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9-27 01:46:14

试论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摘要:高等数学是高职高专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培养目标以及如今在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存在的一些困惑,根据作者在高数教学改革中的经验和教训,从以下五个方面:高等数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定位和作用;与初等数学的衔接;与专业的衔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数学建模,数学软件的应用;改革教学方法,构筑师生互动的平台,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高等数学 高职高专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数学思想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全民素质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学校数量增加,招生规模扩大。但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入学新生数学总体水平明显下降,层次参次不齐,高等数学的教学现状堪忧。高等数学的开设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难以满足学生各专业学科的需要及学生实践对数学的需要,难以起到数学的基础性作用。如何在高职高专的高等数学教育中,充分体现数学的工具性作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观察问题、归纳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值得我们数学教师不断探索。

一、准确把握高等数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定位和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其培养目标与普通本科院校有所不同,它既是高等教育又是职业教育,既具有一般高等教育的共性,又具有鲜明的高职教育特色。高等数学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工具课,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它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具有较强的工具性和实用性。同时,数学作为一种思维模式,一种文化,一种素质,会使人终身受益。数学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积累知识、应用知识、提高能力与素质的载体,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长期以来,高职高专数学教学内容基本上是本科数学教学的压缩型,教学模型和教学方法也基本上是沿袭或借鉴本科的。培养目标和任务的不同,要求高职高专数学教学应具有鲜明的高职特色,而不是抄、搬本科的教学模式。

根据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高职高专数学教学的任务,一方面是为专业学习提供必需的数学基础,另一方面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提供就业上岗后满足岗位职责所需要的数学基础。通过高等数学的教学达到以下目标:让学生掌握微积分的基本理论与基本运算;掌握学习后续课程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具有基本的运算能力和初步运用数学软件的能力;初步掌握数学建模思想,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形成以“数学方式”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高职数学教学中,注意学生特点,注意与初等数学的衔接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数学入学水平有明显下降,加上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重视实践环节和学生技能的培养,高等数学的教学时数又有所减少。高等数学知识深奥、概念抽象,历来被视为一门难学的学科。对于高职高专学生,如果按传统、经典的内容,一板一眼地组织高等数学教学,势必会让高职高专的学生感到枯燥、抽象、困难,从而挫伤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与兴趣。为加强教学针对性,应尽量降低难度,突出数学思想,将数学知识以通俗、直观、具体、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出来,引导学生学好数学。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用数学的眼光去注意事物之间的数学现象,探索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逐步形成学生的数学气质,从而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浓厚的好奇心,对问题的敏锐感,强烈的探究愿望和坚持性,敢于质疑问难,挑战未来的勇气。这正是具有创新意识的人典型的个性心理特征。

三、注重与专业的衔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高等数学除了满足高等教育的必需,体现数学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还应满足学生所学专业的需要,为专业服务。充分利用数学的工具性作用,为学生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扫清障碍,做好铺垫。在教学中做到两个重视,两个淡化,即:重视数学概念的引入和数学思想的形成,重视专业应用需要的数学内容;淡化复杂的数学计算和技巧,淡化数学本身的知识体系。教师要讲清数学概念,注重概念引入的实际背景,强调数学方法的形成和运用。学生要正确理解概念,掌握后续的定理、公式及在实际中的应用。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删除复杂、难度较大的计算,提倡学生学习并运用现有的数学软件解决计算问题。淡化纯数学的理论推理和证明,多与专业教师沟通,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有的放矢。从学生所学专业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选取合适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迫切要求下学习,亲身体验数学的应用,会让学生克服数学抽象,困难的心态,为知识的形成做好情感上的准备,并为学生进行数学实践和交流提供充分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拓展数学的应用空间,突出高等数学在科学技术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要求教师有意识地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实例,尽可能地将高等数学与经济学、生态学、社会学、军事学等领域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四、改革教学方法,构筑师生互动的平台

在多数高等数学的教学中,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课堂教学模式单一、死板,教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差。为了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应精心准备,力求在讲课中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构筑师生交流与互动的平台,提供思考与探索的空间,在教学中,实现“双主体、交互式”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组织引导,传授知识为主体,以学生的积极参与、讨论接受为主体。在课堂讲解、演示、师生讨论、课外作业、学生自测等诸多环节中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接受数学知识,实现“教学相长,相得益彰”。使数学教学成为启迪学生智慧,开发学生潜能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中,对于一些开放性问题和解法不唯一的问题,以研讨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索,分组讨论,最后教师进行点评、总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设计应以调动学生学习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用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消化吸收专业概念和专业原理,从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彻底打破以“知识传授—例题—练习”为主的教学模式。

上一篇:对探究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商务相关课程设置合理... 下一篇:关于地理教改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