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师爱审视道德

时间:2022-09-26 11:48:44

放飞师爱审视道德

摘要:从张丽莉的事迹中,我们要学习她崇德重义、向上向善的优秀品质,学习她知行合一、以身立教的崇高师德。同时,本文还试从一名教师的角度对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师道德示范教育的意义和实现谈一点自己的思考。教师的道德示范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教师不仅是教育者,还应是具有独立思想品格的思想者,才能真正做到言传身教,发挥教育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 张丽莉 道德 道德示范教育

自2012年5月8日,黑龙江佳木斯“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这个名字传遍神州大地,成为人们熟悉的英雄。她在危机时刻奋不顾身、勇救学生;她在日常工作中无私奉献、勤奋敬业,她的事迹,感动国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学习她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九月,记录所思所悟,以求不断完善自身,恪守使命。

一、崇德重义、向上向善,张丽莉精神蕴含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她的义举之所以让人感动、让人震撼,是因为她的身上有着善良和果敢,有着当今国人对真、善、美的追求,对正义和美德的向往。孟子曰:“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张丽莉老师在危急关头用小我换取大我,在她的身上折射出中华民族英勇无畏、舍生取义的传统美德,难能可贵!

在这个社会转型、历史变革、道德困惑的时代,面对小悦悦的冷漠,面对老人摔倒不敢扶的迷茫,面对毒奶粉、地沟油、瘦肉精等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我们不可否认现实生活触碰道德底线甚至毁弃传统伦理道德的现象时有发生,社会上引发紧张的道德焦虑和良心拷问。张丽莉老师崇德重义、向上向善的言行壮举显示了中华民族历久弥坚的传统美德,昭示着和谐社会的敬业奉献、乐于助人的价值取向,树起了人心向善的道德标杆。

二、知行合一、以身立教,张丽莉精神是新时期“师德”的完美阐释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学习张丽莉精神中可贵的职业道德,那便是对这份职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

“为师,别吝惜你的爱,将师爱放飞。”

“用爱心浇灌孩子的心灵,用耐心期待学生的成长,用信心见证从事教育事业时最初的诺言――心怀师爱,温暖你我。”

“我是幸福的,因为我用无私的心,滋润了孩子稚嫩的心,是你们让我感觉到青春的美好和生命的可贵。”

“作为教师,如果孩子们期盼一缕春风,那么,我愿献上整个春天;如果孩子们渴求一滴海水,我愿倾其一片海洋;如果孩子们要撷取一片红叶,我愿给予整片枫林……而我所需要的,只是在青春年华,放飞师爱,伴着我可爱的孩子们,风雨兼程,一路同行!”

这是张老师QQ空间的文字,一字一句透着她对这份事业的执着,对学生的热爱。如果我们仅仅把这种热爱理解为初为人师的单纯和激情澎湃,那么当我们回想她用羸弱的身体救护学生的义行壮举,她就是用生命去诠释她的人生理想,用生命去证明她对学生、对事业的热爱,这是多么的真实和朴素,却又是何等的大义大爱,让人钦佩和感动。人们亲切的称她“最美女教师”,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美丽心灵”,看到了对死的不惧、对学生的关爱和对人生的追求,她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最美丽的人生。

“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敬业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积极倡导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源于人们对信念的执着和守望。黑格尔说:“传统美德并不是一尊不动的石像,而是生命洋溢的,犹如一道洪流,离开它的源头愈远,它就膨胀得越大。”学习张丽莉的事迹,从她日常爱生如子、爱岗敬业的点滴行为到最后的义举,是一种自觉的付出,是一种善美的境界。她勇救学生的义举,不是一时的冲动和偶然,而是平素良好职业操守的瞬间迸发,是经年高尚职业道德的刹那展现。她用自己知行合一、以身立教的行动对“师德”、“师魂”作出了完美的阐释。

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成功并不一定总是轰轰烈烈。我想,如果我们追求善美的境界,如果我们把教育作为一项事业来做,我们不可或缺的正如张老师那份对事业的忠诚,对职业的敬业和对学生的热爱。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她是教师的榜样,是当代社会践行高尚师德的时代楷模。

三、对道德示范教育的一点思考

首先,关于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价值如何实现。在宣扬工具理性至上的时代,教育更多的是强调那些“知识性价值”,我们如何看待道德教育,我们如何重新审视中国古代传统道德教育在当代的社会价值,我们是否可以把对道德境界的追求作为对人性的终极关怀和教育的终极目标……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面对社会道德困惑和道德滑坡的历史转型期,家庭、学校、社会的道德教育迫切而重要。

我国各行各业开展丰富多彩“学雷锋”活动,宣传“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妈妈吴菊萍”、“雷锋传人郭明义”等许多我们身边的道德楷模,就是加强道德示范教育,发挥道德榜样的力量,用道德榜样的精神去净化社会道德风气,引领社会风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次,作为一名教师,我更想谈一谈教师道德示范教育的意义和实现。《说文解字》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二字合用就有通过榜样教育使人向善、迁善的意思。可见,以“道德为重”的中国古代传统教育非常重视言传身教的方式。孔子被尊奉为“万世师表”,孔子自身的人格与专业素质堪称楷模。“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如果我们身边有更多的教师像张丽莉老师一样本着对职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热爱来以身立教,那么这种道德示范作用会在学生心中根植道德修养的美丽种子,是任何力量都不可替代的。

在我们的身边也确实有许多教师像张丽莉老师一样对这份神圣的职业倾注了很多的热情、辛劳,对学生付出了无私的关爱,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这本身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道德影响,融进学生的成长历程……

另一方面,当我们谈教师的道德示范,除了强调教师应该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关注教师应该具备的对职业、对学生热情和热爱,我们还应认识到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具有独立思想品格的思想者。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和个性的人,社会规范的价值体系只能成为教师个人的信念,才能更有效的发挥其“教化”功能。教师要用自己的体验和分析教给学生自己相信的东西,自己理解的东西和自己希望的东西,引导学生同自己一起,去追求世界的真、善、美,去创造丰富多彩的人生和社会,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言传身教,发挥教育的良好效果。

上一篇:浅谈计算教学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永不磨灭的“西点”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