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平炕围画的制作流程和材料、工艺的发展

时间:2022-09-27 02:01:50

原平炕围画的制作流程和材料、工艺的发展

摘要:炕围画正在现代化的生活方式的冲击下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走向没落。这一民间艺术日渐消失着实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整理和挖掘炕围画这一民间文化艺术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炕围画的研究和整理有利于我们继承这一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弘扬我们民族文化。

关键词:制作流程 材料发展 技术

炕围画是山西乃至整个中国北方特定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种特殊的民间艺术形式。在现代生活方式该改变的冲击下,炕围画这一艺术形式逐渐消失,出于对这一传统艺术的挖掘和保护,我们对“炕围画之乡”――原平,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考察并走访了当地众多出色的炕围画艺人,其中研究整理出了原平炕围画的制作流程以及古今制作工艺和材料的发展,对于挖掘和保护炕围画艺术,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制作流程

1、具体流程

炕围画对墙面有一定的要求,如果墙面底子制作和材料控制失当,炕上的墙面由于冷热的关系。墙皮容易脱落、在生活中造成很多的不便。同时也起不到保护墙体的功效了。先前人们利用明胶加白土加水来粉刷墙体,固定墙的表面,避免墙皮脱落。

① 墙面的底子的处理

炕围画的制作经过发展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作方法。制作过程中 首先是墙面的处理:先从墙面底子的处理开始,墙体必须是平整结实,早年的泥墙使用麦糠和麦秆加泥抹平再用大白粉刷;现在都是砖墙直接是用水泥把墙找平,再用红胶泥、沙子、蒲或者麻刀搅拌刮平。完全干透后在此基础上开始制作,一般高度90公分,先把白帆15克倒入一碗中,用倒满开水搅开,再将半两明胶熬成稀胶水倒进矾水内,将墙面矾洗一次。然后把黄土研碎,过箩筛细,稀胶水三分之一、比稀饭稍稠的浆糊三分之二倒进研磨好的黄土粉内,搅拌成糊状刮墙,干一次刮一次,连续刮两次,干后用0#或者1#砂布打磨光滑(早年用烧酒盅反过来在墙上扣磨)。

② 基底的制作墙面处理及绘画工序

墙面处理好,开始配制胶白土刷墙。

胶白土的配置:白土同开水浸泡成稠糊状,再加稀胶水,搅拌均匀,直至残渣沉在器皿底部,将上部的液体倒出,此为配置好的胶白土。将配好的胶白土刷墙面1-2次,通常干一次,刷一次,连续两次,不理想的墙面,可贴薄有光纸,步骤为先在墙上刷一层浆糊,再在纸上刷一层浆糊,此为两抹浆糊,将纸贴牢在墙面上,不得出现皱褶、气泡。

立德粉配置:立德粉加稀胶水调成硬糊状,倒入冷水浸泡10分钟,再将水倒出,加少量稀胶水搅成糊状,然后加冷水稀释,即可使用,把整个墙面刷一次,当墙面干后就可以在上面安排布局,起稿等工作。

③ 矾围、油漆

白矾面20多克、开水两小碗,将矾面化开,125克的胶熬成稀胶水,中碗一个。将分五次加到矾水里去,用排笔匀刷墙面,不能出现流坠,第二次干后,刷一次加1/5的稀胶水,次次如此,实际上是加胶减矾,一般四次以后。刷上的湿色与干后底色一致时,说明已矾好,干后即可上清漆或者桐油。

④工具的准备

炕围画的工具也是传统绘画的工具,又有一定的灵活性,在不同的阶段使用不同的工具,4寸的排笔:主要功能是贴纸用。3寸毛刷:主要用来打浆糊;板凳尺:主要在画线时用。主要的绘制工具为大、中、小号毛笔;颜色:广告色和水彩色,适当时候配立德粉;明胶:与颜色配合使用。

2、具体绘画步骤

立德粉刷过的墙体干后,就可以起稿。具体步骤为:

