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建筑测量》教与学有效结合的四种方法

时间:2022-09-26 09:51:52

例谈《建筑测量》教与学有效结合的四种方法

【摘要】教与学是学校工作的重心和核心,是一对充满矛盾而又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具体表现形式。而教学效果则是师生双边活动的交汇点,因此,教与学有校地结合乃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因素。那么,怎样使教与学有机地结合,并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之目的呢?笔者就此话题结合《建筑测量》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和体会。

【关键词】教与学 有效 结合

一、启发理解法

“课堂教学要以教师主主导,学生为主体”已是老生常谈,但教师导在何处,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如何体现与发挥呢?我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善于诱导和启发。不要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要把学生引向通往知识殿堂的光明大道,再开启每个学生思维的闸门,让他们自主地去探求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也就是说,作为教师,首要的任务还不是传授知识,而是想方设法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在教师的诱导启发下,学生对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加以吸收、消化和理解,学会认识事物、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此法教师重在启发,学生重在理解,简曰:在教师的启发下——理解。例如:在教学“地面点位的确定”这个内容时,我们首先要讲明测量工作的实质就是就是地面点的定位,使学生感觉到这个内容很重要,接着,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读书思考:什么是基准面?地面点定位是有什么决定的?怎样理解绝对高程和相对高程?阅读课本后肯定还不能深刻理解,这时,再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最后教师讲解点拨,加深理解。如果,教师不启发思考,一上来就讲概念,势必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二、点拨记忆法

学习任何知识都离不开记忆,这对学生来说就更为重要。但是,有人把“记”混同于“背”。他们不管学什么,都企图把它从头至尾,不分巨细,毫无重点地背下来。这种记忆的方法真是累死人,首先它违背了人脑记忆的规律性和局限性,因而是不科学的,也是不现实的,如苦硬要坚持此法,必然适得其反。那么,正确的记忆方法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其一,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如果所学的知识没有真正理解,即使当时背得滚瓜烂熟,也不会记忆长久,更不可能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和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其二,在教师的点拨上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要有重点、有目的、分类别、有条理地记忆。此法教师重在点拨,学生重在记忆,简曰:在老师的点拨下——记忆。例如:在学习“地形图概述”时,需要学生识记“地物”和“地貌”两个概念,这时,教师首先要进行分析、点拨:前者重要特征是“物、物体”,后者主要特征是“貌、形态”。分析之后再让学生记忆概念就容易多了。

三、指导实践法

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虽已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了,但还未达到终极目的,最终的目的是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和参加社会实践中去,即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需要在老师的亲自指导下,或做课堂练习,或进行分组实践,或到实习室亲手操作,或去实习基地实习,或投身到社会实践中锻炼……总之此法教师重在指导,学生重在实践,简曰:在老师的指导下——实践。建筑测量是建筑施工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学生通过教材的学习,可以掌握建筑施工测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但是,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必须通过多次实习的操作,才能达到一定的动手能力,掌握基本技能。实习前,教师一定要做好指导,实习指导一般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解实习目的和要求;准备好仪器与工具;掌握实习方法和步骤;实习注意事项;完成实习报告。

四、讨论提高法

通过课堂练习或在教师指导下的实践活动,学生对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不仅加深了记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已转化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程度。这时,他们对所学的知识必然会产生新的理解、新的认识和新的设想。这就需要教师重新把学生组织起来进行讨论,让他们把实践中的感想、体会、收获、经验畅谈出来,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切磋,并对遇到的问题充分讨论、具体剖析、取得共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必然得到新的提高。此法教师重在组织引导,学生重在通过讨论得到提高。例如在学完“建筑施工测量”一章后,我们组织学生到工地现场进行实习,建筑场地有两种情况:一是场地有大比例尺地形图二是场地没有地形图,分别应该怎样进行平整测量?这时,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回忆书本知识组织学生讨论。讨论时不仅要学生找出相同之处,更要找到不同之处。讨论后明确:计算步骤都是绘制方格网,确定方格网角点地面高程,计算平整后的设计高程,计算各方格网角点挖、填深度,计算各方格挖、填土方量及总挖、填土方量。所不同之处,有地形图的场地是在图上绘制方格网,判读等高线,确定方格网各角点高程;而没有地形图的场地则是在实地丈量建立方格网,用水准测量确定各方格角点高程。

总之,在《建筑测量》教学实践中,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对所学知识能够加以消化、吸收和理解;在老师的点拨引导下,能有重点、有目的地加以记忆;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练习、实习和社会实践中去;在教师的组织策划下,让学生再充分讨论、认真分析,对所学的知识发表新的见解,可以提高学生理性认识,并上升为新的理论。

(作者单位:江苏省武进中等专业学校)

上一篇:中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更好的体现多元文化 下一篇:“学案导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几点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