科研发展的全盘规划,主要包括科研项目的计划、组织、实施、评估、科研团队的组建、科研经费的有效管理以及科技管理政策的制订与完善等一系列工作。很难设想,一个没有通盘考虑,统筹安排的管理是成功的管理。要想全面提升高校科研的管理水平,就必须按照现实情况合理配置科研资源,统筹协调,既要考虑发展的整体性,兼顾发展的持续性,还要充分保证发展的协调性。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高校科研管理还有其他原则,还需要我们在未来的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新荣.质量管理是高校科研项目过程管理的核心[J].科技管理研究,2003(1).

[2]霍朱莲.高校科研管理初探[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6(6).

[3]徐萍.高等院校科研管理工作刍议[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8(3).

[4]陈英德.高校科研管理的困惑与思考[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6).

上一篇:对电线电缆制造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 下一篇:中外家庭教育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