①起稿

大体布局,根据整个墙体大小、按比例尺寸布局位置,同时定好画空的几何形状,圆形、方形或扇形,再用硬铅笔起框架结构。炕围的高度同灶画的高度在一条水平线上,高度在90公分左右,灶画可以是对称的,也可以是非对称的,但在灶中间是主画空,所占比例要大,与中间整个的大锅几乎等同比例,灶头也就是风箱部分的画空上边是与主画空统一的蛇皮带,有10公分左右,画空下边保留15公分左右,将来有风箱遮挡,所以会留多一点,左右两边各余1公分左右,灶上面是主画空内容,两边各是炕头和灶头,边道以灶画为主上边3.5公分宽的蛇皮带,下边为腰边宽为8-9公分,一般都是夔龙,允椋允槟诳刹寤山水,花鸟等。先画边道,留方空、圆空等。

画面的方空一般高47公分左右,长60公分,圆空直径48公分左右,空内画随用户,人物、风景、山水、花鸟等。圆空,方空之间,间隔长25公分,高17.5公分左右。

夔龙,允檎庑┍叩辣匦胧褂锰崆盎好的小样。印制方法:把香头点燃烧旺后,插入细沙内,火灭后,再用烧焦的一端在边样上随线描画,描好后图案面向墙面,掌握好布局后,将画好的图案小样两端按在相对的位置,背面用干毛巾擦几下,这样印制的目的是:在不同地方使用相同的图案都统一。整体画面,边道都完成,将围下部上翠绿色的油漆,以衬托整个墙面。

② 着色,画边道

画边道的同时处理圆空和方空之间的间隔,间隔色一般为浅豆绿色,在直角部位,另加角图案,方空、圆空的上边线,一般在第二道边道中1.5公分处,下端在腰边下边道线上1.5公分处。

一般的边道由上而下,比如第一道山字边上下高4.5公分,第二道边高4公分,单线夔龙,第三道高3.5公分为蛇皮带,第四道边高为装饰性花边2公分,第五道边高1.3公分为万不断,第六道边又是另一种花边高1.8公分,第七道又是其它不规则的花边高1.2公分。下为浅豆绿色的间隔空,下边又分别是四条装饰性花边。与上面的类似但必须变样,第五道为蛇皮带,第六道为腰边高8.5公分,其内容夔龙,万字、福寿、吉祥、富贵、双喜及允榈龋第七道边又是蛇皮带,无论什么边都是浅色到深色,一色比一色深,一色比一色在画时要细一些,到四色后就明显的有立体感,十几条边除蛇皮带边不变,其它边道图案,颜色随意性大,但特别要注意协调,柔和。

一般夔龙画好后,要在原夔龙边上加一道粗细如细香般的白色,勾勒夔龙,使夔龙边道更加明显。

③画中间画空中的内容

在画好边道时,开始处理画空的边,要把画空的边处理成一样宽窄,均匀,把各自的图形修饰整齐、统一后,开始用硬铅笔画选好的主题图案。画空中的内容表现在整个炕围画中应该是精彩部分,所以属于重点处理的对象,重在题材的选定,可以是人物、山水、花鸟、风景等;表现手法丰富,水墨写意、工笔重彩、年画等。

题材的选择决定了主人的愿望和对生活的憧憬,因此题材内容的含义非常重要。一旦定下内容,开始绘制时也与我们传统绘画一样了,这里不做详细介绍。

④ 整体的协调

最后,在整体的协调,布局的统一,因为有边道和图案的作用,大体不会出现画面失衡的效果,关键在画空内部的构图是否统一,在全部完工后,用胶矾水刷5次来进行定色和固色,干后就可以使用油漆或者桐油来保护墙面和体现光泽效果。

3、具体的几种画法

①一般在处理纹样的轮廓时多用线来处理。“细线”一般用来表现纹样细腻,工整,轻柔的特点,“粗线”一般用来变现纹样粗狂、泼辣、豪放的风格,效果浓厚、强烈、纹样对比效果明显。一般结合的出现。

②对边道的处理,能表现立体、明暗、层次、变化丰富、起伏含蓄等效果,边道有疏密,轻重、虚实之分。边道细腻效果的追求,关系到将来整个炕围画的效果。

③外形底面描绘,是用底色和花纹的明暗对比,来表达的衬托的主体使花纹清楚,对比显明的强烈效果。

④面的处理好坏,关系到对比明显的效果,同时也能造成整体的色彩气氛。或者对比的色彩关系。总的来说,画面里面大块面的色彩处理可起到取长补短、弥补不足的作用。

⑤d字的画法

d字边不论画的大小,笔画要粗细一致,易画且美观。因d字可相连性,因此在d字纹理中只需放置固定的几根线就可构建一个d字不断头的二方连续。画d字时一定要和注意d字的弯曲方向。

