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时间:2022-09-27 12:39:48

浅议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关键词〕 数学教学;学困生;表

现;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24—0069—01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从小学数学过渡到初中数学,学习内容、研究方法,都是个转折,尤其对数学思想的认识要实现质的飞跃。然而有些初中学生很难实现这个“飞跃”,出现学习障碍,成为学困生。 因此,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对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就如何转化学困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初中数学学困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主要表现为目的不明确,学习缺乏独立性、自信心,学习没有目标,死读死记不求甚解;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讲,思维反应迟缓,不求上进。久而久之,对于学习,他们先是厌倦,而后放弃;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不能独立完成,不愿弄清所学的内容,应付差事,遇到困难不想办法解决,抄袭了事,不重视考试,缺乏竞争意识。正是由于学习缺乏主动性,严重地影响着学生的智力发展,阻碍了学生学习上的进步。

2.知识、技能掌握不牢固。学生对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不能用数学语言再现概念、公式、定理;不看课本,不了解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不能为继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进而出现学习障碍。

3.思维过程、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初中数学学习要求。初中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初中数学出现了许多复杂的公式、定理等,只靠机械地记忆和直观思维是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解题过程没有逻辑性;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定理、公式,或死搬硬套。

二、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1.从培养兴趣入手,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教师要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 “亲其师,信其道”。其次,要揭示数学的价值与内在美,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亲近数学,爱上数学。再次,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通过直观教学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性质。第四,让学生体验成功。“成功是自信之母”。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让每个学生(特别是让学困生)都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他们尝到成功的滋味。第五,应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应用,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在实际教学中,更要注意对学生实行情感方面的教育。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2. 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困生中有不少人智商不低,能认真听讲,按时交作业,对学习抓得很紧,做了很多题,看了很多书,就是成绩不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不会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教师要抽出一定的时间、精力,与学困生促膝谈心、互相体谅、互相尊重、共同磋商,最终选准有利于锻炼能力、施展才华、弘扬个性的学习方法。

3. 降低教学难度,注意循序渐进。学困生的普遍问题是基础差,接受知识较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进行新旧知识的穿插教学,设法降低难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如,多做一些有趣味性的数学题,多做一些带有图形、图象的直观性习题。也可以通过有趣的喜闻乐见的场景引入课题,正确把握所授知识的层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困生顺利掌握知识。教师在解答问题时,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应用,引导学困生分析问题,逐步让他们自己动脑解答问题。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江海”。学习也是一样的,学困生之所以学习不好就是没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学。只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认真、细心地引导培养,学困生也可以一步步转化为优秀的学生。

上一篇:平稳过渡 有效衔接 下一篇:传奇小子王尚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