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着 收获着 幸福着

时间:2022-09-26 08:25:05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蕴涵哲理的小故事:

一只小狗问它的妈妈:“妈妈,幸福是什么?”

妈妈说:“幸福是你的尾巴尖。”

于是小狗每天都尝试咬到它的尾巴尖,以得到幸福。可无论它如何努力,还是不能成功。

于是小狗又去问妈妈:“妈妈,我怎么总追不到幸福?”

妈妈说:“宝贝,只要你抬头朝前走,那么幸福就会一直跟着你。”

当今,教师的压力是大的,而班主任的压力毫无疑问更是无以复加的。有的人也许会说,我们如履薄冰,如牛负重,筋疲力尽,未老先衰,哪里有什么幸福?于是有的教师竟然盼望早早退休。

面对如此沉重的工作压力,我一直在做的就是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感。我一直在想我们教师的幸福感来自哪里。在十五年的教学教育的实践中,我最大的体会就是我们的幸福与教师身上与身俱来的责任息息相关的,是与我们是否完成师德的要求有着紧密的联系。

古人在把德才放在一起比较的时候,通常都是把“德”字放在优先位置的。高尚的师德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其实以前说师德,总有一种误区,认为这是对教师的一种很高的要求,是教师的一种单方面的付出。其实,师德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能使教育行为对学生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影响力和亲和力,进而推动学生的全面进步。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我们的教育压力会相对减轻,而且从学生那里回馈的东西还会使你倍感幸福。

我觉得幸福感来自我把尊重和关爱学生作为师德首要要求,给予学生一种深厚的人文关怀和期待。

有人说人生有三大幸事。第一幸,是出生在一个好家庭;二幸,是工作遇到个好领导。三幸,就是上学跟着个好老师。我们很多老师本身都是孩子的家长,我们讨论的话题往往就是孩子明年上哪儿上学,因为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一个好学校,上学时能遇到一个有爱心、有耐心、有责任心又肯用心的好老师。孔子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有时候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说:“己所欲,施于人。”我们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幸运儿,自然也应该会努力要求自己给别人的孩子带来幸运。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遇到个什么样的老师,那么我们就有责任做个什么样的老师。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善意的,不应该是敷衍和应对,师生之间也不应该是压制与服从。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如果我们讨厌我们的学生,那么我们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了。真的,师生关系很紧张的时候,不管什么样的教育方式都会成为教育的障碍,你表扬他,学生会认为你在哄人;你批评他,学生会认为你在整人。这时候你不管采用什么方式都不太可能让他产生内在的驱动力,所以只有真正的爱护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道理中有情,才容易被学生接受;批评中有爱,教育才会奏效。可以说教师的真情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

当然这种关怀并不是一种表面文章,并不是一种浅层次的嘘寒问暖,我认为学生其实并不需要这些东西,我们所教的年龄层的孩子他们更需要一种深层次的理解和疏导,也许我们要做的只是倾听;我们要做的只是把自己几十年特别是我们自己当学生时的人生体验与他们分享,让他们可以少走一些弯路;我们要做的只是时时刻刻让学生知道我们在关注他,我们始终对他们充满了期待。我们绝不能小看自己在学生人生路途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其实有时候我们自己所起的作用可能连我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因为我们那往往是一句不经意说的话,抑或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记得不久前在市质检后的一次总结表彰班会上的时候,一个同学的发言让我印象深刻,他说:“我永远记得班主任对我说的一句话,高考的失败者并不是那些考得最差的,而是那些成绩不上不下的。所以始终告诫自己不能满足,要一直往前。”当时我想了很久,到底我什么时候说过这句话,他告诉我,老师是你在我到班上的第一天找我谈话时说的。这名同学已比去年进步了一百多分,如果我的那句话能让他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优胜,我觉得这是我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成功。作为一名教师,如果在若干年后的学生聚会上有学生对你说:老师你是我一生当中影响最大的人。那么你会不会觉得很幸福?迄今为止,已经有不止一个学生对我说过这样的话,我觉得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我觉得这比取得多次的成绩第一名更能体现我作为一名教师的价值。