⑥夔龙的画法

夔龙纹作为一种几何纹样,其纹样画法需要统一不变的宽窄的笔画来完成,除了笔画宽窄一致外,还要使笔画“勾”“直”的变化,在拐角处需要保持直角,不能出现弧线和曲线。宽边粗纹粗狂、有力、醒目,细边纹样细致、文雅、含蓄。为了使得纹样具有变化,效果明显,经常会在夔龙一侧再加一条边,上面用加白的浅色画一条细线,造成一种层次变化。夔龙纹常与粗细线一起使用。

⑦福禄寿喜字的画法

福禄寿喜是人们最喜欢的主题,表现这一主题的画法也有特殊的要求和处理,在纹理的组合上经常会和万不断连在一起,象征福禄寿喜连绵不断,同时在笔法处理上,除了掌握笔画的正确,结构的合理外,还要注意笔画不宜写细,写瘦,宜粗壮有力,字体饱满,既悦目又喻义富态,家中永远充满福禄寿喜的气息。

二、其中不同时期材料的变化和区别

在先前的炕围画中,因材料的局限,能使用的颜色很少,只有少部分的天然石色,做底子的时候,桐油需要熬制,熬制的过程和技术的把握有一定的难度。后来有了化工油漆,有的炕围画中直接使用油漆来刷围子。在70―80年代这个时期,有的还保留了老式的熬油。有的是用油漆。

炕围画主要材料是做底子时用的材料和颜料。

变化主要来自于墙体底子的变化和颜色的自身改变,以前都是土墙,墙体的底子必须能阻挡住泥土的脱落,所以在底子制作上是用土和麦糠混合,把最初的土墙底上一层底子,麦糠的作用可以在墙体的热胀冷缩的过程中起收紧和膨胀空间,外表的土层受到刮蹭,容易脱落和粘附在衣物上,所以这时利用胶矾水来刷墙,再加上大白粉使土层隔离,起到固化表层土质的作用,后来墙体由土墙变为水泥砖墙,砖墙上需要先有一层水泥把墙找平,再用红胶泥、沙子、蒲或者麻刀搅拌刮平,这里的蒲或者麻刀也是与前面的麦糠的作品差不多,但是比前者在韧度的使用上,会使红胶泥的联系更紧密,不容易裂缝,完全干透后在此基础上开始制作。

颜色的变化:以前的颜色主要是天然石色,所以炕围画的变化也比较少,画面也比较简单,颜色使用前是固状的粉质,需要提前用胶矾水调和好,才能使用,虽然颜色单调,但是色彩常年不会变色。后来用广告色,有时也使用国画色,但比较少,二者穿插的使用,一般边道图案使用广告色,画空里的内容时而会使用国画色,但是广告色在一段时间因阳光的照射逐渐褪色,整体炕围画的色彩会减淡。

三、技术和艺术上的改进

在技术上,胶的溶化是一个环节:胶的溶化是以前炕围画颜色调制的重要一步。它的浓和淡直接影响画面着色的效果,浓了易开裂,淡了易剥落,只有恰到好处,画也就成功了一半。

1、明胶的溶化方法:将所需用量的明胶倒入小碗,先加入4倍凉水泡5分钟后再加入五倍的70OC热水,用筷子充分搅拌开胶粉。如果有“疙瘩”,说明未完全溶化胶粉,需继续搅拌直至全部溶化。

因明胶由动物生皮熬制而成,未去掉其骨胶原以外的蛋白质和脂肪成份,所以在低室温状态下使用时会出现“疙瘩”,即在原已溶化了的胶液上继续加热。

溶化后的胶液保质期限:用完后放入冰箱,夏天约3-5天,冬季约一至二星期。 另一种颗粒状的“骨胶”比明胶的接着力要强,且不易凝固,但需熬制,此外绘画用的日本鹿胶分三千本胶、干燥鹿胶、软韧鹿胶、特殊鹿胶。它们有固体的,也有液体的,它们是专门为绘画而研制的胶,去掉了其中的蛋白质和脂肪,不易凝固和腐臭;尤其是液体的瓶装鹿胶随取随用使用方便,永不腐臭;固体鹿胶需熬制。

