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巴黎大区的城乡一体化

时间:2022-09-26 09:42:45

法国巴黎大区的城乡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的思想产生于20世纪中期,尤其反映在二战以后,欧洲大陆国家经济重建中的城市化进程。在诸多的成功经验中,巴黎及其周边地区则被视为全球的典范之一,其最突出的表征是探索了城市“扁平化”发展模式,进而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巴黎大区城乡一体现状

广义上的巴黎指的是巴黎大区,下辖巴黎市区及周边7个省。从一个小岛(塞纳河岛)的移民地起源,到发展为法国金融、文化和政治中心,巴黎大区目前已经成为目前欧洲第二大的国际都市圈。根据PwC2009年的《2009年世界城市GDP排名》,法国巴黎都市圈排位第六,仅次于东京、纽约、洛杉矶、芝加哥和伦敦。巴黎地区的城乡一体化进程十分突出。从人口城市化的指标来看,巴黎地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超过97%。

在公共设施方面,巴黎城乡之间拥有16条地铁线路,400多个车站,总运营里程达260公里,实现了城乡交通一体化;在社会保障方面,巴黎大区规定只要有合法身份,就可享受大致相等的福利待遇。巴黎大区对外来人口管理遵循属地原则,无论是业主还是租赁者,只要提供房屋水电单或租房合同就能办理身份证件。

通过50多年的城市化过程,巴黎大区达到了城市与乡村协调发展的目的,并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如今,在巴黎大区的农户与城市居民之间,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上的工农差别已不明显,农民一样享受着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所带来的一切方便。

巴黎大区城乡一体模式

巴黎城乡一体化发展中最突出的特色便是“扁平化”发展的模式。巴黎市的城市规划除少数大厦之外,大多数楼房都不超过10层。巴黎的城建法规明确规定,市内建筑物高度必须与临近街道的宽度构成一定比例,这也是巴黎市与其他国际大都市相比堪称“最矮都市”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巴黎“扁平化”模式从客观上降低了人口密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的压力,也减轻了城市医疗、教育和社区等配套服务设施的压力。另外,巴黎市有意识地把城市分区,将商业区、大学区、公务区和居住区分开,将一些密集办公的商务区和工业区迁到周边郊区,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缓解了巴黎市中心的交通和配套设施压力。

目前这种“扁平化”模式的实践则包括:商业区、大学区和公务区依然留在巴黎市区内,而商务区已迁至巴黎西郊的拉德芳斯,高新产业园区则建在南郊德伊西市及以南的法国“硅谷”,北郊欧贝维利耶市有欧洲最大的中国商品批发市场,南郊奥利机场附近则有欧洲最大的生鲜食品批发区。

巴黎“扁平化”模式的重要作用便是扩大功能区的辐射范围。一方面,由于城市规模经济的吸引力,大量人口和第三产业会出现城市集聚,但是城建法规对楼房的限高规定使得企业和人口被迫向近郊转移。这种近郊转移必然带来对交通设施、现代服务等需求,从而带动近郊地区原来农业人口的发展,实现了城市经济对乡村经济的辐射功能。相比于其他发达国家的城市辐射,巴黎大区的城市辐射功能则范围更广,程度更深。另一方面,由于交通设施、现代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使得城乡之间的生产要素流动的成本大大降低。因此,原来隶属于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相对简单地拓展到近郊和乡村地区,从而使得乡村的人口能够和城市人口平等享受社会福利,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统筹发展。

巴黎大区城乡一体做法

巴黎大区在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采取了许多创造性的举措,其中一些举措对现在的城市化建设具有借鉴作用。

搞卫星城市建设。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巴黎大区规划提出,在原巴黎市的建设城市“副中心”,实现在原有基础上的多极发展,从而转移原来过分集聚的商业和工业,平衡人口布局。在此基础上,巴黎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建立卫星城市的理念,即进一步将“副中心”的概念拓展到近郊和其他乡村地区,拓展城市的交通设施和产业延伸。经过了近50年的城市建设,目前巴黎大区的内部交通已经十分便利。例如,新建的卫星城市:塞纳尔新城,位于巴黎市东南郊,距离巴黎市约30公里,由A5高速公路、大区间的快速路和一条郊区快速地铁(RER)至巴黎,至市区大约30分钟,便捷的交通使塞纳尔新城与巴黎市在空间上保持了紧密的联系。经过这种卫星城市的建设,使得巴黎大区出现了多个副中心城市成为商业集聚区的现实。截止2009年,财富500强中有37家公司将全球总部设在巴黎大区。

保护农业及用地。法国是欧洲第一农业大国,巴黎大区也同样十分注重农业的发展。在巴黎大区的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政府兼顾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土地政策、产业政策等方面均对农业和农业用地进行了保护。这主要体现在具体的土地政策上,巴黎大区将城乡土地划分为城市地区、乡村地区、城乡混合区、山区地区四种类型。针对不同地区的发展特点,分别制定不同的政策措施和建设计划,从而保证一定的农业用地。另外,巴黎大区政府为了保护农业,调整种植结构、出资购买土地,修建基础设施,然后分成两公顷一块的地块以较低的价格卖给农业工作者种植花卉或蔬菜,同时农业工作者还可以在这两公顷土地上建造住房,因此吸引了众多的农业工作者来此经营。这种政策方式使得某一种土地类型的用途可以多样化,从而大大保护了城市化过程中乡村农业人口的利益。

建立自然保护区。任何地区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必然会带来对自然资源、环境资源的破坏。一般地,国家政府会采取异地建立自然资源保护区,加强城市绿化等措施,对城市化带来的环境压力进行修正。在巴黎大区,从环城公路起10公里左右的范同内,面积较大的公园有10来个,分布在各个方向,即便从巴黎市中心出发,通常驾车不出15分钟即可找到一片树林。此外,巴黎大区除了配合国家政府设立一些自然保护区外,还在大区的层面上,设立了近郊的乡村自然保护区。这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分布在巴黎大区的各个乡村,其主要目的除保护自然遗产外,还要保护村落这一人类的文化遗产,并在保护中发展村镇经济,为城里人渡假提供方便,避免城市化引起的人口向大城市集中,造成乡村的衰落。这项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20多年的努力,巴黎大区已经形成了上瓦雷得谢夫来兹保护区、维悍・弗朗西保护区、马恩河湾和卢耳格河湾等自然保护区等。这些自然保护区建设,对巴黎大区保持生态平衡,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法律制度的保障。在巴黎市及周边地区城市化问题上,法国一系列专项法律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比如开发商要建设一栋商品楼,必须同时配套建设相应的社会福利房,否则开发商无法拿到房建许可证。由此,买得起商品房的“富人”要与住福利房的“贫民”相邻而居,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贫富分化。此外,为了鼓励年轻人留在农村,法国政府提供了无息贷款、补贴及培训等多种方式,为年轻人在农村地区就业提供方便,防止农村“空壳化”及人口“老龄化”。

(叶南客系中国城市社会学会副会长、南京市社科院院长;郑琼洁系孙冶方青年菁英奖获得者、经济学博士)

上一篇:创业投资:江苏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催化剂” 下一篇:宏观审慎监管思路在当前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