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中的高新技术误区

时间:2022-09-27 03:02:37

创业中的高新技术误区

你一定听过空肥皂盒的故事。是说一个大型日化公司引入了一条国外肥皂生产线,这条生产线将肥皂从原材料加入到包装箱自动完成。不过产品线有瑕疵,个别肥皂盒是空的,联系机械厂被告知是设计上的缺陷,无法避免。于是老板要求工程师们解决这个问题,以数名博士为核心形成一个技术攻关团队,耗费大笔资金之后,终于想出在生产线安装一套X光机进行扫描识别。而在另一家私人企业,老板让新来的小工解决这个问题,小工所用的办法是,找来一台电风扇放在生产线旁边,空盒就被吹走了。

不知道这个故事是否真实,但在现实中类似的没有技术含量的解决方案,但是又奏效的确实很多。国内一个厂商曾经一款做日程安排的移动APP,这个产品的独到之处是能够把语言转化为日程,准确率相当高,曾经一度令人惊讶,不过后来有人证实其真正的做法是:远端用人接听这些语音,然后手工输入进去。所以准确率不成问题,最起码超过苹果的SIRI系统。不要笑,这是真的。

还有一位做电商导购网站,本来想找几个人在算法上下功夫,做商品智能推荐,后来算了一下账,成本上扛不住,因为这样的技术人才工资都得上万,而且还要投入一定的服务器,要一定的时间才能看到效果。

后来他想到了一个解决办法,简单直接,找5个编辑人员,直接用人工推荐,人力成本极低,效果当然直接超过了人工智能。有人问他,一但数据量大了怎么办?他回答很简单,人的工作效率还能提升,甚至比算法提升的幅度还大,而且数据量大了,我也就挣到钱了,那个时候再做数据智能,也就有资本了。

像7-11、哎呀呀这些品牌,他们卖的产品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他们刚起步的时候也是靠手写记账,也是没有什么高级管理软件,但他们在市场上可以做到第一,因为他们生存下来了,所以他们有资本去发展。

巧手丫有什么高新技术?有很多创业者来考察就说,你们就卖这些小儿科的产品,也能做生意?可想而知,一些创业者在选择项目时存在着严重的误区。巧手丫定位于少儿益智手工,就是让儿童们在动手的快乐过程中变得心灵手巧,要是卖一个高科技含量高的手工产品,可能学会玩这个产品都得十几天甚至几个月,小朋友会来玩吗?少儿手工的心理容忍时间是15分钟以内,如果他们学习这个产品的制作方法需要很长时间,那么他们就没了兴趣,家长也没这个时间。

这个复杂的世界,技术含量当然重要,但有的时候在低成本前提下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更为重要。创业者没必要非得向技术含量、新奇、 独家看齐,你的最终目标是生存下来,是要挣到钱。而挣到钱并不一定非得靠高技术与新奇特,但这个简单的道理还是很多人弄不明白,非得去追寻新技术与独家。

很多人都想找独家的生意来做,但看看现实的商业社会中,那些大众化需求的生意哪一个不是遍地开花?独家的生意未必就有大的市场需求,你要培育出一个新的消费市场,也是难上加难。所以,很多做独家生意的、新奇特产品的,最后是“独木难成林”,市场行不通而不得不放弃。对于创业者来说,不要总想走一些走不通的路,我们需要创新,但这个创新应该是在传统的基础行业创新,当然也不排除你做一个独家的空白市场成功了,但那得付出多少?研发、开拓、宣传、营销,有几个创业者有这个资本?马云也是在基础行业创业,并不是全新的空白市场,因为做阿里之前,外国早已有参照体。

像我做巧手丫时,也只是在传统行业创新,少儿DIY行业存在已经有20多年了,但一直都是游兵散将,没有人真正的去做这个行业,我以前也只是做地摊一样做着,后来才在经营中和商业模式上有些许创新 ,经历了6年多我生存下来了,我才有资本去做出了一个品牌,去做产品创新,去做经营与管理创新,但我的目标还只是挣钱,因为我知道我做的是生意,做生意就要赢利。所以我觉得创业者如果要寻求独特,你的独特要不就在细分市场,要不就在商业模式。如果你没有高学历、高资本的背景,就请安分的做一些传统的事情,生存下来之后再去做你心中想做的事情。

很喜欢马云的一句话,叫“小而美”。在你没有找到最有效的赢利方式之前,尽量少去做一些烧钱的事,因为我们没钱,我们只是创业者。

上一篇:跌跌不休的人民币影响几何 下一篇:保定白沟箱包产业外贸人才需求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