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中“造型·表现”教学策略研究

时间:2022-09-27 02:24:25

小学美术中“造型·表现”教学策略研究

摘 要:“造型·表现”是美术课程中重要的领域,其不仅覆盖内容广泛,同时也是学生开展主题性艺术创作的根本。那么在小学美术造型表现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呢,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美术;造型;表现;教学

一、巧设情景,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

美术教学活动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到乐趣,这样才能够对美术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走进大自然》的美术课程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红、黄、蓝三种基本颜色能够调配出许多种颜色,要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色彩美,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可以用水粉颜料作调色游戏,用油画棒、彩色铅笔将自己喜欢的颜色画出来,将自己所观察到的大自然颜色表现出来。具体而言,教师可以设计“七彩花园”的情境,让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花卉。教师可以将不同色彩及形状花的图片展示出来,如百合花、梅花、向日葵、太阳花、荷花等,借助于不同花的颜色,表现大自然色彩的丰富多彩性。在“七彩花园”中逐渐添加蘑菇、小昆虫、小草、太阳、蓝天、白云、蝴蝶、蜻蜓等事物,以多样性的事物来丰富“七彩花园”,继而实现花园颜色的绚烂多姿,并指导学生认识不同事物的色彩,这样不仅获得更多的关于色彩的认识,也增强了美术教学活动的趣味性。

二、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造型·表现”的一大要求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实际的美术作品制作与欣赏过程中,感受到艺术创作的趣味性。因而,教师在进行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发挥,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例如,在《中国民间玩具》一课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初步接触和了解一些民间美术知识,培养起对民间艺术的兴趣,从而提高艺术品的鉴赏能力。比如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深入浅出、恰当地展开讲授。可以先从一个小小的剪纸游戏开始,迅速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注意力。在剪纸演示的过程中加以说明,剪纸是我国传统而又古老的民间艺术,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劳动、等有着密切关系,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创作才能。

三、创新教学方法,引入现代化的美术教学手段

小学“造型·表现”美术教学课程要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尤其要注重网络信息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以提高教学质量。由于“造型·表现”艺术课程更多的是对学生想象意识及能力的培养,因而仅仅依靠教材是不够的,网络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能够极大地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各种图片、文字信息的介绍下对某些艺术作品有更为深入、理性的了解和认知,在进行美术作品创作中融入更多的、深层次的思想和内涵。例如,《自然现象》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认识部分自然现象,理解自然现象的概念,学习自然现象的表现手法,进一步学习风景的构图与绘画方法,让学生理解和热爱大自然,就必须借助于更多的信息资源才能够满足学生对于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的认知兴趣。可以通过电脑的静态图变化来展示绘画《下雨》的过程。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引入,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对瞬时自然现象的探究心理,提高学生美术创作的兴趣。

总之,小学美术教学中“造型·表现”教学课程的开展,要以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创新能力及实际动手能力为主要的课堂教学及训练目标,巧设情景,增强学生对于美术创作的兴趣,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创新教学方法,引入现代化的美术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才能够实现美术课程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审美情趣及对美好生活的创造意识,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李进.小学美术“造型·表现”教学的存在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22).

(作者单位 浙江省慈溪市附海镇中心小学)

上一篇:浅谈小学英语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 下一篇:在先学后教中渗透“少教多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