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秋播栽培关键技术

时间:2022-09-27 12:29:20

冬小麦秋播栽培关键技术

摘要 从选择优质良种、规范播种技术、肥水管理等方面对冬小麦秋播的关键技术进行介绍,以期促进小麦高产稳产,实现种植技术的推广和提高农民经济收益。

关键词 冬小麦;秋播;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7-0052-01

冬小麦种植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生长过旺、冬前拨节、分蘖过盛、群体过大、穗分化进程过快、小穗发育不全、麦苗倒伏、麦苗素质差、抗寒力低等现象,严重影响冬小麦的正常生长和优良品质的发挥。因此,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和技术积累总结冬小麦秋播关键技术,以实现小麦的高产稳产。

1 选择优质良种,规范播种技术

冬小麦秋播首先应考虑种子的抗寒能力,避免选择严重感锈、种性退化和抗逆性差的品种,坚持使用生命力旺盛、耐旱抗寒、抵抗病虫害能力强的高产优质品种,提高小麦的产量,增加农民收入[1]。由于地区气温和降雨差异较大,所以在北方地区冬小麦种植区不宜选用半冬性品种,而在南方像黄淮地区不宜选用弱冬性或春性品种。根据各地区不同的气候条件、天气变化确定播种期。播种期的控制是避免冬前旺长、减少养分大量损耗,确保小麦安全越冬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因此可以适时进行晚播。在播种前要对土墒进行整理,挑拣出杂物和垃圾,将土地耙平翻整,细化处理后进行浇灌和施肥。基肥的选择应在麦田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搭配肥料,同时还应注意做好排水措施,以防止烂种沤种现象出现。合理的小麦种植规划,也是促进小麦个体发育、优良品质充分发挥的重要措施。在栽种前应根据小麦的生长能力、生长区域、立地条件等因素合理的布局和设定单位面积播撒量。

2 做好种子处理工作

为了避免由于种子选择的错误而导致早春死苗的现象,除了选择适宜的品种外,还应做好撒播前种子的处理工作。精挑细选、药剂拌种、包衣处理是保证种子出苗整齐的必要工作,不仅可以增加冬小麦的抗寒、抗旱、抗病、抗虫的能力,推迟和减轻小麦在秋苗期的发病,还可以减少白籽下种的比例,提高小麦的品质与产量。小麦拌种主要是为了防治条锈病、白粉病、黄矮病、麦蚜、麦红蜘蛛和地下害虫等病虫害,从源头上控制小麦的发病和虫患的威胁。拌种药剂可以选择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依据种子的比例加入适当的量,然后均匀拌种,让药物充分与种子融合,以防治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兼防黑穗病、全蚀病;选择辛硫磷乳油时应先将其对水稀释后再使用,根据说明比例喷洒在种子上,然后均匀搅拌并堆闷覆盖,以防治金针虫、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在拌种时,一定应注意技术技巧和拌种时间的把握。

3 播种技术控制与肥水管理

播种可以根据附近耕种规模进行大面积机械播种或悬耕机播种、板茬撒播、稻田套播等播种方法,以减少人工劳动,增加效率。小麦的播种量应根据基本苗的数量、千粒重、发芽率和田间出苗率等因素进行确定。北方地区一般控制在4 500万~5 250万根/hm2,黄淮地区一般控制在2 250万~2 700万根/hm2。可采用全膜覆土穴播和膜侧沟播地膜小麦技术以及机械沟条播等技术,配套先进农业综合集成农艺农机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为了促进小麦前期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需求,应注意适时适量的施肥。肥料使用过量会造成烧种现象,而且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化学污染,同时小麦前期施肥的过剩会造成后期肥力的不足,从而影响后期发育。除此之外,还要合理搭配施肥的种类与比例。底肥要注意搭配氮、磷、钾的比例,结合冬小麦底肥、追肥数量比例后移、春季追氮时期后移和适量施氮等技术的采用。氮肥的施加应在底肥和追肥各施加1次,比例应保持在1∶1,追肥应掌握在起身至拔节期间,磷钾肥可以在底肥一次性施加,通过调整土地物理结构,达到增产高产的目的。同时,为了增加麦秸秆的利用,减少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可以将秸秆还田,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浇灌措施应结合节水高效技术,以采用底墒水调整土壤贮水、减少灌溉次数和灌水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高产栽培技术[2]。

4 田间管理

杂草的生长不仅挤占了麦苗生长的空间,还与其抢夺营养元素,使小麦生长受阻,因此应进行除草工作。除草的时间有春季除草和冬前除草2种。春季除草较为常见,杂草生长基本成型,用药量较大;冬前除草,杂草还处于幼小期,用药量较少,成本较低,而且杂草在此时期也是生长高峰期,所以效果较好[3-4]。除草时应注意把握土壤的湿度、药物的剂量和稀释比例,同时还应选择适当的除草剂,避免影响前后茬作物的生长。除草工作应选择没有阴雨和刮风的天气进行,气温应在10 ℃左右,最低不得低于6 ℃,以避免低温用药减少药物的效能,同时还应注意药物的稀释和喷洒以及喷洒后器具的清洗,以减少二次污染。预防病虫害的技术也应根据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全面综合治理,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控制秋苗发病程度。

5 参考文献

[1] 赵广才.冬小麦秋播关键技术[J].作物杂志,2007(4):91-92.

[2] 贾秀领,马瑞昆.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关键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09(21):57.

[3] 赵广才.冬小麦春季管理关键技术[J].作物杂志,2007(1):40-41.

[4] 王志敏,王璞,李建民,等.冬小麦“四统一”栽培关键技术[J].中国科技奖励,2008(8):40.

上一篇:锌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下一篇:小麦新品种中麦895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