2、固体鹿胶的溶化方法:将三千本胶一根掰成几小段放入杯中注入300ml清水,再加入一粒方型的干燥鹿胶或软韧鹿胶,放置半小时,后用温水隔水蒸化即可,加入方形鹿胶粒的目的是增加接着力和防腐臭。

调制颜色:将所需用量的色粉到入小碟,用小勺加入少量胶液,用中指拌匀,胶液不够时可再加,直至调成糊状,用时再略加清水稀释即可作画,调制颜色时用中指或小棍,切忌用毛笔去直接拌颜色和胶,毛笔会吸走所有的胶液,使色粉末裹上胶液而造成画面剥落。

矾的使用方法,矾起到一种脆化和固化的作用,在做底子时和画工结束时来与胶配合起来使用,起到固定画面和颜色的作用,矾太多容易使得画面发脆,在碰撞时发生裂纹,矾少就会使得胶水起不到覆盖在表面和阻止颜色退色的作用,矾和胶的比例是胶矾十比一的比例,甚至更多,一般使用明胶,在明胶溶化后,再逐渐分几次加入溶开的矾水,在配置颜料时,不加矾,用矾是在结束时,才配置胶矾水来固定画面和防止颜色褪色。

3、桐油的熬制:过去一般用桐油,熬桐油最好用火炉烧焦炭,火不易大,不易小,保持中火,比如一斤桐油当油熬到拔丝2公分长时,可加土籽20―25粒,当熬到拔丝4―5公分时可加陀僧2―3钱,再熬5―10分钟即可,桐油20个小时上一次最佳,上两道后即可,后来有了清漆,直接使用清漆来固定画面做最后的处理。桐油就很少用了。

绘画方法的改进:

以下为炕围画中颜色两种使用方法:

其一,罩色法:将色粉置于碟或小碗中,加进少量胶液用手指或木棍调和色粉和胶液,

调匀后略加清水稀释,用毛笔蘸色以平涂法均匀地在已涂有底色的画面上罩一层,色的比例稍小点会呈半透明状,底部的各种色彩及渲染效果会透出来,效果是蒙胧而微有光感,注意透明度的强与弱可以由最后加清水的多少来控制。

其二,颜料混合法:矿物色、水粉色、水彩等几种颜料相互调和后直接作画,干后画面呈现覆盖的效果。也可以根据色彩原理调和出自己所需的特殊色彩效果。

在画面中可以整体用,也可以局部用,总之要用得巧、用得妙,才能在画面中起到作用。以上为两种简单常用的施色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位画工随时在尝试新的方法。如邢同科的炕围画就是整体的颜色上面趋于古色古香的趣味,对比较缓和,白色都掺进了灰绿色,追求画面的统一感和古朴感。

艺术上的改进:

画面从单一的边道,简单的画面逐渐出现众多的边道,丰富的层次;炕围画从一种单纯朴素的装饰效果逐渐演变成富丽堂皇的装饰效果。从一种简单的以画空为主图式到以众多边道衬托的画空图式画;从单一的视觉角度逐渐成为众多的视觉欣赏点。是让人的视觉游离在众多的观赏角度跟画空的主题内容结合起来,形成联想、想象的空间的叠压。缺点是减弱了画空的中主题内容精神的感染力度。

炕围画不仅具有绘画的形式,而更重要的是承载着民族文化气息。它具有土生土长的原始气息和质朴的艺术风格。作为绘画专业人员,我们有责任将这一传统文化挖掘和整理下来。现代艺术界常常关注的现代艺术、现代画家或文人画家的艺术状况,却很少关注民间艺术的走向及现况,这是对我们民间文化艺术的遗弃,其实我们很多民间艺术有着独特的魅力,更能代表大众生活,贴近生活的本质。我们只有更加关注民间艺术的走向和艺术价值所在,才会更好地从多方面还原艺术本来的面貌,才能更好地利用艺术服务大众,造福大众。民间文化的保护和利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很好的文化食粮,具有时代意义。本文对原平炕围画这一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恢复了一个较完整的艺术制作流程以及相关材料与工艺的发展脉络,希望能对原平炕围画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一些贡献。

(作者单位:太原师范学院美术系)

上一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悲剧成因 下一篇:贺三部湘剧研究专著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