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创建高职院校校园软文化环境的新思路

时间:2022-09-27 02:23:15

试论创建高职院校校园软文化环境的新思路

摘 要:校园软文化环境在高校德育实践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而高等职业院校在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中存在明显的趋同性、随意性和封闭性,制约着其德育功能的最大化。只有以开放性、职业化、特色化和规范化的新思路创建高职院校校园软文化环境,才能构建和谐的校园氛围并发挥其德育功能最大化。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园软文化 新思路

校园文化是生长在教育环境中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形成的一切物质形态、精神财富及其创造过程,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并对参与校园活动的每一个体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都产生深刻的影响,有着重要的育人功能。按照其形态构成主要包括以建筑状况、图书设备、师资力量、地理位置为特征的校园硬文化环境和以教育理念、制度文化、管理文化、精神文化、活动文化为特征的校园软文化环境。校园硬文化环境是校园文化环境的物质依托和基本前提,对师生发展发挥着直观的影响。而校园软文化环境则则以人文为特质,着眼于精神建设,侧重于环境熏陶,是校园文化运行机制的核心,直接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并对个体发挥着内在的根本性的德育熏陶。因此,创建高标准的校园软文化环境对高职院校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的培育合格人才的教育实践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的基本状况

高等职业院校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必须同其教育目标相一致,否则就不能有效地发挥校园软文化环境的德育功能最大化。从目前高职院校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状况来看,与其特定的教育目标之间还存在着明显的不协调现象,主要有以下三种状况:

1.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上的趋同性。当前,我国各个高校的培养目标应该说都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就是为这一目标提供必要辅助。然而,由于社会对人才需求目标层次上的差异性,国家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实际出发把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于专门性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就必然为这一目的服务,这样就要求高职院校根据专业特色来设置相应的文化氛围,从而从实践中再现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但是,调查发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功利主义思想使得追求大而全的专业设置成为当前高职院校的普遍现象,这种专业设置相似性就造成了校园软文化建设上的趋同性。

2.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上的随意性。构建科学规范的校园制度文化的目的在于通过工作制度、条例、校纪校规的制定,对师生的思想和行为发生直接的规范、调控和引导作用,多方面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形成一种有利于师生共同成长的环境氛围。高职人才培养标准在于为一线培养实用型高技术工人,更要求在教职员工中形成一种普遍约束的、科学规范的、调控严谨的思想观念,从而满足社会建设的实际需要。但是,由于相应人才的匮乏和管理的“短视”现象,在制定校园工作制度、校纪校规等方面,一些高职院校往往是就事设规、依事定例,缺乏明显的预见性,从而造成制度文化建设上的随意性,并因此使管理文化、校园第二课堂活动及相应的课程实践活动等都带有浓厚的随意性。

3.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上的封闭性。当今社会是以开放为典型特征,各个领域只有在开放之中才能有良性的发展。而德育活动本身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因此高职院校校园软文化环境要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就必须借鉴和学习他人的长处,使自己的各项建设不断完善。但是,由于眼前利益(即保证稳定的生源供应)的需要,各个高职院校都着眼于通过高就业率来增强自己的社会影响力,为确保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上获胜,往往对自己管理上的长处和优势采取保密的态度。取得一定成绩时,夜郎自大的思想也使得很多高职院校不去主动学习和借鉴兄弟院校的长处,采取关门办学、闭门发展的狭隘做法。

二、创建高职院校校园软文化环境的新思路

鉴于高职院校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的当前状况和创建和谐校园环境的现实需要,必须结合当代社会的发展特征和高职教育的具体实际,把握高职院校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的发展趋势,着力创新,用新的思路来创建校园软文化环境氛围,并使之实现德育功能最大化,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1.坚持以开放性发展的视野建设校园软文化环境。一定的文化总是反映一定阶级的利益,我们创建的校园软文化环境必须为其所代表的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利益服务。高校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必须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方向,为社会主义和人民群众服务,这是文化所特有的阶级性决定。尽管高校的办学目标必然要求有其特定的个性特色,但这并不是主张封闭发展的做法。特别是现代社会因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使社会交往的各个方面相互渗透,造就了一个开放发展的社会,高职教育本身也必须面向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去培养人才,这就必然使校园软文化建设处在一个开放的空间中。因此,高职院校只有不断学习和借鉴外面的发展经验,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从封闭的视野中走出来,坚持在校园的三风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活动文化建设中不断创新,坚持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使本校的校园软文化环境不断优化,充分体现与社会发展的一致性。

2.坚持以职业化为本位推动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高职院校的社会竞争优势就在于其向学生提供明确的职业方向,增强了学生学习的针对性。而学生选择高职院校的目的在于能在其中获得较好的职业教育和职业意识的熏陶,为未来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提供素质储备。因此,高职院校校园软文化建设上,应坚持以职业化为本位、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实现这个过程要求:首先是通过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推动职业活动的开展,并因此强化学生身体素质、意志品格以及严谨的思想作风,用以培育学生良好的职业形象;其次是通过校园社团文化、社区文化和特定的职业活动为主题的专门性文化活动的开展,加强自强精神的引导、职业意识的熏陶和责任意识的培植,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职业理想,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念;再次是在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中,通过校园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积极塑造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验能力、调查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切实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育。

3.积极寻求特色化为突破口推进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文化复制从某方面讲可以达到传承文化、施加德育教育的目的,但是这种简单的再生活动缺乏创造和超越,不能全面满足社会和个体发展的实践需要。特别是受教育者本身是多样性的存在,必然要求教育形式上的多样性。因此不同培养层次的高校应该采取不同的教育类型,高职院校应该根据不同的专业特色设置不同的校园软文化教育环境,满足其培养人才的现实需要。作为高职院校而言,建设特色化的校园软环境文化基本要求是:一是坚持根据专业特色,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特色的文化氛围;二是结合周边文化环境特色,开展特色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创建特色的育人模式;三是创新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形成特色鲜明的和谐局面。通过特色化的校园软文化环境的建设,培育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竞争力。

4.遵循规范化的基本要求实施校园软文化环境建

设。当前,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就是要创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其最基本的保证就是社会活动的民主化、法制化,也就是使社会生活遵循一定的规范。因此,作为社会领域一部分的高职院校,其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的开展必须体现规范性特征,具体而言,就是使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避免随意性和主观性。规范化的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的基本要求:一是要求校园制度建设、管理实践必须体现全校师生的价值和利益,确保各项活动得以具体落实;二是要求形成保证各项制度、规定和管理目标得以实施,并充分体现主体地位平等的运行机制,发挥各个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使制度性要求合理有效;三是形成全体教职员工普遍参入的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的形成机制,增强教育内容本身的实效性,真正发挥校园软文化环境的德育功能。

高职院校校园软文环境建设在高校育人实践中有着十分突出的重要性,只有坚持观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协调发展,才能体现出其应有的德育功能。因此,各高职院校要不断研究新情况,遵循新发展,推动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全面显现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体现高职院校应有的社会地位。

参考文献:

[1]程祥国、詹世友等:《荣辱观与和谐文化研究》, 人民出版社,2008。

[2]吕一军:《核心竞争力、特色办学、校园文化》,《现代教育科学》,2003.5。

[3]许嘉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漫议》,《求是》,2004。

[4]《文化多元看构建高校和谐校园》,《中国教育报》,2005.9。

[5]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6。

向绪伟:江西大宇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

上一篇:“青阳扇调”:清末民初风行一时的民间曲调 下一篇:电视剧音乐的契合形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