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究教学方法 开展有效教学

时间:2022-09-26 09:31:06

讲究教学方法 开展有效教学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阅读应该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我们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要“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小学阶段如何提高文学作品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搞好学生的阅读教学呢?

一、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开展有效教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通过课内外大量阅读,才能提高学生的文化、思想素养。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课内外阅读的方法。

1.学会精读。阅读分为精读和略读,略读是粗略地读,为的是博采,精读要读透读懂,精读和略读相辅相成。让学生学会精读,就是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语言表达和思想内涵去分析、积累、背诵,培养学精读感悟的能力,让学生做到读书与思考同步,即读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如教学《白鹅》时,我就贯穿了这种读书方法的教学。首先略读,扫除文字障碍;接着熟悉读,大概了解课文内容;最后精读,了解文中写了白鹅的什么特点、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的,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边读书边做批注,不懂的地方反复读,或是和同学、老师交流。通过这种教学,学生掌握了精读的方法,并懂得喜欢的文章应该从哪些方面深深地了解。

2.学会选择读书。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个高尚的人交谈,读一本坏书比不阅读还糟糕,因此,对于小学生课内外读什么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和家长有选择性地购买、阅读书籍,以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扩大其阅读视野。如在阅读课上,我问学生:你平时是怎样买书的?是爸爸妈妈帮你买,还是你自己挑选?挑选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标准?经过一番讨论,学生明白读书就要读好书,不能乱读书,有些书籍并不利于成长,并总结出选好书的方法:读一些世界名著、儿童读物、关于学习的工具性书籍等。书籍浩如烟海,读书人仅是一叶扁舟,盲目地读书,会使人迷失方向。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心情、心境,以及阅读能力,向学生推荐不同的书目,并指导学生吸收不同书籍的优秀之处。读富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成语故事、历史故事或名人传记时,要让学生学习书中人物的精神品质,感悟书中的深刻道理;读优秀文学作品时,要引导学生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背诵优美片段,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读科普类作品时,要让学生联系生活,注意观察,做到学以致用……此外,还要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书。字典、词典是不说话的老师,它们在养成读书习惯的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长期以往,学生便会根据自己的需求,有目的、有选择地读书,并能清楚地知道在不同的书中,要学到什么!

3.学会写读书笔记。阅读只单纯去读是不够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我在指导阅读时要求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作好读书笔记,增强读书的效果。同时教给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方法:①摘抄原文。阅读中遇到好词佳句进行摘抄,以加强语言积累,丰富写作素材。②提纲式摘录。要求学生写出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各部分的大意,以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③写读后感。阅读时引导学生抒发读书感受,评价文中的人物、事件、语言等,并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已达到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和能及时抒发自己感情的能力。

二、科学设计教学,开展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进行的活动,要想提高文学作品教学的有效性,除了学生的努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1.有效提问,感悟文本。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这一手段,才能牢牢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突出授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从而成为课堂的主导。学生则会根据教师的提问,有选择地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上,使自己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从而更好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对话文本。教师可以采用抓题眼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抓关键词句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抓主要线索提问,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如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提问:“崛起”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让中华崛起?为中华崛起应该从哪些方面做起?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书,深入了解了当时说这话的原因和志向,并了解到,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能做的只有好好学习。

2.巧用评价,激活课堂。新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正逐步由单一的教师评向多元评价转变,也就是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作为教师应紧紧抓住课堂评价语言这一法宝,在教学中利用文本的内容进行巧用评价,激活学生的情绪,创造一种美妙的语境,让课堂评价语言这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方式真正发挥其独有的魅力,使被评价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如教学《颐和园》一文时,采用当导游的方式鼓励学生读书,不同的导游要有不同的鼓励和批评,如“你精彩的讲解把我和同学们带到了美丽的颐和园。”“从你的讲解中,我了解了颐和园的美丽,可是,我觉得颐和园特别乱,建筑没有规律,想一想是不是介绍的有点问题?”“你介绍颐和园的景点时很有顺序,我和同学们好似跟你游了一圈颐和园似的,真棒!”通过这样具有指导性和鼓励性的评价,学生更容易走进文本,了解文本。

3.读练结合,提高能力。读练结合,切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对低段学生而言,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词语的推敲和品味,设计灵活多样的练习。其次以说,融口语训练和思想品德为一体。对中高段来说,仿写、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都可以增进学生与文本的沟通,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如教学《白杨》,学生读了几遍后,出示句子: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大家想象一下,白杨树还可能生长在哪儿?请试着填进去,读给大家听。这样的问题设计强化了语言训练;也督促不动脑筋的孩子也动动,让他们觉得语言表达不难。

总之,提高文学作品教学的有效性,除了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和科学的教学设计。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根据学生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等因素,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上一篇:新课标下培养学生自能读书 下一篇: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境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