其实师德并不是毫无感彩的一种简单概念,我们应该给他涂抹上一层亮丽的色彩。教师,应是学生在单调的学习生活中一个最温暖的存在。现在的孩子们已不视学习为一种快乐,因为他们身陷追求分数的“水深火热”之中。读书,学习,本来是幸福的事情,可是涂抹上浓厚的功利色彩,读书、学习就变味了,就变质了。如果老师在应试教育上助纣为虐,推波助澜,那青少年生命中只有严寒冰雪,而见不到温暖百花,那么生活就会变得沉甸甸,心情总是沉甸甸的。当然,我们并不是不要好成绩,我觉得二者并不矛盾。一个老师只要得到学生的充分信赖和依靠,成绩自然就上去了。在和学生的相处的过程中,我始终提醒自己不要让学生觉得这个老师来了就是要来和他们作对的,而努力让学生觉得我是来帮助他们的。所以学生对我的教育不再抵触,甚至有时我在说××同学到年段室的时候,有的同学在下面喊老师我也要去,你也做做我的思想工作嘛。上一次的月考,有位同学成绩下滑得厉害,我还没找他谈,他就等不及了,说老师前十名你都谈过了,怎么偏偏没有我,是不是对我不抱希望了。如果到了这个时候,我觉得我们的教育就可以是“此地无声用有声”了,工作压力自然就减轻了很多。上学期高三年的第五次月考,年段很重视,视为“小高考”,要求班主任要做充分的动员。当时,我只说了一句话,“在前四次月考中,其他三个实验班都拿过第一,就我们班没有,再怎么说也该轮到我们了。”最后的成绩让我很欣慰,其实长期以来建立的信任和默契,让我已无需多言,一切尽在不言中。

学生曾经在QQ群里给我一个评价,不是亲切,不是热情,也不是和学生的距离有多亲近,而是有安全感。其实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学生,他们需要成长的过程,只要我们宽容以待,他们始终也在要求着自己不断进步,只要我们满怀期待,他们也会证明给我们看他们也是一直在努力的。当我们与学生们一起欢笑一起享受成功的喜悦时,师德已蕴含其中的。

著名的教育家肖川教授说过:“如果一个人从未感受过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未走进过一个美好而丰富的精神世界,从未读到过一部让他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书,从未苦苦地思索过某一个问题,从未有过令他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未有过让他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从未有过对自然界的丰富与多样产生过深深的敬畏,也从未对人类所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过由衷的赞叹……那我们就可以说,他没有受到过真正良好的教育。”这句话提醒我们,作为教师也许我们不能仅仅是一个教书匠。

所以,老师们我们要善于创造和学生一起欢笑的机会,不要总觉得我们要付出很多,其实我们也可以从中获益很多。在省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上,他们有一种增进学生“合作、探究”的方法,就是小组合作画出自己小组合作的理念和对未来的憧憬。这两年我都让学生进行了尝试,学生从中收获了很多喜悦,也更坚定了自己未来的目标。看着他们一张张幸福的笑脸,我也觉得很幸福。

在这十五年的教师生涯中,有一句话是发自肺腑的,那就是我很感谢我的学生,他们给予我的东西和我的付出始终是对等的,甚至更多。我深深的领悟到,真正幸福的教育,教育本身就是乐趣和动力,是创造幸福和享受幸福的有机统一,可以把师生从世俗的教育评价中摆脱出来。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复,而是创造,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与事业本身。

惠安高级中学师德的核心是以教为本;以教为乐;以教为荣,我们也许可以说得更简单些,那就是昂起头,向前走,让幸福一直跟着你。

上一篇:百年板小鼓声隆 民俗花开别样红 下一篇:电子工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