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筑渗漏问题反思设计\施工阶段的预防控制

时间:2022-09-27 02:02:54

从建筑渗漏问题反思设计\施工阶段的预防控制

摘要:建筑渗漏是一直困扰着开发商、业主的建筑问题之一,其后果不仅影响着建筑美观更严重影响了建筑功能的正常发挥。本文基于实际工程项目反馈墙体渗漏问题的思考,提出了要解决防渗漏问题的根本在于构筑虚拟建筑物过程中(图纸设计阶段)、施工过程中(项目实施阶段)要做好预防控制、全程控制工作的观点,应从源头上杜绝建筑渗漏的可能,防患于未然。

关键词:建筑渗漏 配合 组织 协调 预防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基于对建筑渗漏问题的技术探讨、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国家、省、市地方建设管理部门颁布了有关的防水技术规范、规程和技术措施,建筑防水技术构造做法也日渐成熟。在工程实例上,传统易漏水区域,如卫生间、厨房等,只要严格按照工程做法、规范施工,渗漏问题已渐渐减少。然而,在建筑主体、不同专业设计、不同专业施工交接位上,由于设计考虑不合理、工程施工不到位,渗漏现象却时有出现。笔者认为,问题的根源不在于技术构造做法是否成熟,深层次的原因源于设计方法、多专业配合不到位以及施工控制环节疏忽,甚至是无防水意识地施工、管理所导致的。

本文基于实际工程案例,提出了要解决防渗漏问题的根本在于构筑虚拟建筑物过程中(图纸设计阶段)、施工过程中(项目实施阶段)要做好预防控制、全程控制工作的观点,应从源头上杜绝建筑渗漏的可能,防患于未然。

一、项目实例介绍

近期,恰是南方的雨季,对于几近完工项目,狂风暴雨肆虐之际也是考验建筑施工防渗漏设计、施工质量绝佳时机。对于在设计、施工细节未控制好的项目,总是经不起大自然的考验。暴风雨过后,设计院时常接收到建设单位带着责备语气的电话,催促速到现场,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各方查看渗漏点,调查渗漏原因并商议确定解决渗漏问题的补救方法。

项目一 :项目已竣工验收并已交付业主使用。商铺根部外墙渗水,沿街商铺一侧临市政路,相对一侧连着高层住宅,山墙两侧为园林覆土,商铺地面标高低于住宅首层架空层、两侧园林覆土面。商铺业主装修时,大雨过后,临住宅一侧墙体根部及就近区域的地面有大面水渍。

商铺渗水源于商铺与住宅首层架空层、住宅主体之间为高差处有一变形缝,变形缝两端与园林覆土面相接,变形缝端处周边现场挖掘开园林土,发现变形缝现场施工仅用砖砌和素混凝土简单封堵后便园林堆砌覆土,且覆土面已高于设置挡土面标高,一方面表面径流雨水漫过变形缝顶部,进入变形缝,另一方面覆土内的地表下渗水直接透过无防水层的变形缝同样进入变形缝,倘若雨水较大,商铺与住宅间的变形缝就汇成了一条水沟,雨水便从商业的加砌混凝土砌块根部直接渗入室内。

项目二:项目为山地建筑,规划设计,尽量尊重原有自然山体地形,住宅建筑依山而建,场地标高复杂,建筑两侧或三侧临山体而建,首层客厅山墙面墙脚部分渗水。

主体山墙外侧隔100缝为建筑独立的挡土墙,山墙与挡土墙顶面交接面标高高过室内地平面标高。现场施工已完成外立面施工,为寻求建筑自然生长效果,建筑挡土墙顶面、外侧面铺贴与主体山墙相同的外墙砖,对于山墙与挡土墙的未作防水处理了,而是简易的封堵后直接铺筑面砖,这样雨水沿山墙面冲刷至交接面,进而渗入内墙面。

现场问题解决后,我们不禁的自问―“为什么会出现漏水问题”,“一定要设变形缝吗?是否有其他设缝形式可以减少渗漏的可能”,“为什么现场园林堆土面标高高过主体混凝土墙的高度”,“为什么施工单位没有意识到简易封堵缝将来会出现渗水”,“为什么现场在施工过程中却未将问题及时地反馈给建设单位或设计单位,以及时的解决问题呢”…….

思索着如此多的“为什么”,渐渐地,我们似乎明白这样一个事实――倘若我们参与项目设计、建设的各方具备强烈的建筑防渗漏意识,在设计阶段、设计管理组织、施工过程的每个环节,多些留心,多些思考,多些发现,多些沟通,多些作为,一切建筑的渗漏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建筑防渗漏的预防控制

(一)项目主体设计单位应做好设计层面的防渗漏控制

1、做好排水组织设计

广义的防水设计包括排水设计,排水设计的重要性在实际工程中易被忽视,应该该明确,特定的防水材料性能及其相应的防水构造形式往往相对于特定的排水方式,迅速而顺畅地排除积水可以减轻防水层所受水压,减轻防水负担和困难,减少渗漏机会,为防水提供有利条件,“防水”与“排水”应密切结合,其目的都是为了防止渗漏,例如依据住宅屋盖结构构造型式、形状、面积大小、地区降雨量,以及檐口距地面高度,檐口立面造型等因素,制定相应的排水方式,对排水分区、排水坡度、坡向以及檐沟、天沟、雨水口、雨水管大小,间隔及其防堵塞构造,均应认真设计,对特殊的,重要的或防水要求很高的建筑,其屋面排水形式要经过慎重研究而定,必要时应依据地区降雨量,屋盖结构形式和形状,汇水面积允许汇水深度等,对排水效率进行一些定量计算;对地下室还应注意其地表面的排水设计,防止地面积水渗入地下,侵蚀地下室;卫生间等的排水,不仅是防止楼层渗水的关键,也是保证建筑使用功能所必须的,设计中更不忽视。

2、加强建筑专业防水设计

建筑渗漏问题的原因一半左右源于建筑设计,所以必须从源头上控制先天性渗漏问题。首先应合理选择建造物的造型,不能为一味追求外型而忽视建筑的使用功能要求。其次应强化建筑设计人员进行规范化、标准化设计,特别是对不被重视的建筑死角、结构衔接、工序衔接、建材性能不同的部位,以及设计工作棘手的细小部位,设计人员须给出细致的规范设计和技术要求。设计单位应以设计实效和责任倒查约束和评定设计人员的工作质量。

建筑防水工程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物性质及重要程度、使用功能要求、结构特点、施工条件及使用环境条件等确定其设防标准和防水设防等级,根据材料的特性、层次之间的相容性、互补性等因素,合理选定防水材料的种类、规格,确定构造和细部构造做法,并提出相应技术措施。

在合理制定总的防排水方案和大面积防水构造层设计的同时,对防水工程中的细部节点,如层面上的挑梁、天沟、女儿墙泛水、屋面变形缝、出屋面管道、屋顶设备的锚件、墩基,高低跨交界处,屋面形状变化转折处、雨水口处等,墙面上的变形缝,地下室建筑的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管道、构造形状变化转折处等、因其:① 水流或渗水汇集、冲刷、积存时间相对较长;② 结构构造和防水,构造层各项交接、转折、间断封口或收头、层次多、联接复杂;③ 结构应力集中,应变敏感等原因,而成为渗漏多发处,也是防水工程的关键部位,应在设计中重点设防,要选择抗渗能力,抗拉强度,延伸率、耐疲劳、耐久性能好的材料品种。主要措施:① 附加防水层多道防线共同作用;② 防水层搭接尺寸加大,增加连接强度;③ 加强结构构造整体刚度。

3、加强专业间的设计协调

防水工程设计应满足防水设防要求,细部构造处理明晰合理,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与结构、给排水、建筑电气、空调通风、装饰装修、园林环境等专业互相协调。

任何防水层材料及其构造节点都直接或间接地依附于建筑结构主体。对于地下室钢筋混凝土结构侧壁顶标高的的确定,建筑专业应确定好周边场地的标高值,结构专业设计侧壁基于其外侧的场地标高适当提高300以上,以保证防水层上延高度部分有个完整的刚性基面。若后续建筑专业有任何场地标高的调整,应及时知会结构专业作相应的修改变更。对于布置于建筑室内的设备用房,如上层为卫生间、下层为电房或电房与容易产生积水的房间应错开或水平隔开布置。

(二)应统筹好分项设计、分项施工交界位协调管理层面的防渗漏控制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的设计、施工分工越来越细,统筹好各专业之间的交界位的关系,密切配合、整体设计,紧密、连续施工,是控制防渗漏工作的重中之重。

分项设计间的配合

一个项目设计分为建筑主体设计、室外园林设计、室内设计,建筑主体设计,除土建设计外,又分为专业公司深化设计,他们分别由建设单位委托设计,建设单位应认真组织好各专项设计间互提条件、互相校核图纸工作。比如项目案例一,在主体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建设单位委托园林设计单位进行室外园林设计,园林设计单位从景观效果考虑,对于与主体外侧区域需适当堆高土坡,应复核土建图纸是否可行,是否已设置挡土墙,或是必须提高覆土面表高,应知会土建设计单位,适当提高挡土墙的顶面高度作相应的图纸变更。

分项施工间的配合

分项的项目设计,对应的会产生分项施工的配合问题。如外门窗的安装、栏杆的安装以及幕墙的施工安装,往往存在许多预埋件的先行施工,后续由土建总包公司作好埋件处防水密封处理后再做饰面的施工。应尽量避免防水施工完成后,再后打膨胀螺栓,破坏原有防水保护层。施工期间,各工种应做到密切配合,有计划、有组织的合理、顺序施工,避免后凿、后砸的现象。

(三)施工单位应做好施工层面的防渗漏控制

施工过程是防治渗漏的重要阶段。施工单位应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加强过程控制,严格按设计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并对外墙易发生渗漏的部位进行实行关键部位专人负责制度。

施工单位应严格把好人员素质关,选择优秀的专业队伍进行施工。严格把好施工质量关,严格按照施工验收规范、质量标准、有关工程质量的地区规定和设计图纸的要求,认真制定防治外墙渗水这一质量通病的措施,精心组织、精心施工,确保每一个施工的环节都经得起检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严格把好材料质量关,特别重视控制混凝土及现场砂浆的拌制质量。严格把好监督验收关,质检员进行24h现场监督,加强过程控制,严格检查验收,坚决做到上道工序未经验收合格不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对于发现设计遗漏或欠佳考虑的可能渗漏点,应暂缓施工并及时将问题反馈给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待设计单位修改完善后才能开展后续工作,切不可“野蛮”施工。

结束语:虽然造成建筑渗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只要我们参与项目其中的每个单位、个人对建筑可能渗漏问题节点予以高度的认识和重视,多加思索,严格切实按规范、规定执行,认真采取各种防范措施,就能有效地控制建筑渗漏问题的出现。

参考文献: [1]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2]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

[3] 《建筑防水工程技术规程》DBJ15-19-2006

[4] 《广东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二十条》

上一篇: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探讨 下一篇:C80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