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性格角度分析理查二世的悲剧结局

时间:2022-09-26 08:20:10

从性格角度分析理查二世的悲剧结局

摘要:莎士比亚的《理查二世》是其历史剧的代表作,理查二世是英国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国王,其当政时正处在封建中世纪的末期。莎士比亚的人物描写充分肯定其个性,使得理查二世作为国王群像中的一个,不仅具有国王善用权谋的共性,而且突出了他性格中任性妄为的特点,使得理查的形象较之于同类型的人物形象更加的丰满。也正是这种任性妄为等存有缺陷的性格特点使理查最终走向了无可避免的悲剧结局。

关键词:历史剧;理查二世;任性

当理查二世出现在英国历史的舞台上时,漫长的欧洲中世纪已经走到了尽头。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制度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千丝万缕的与基督教会的神学思想纠缠在一起,使其笼罩上一层神圣的光环。理查二世可以说是中世纪欧洲封建秩序孕育的最具有典型意义的一位国王了,他是末世的英雄。他曾表现出一定的勇气与权谋,深信不疑的认为戴在他头上的那顶金光灿烂的王冠受之于天,蒙受上天的祝福,无可取代。然而社会的现实却与他的美好理想相悖,在他的统治时期,城市手工业、市场贸易已日趋活跃,新兴的市民阶级逐渐形成、发展、壮大,而且显示出一股不容忽视的初生的政治力量。固定不变的政治格局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断滋长的威胁对于绝对权利的挑战使他深感不安,并最终促使他走向了悲剧的结局。不可否认,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的永恒趋势注定这位封建君主的悲剧结局,但也应当看到理查二世自身的性格缺陷也诉说着他悲剧命运的必然。本文就试图从理查的性格入手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理查二世表面上看是一个真正的国王,他的王位是从爱德华三世那里继承得来,按照中世纪“君权神授”的观点来看,是受命于天的国王。但他比起布林勃洛克就显得软弱,因为他并没有真正治理国家的才能。理查二世身为一个国王,却带有一个国王本不应该有的致命弱点。首先他偏袒、独断、自私、任性。理查二世的任性独断与他自己的人生经历是有着密切关系的,他年仅10岁就在叔叔冈特的帮助下成为了英国的国王,可想而知,一个涉世未深,充满稚气的孩子在突然得到一国之君的权利与荣耀之后,自然而然就会觉得高人一等,但是这种得来太易的王位也使得他难当大任,又因冈特一直以来对他有力的辅佐,使得他也缺少了处理政事的能力,加上身边一直豢养着一群拍马屁的佞臣,也使得他听惯了甜言蜜语、奉承之词,对于逆耳忠言更是不予理睬。理查出生于封建的中世纪后期,“君权神授”的思想在他的脑海中根深蒂固,他曾说“我是天生发号施令的人”(《理查二世》一幕一场),以至于他认为自己这个涂了圣膏的人是不能被的,所以他的行为也更加的肆无忌惮:杀死自己的亲叔叔格洛斯特公爵;将帮助过自己的诺福克公爵流放,使他一生不得返还家乡;任意践踏已经形成的封建制度;放逐冈特的儿子布林勃洛克,并且在冈特死后毫无理由的将他的财产据为己有,用于充实被他挥霍一空的国库。这种做法触犯了封建贵族的根本利益,破坏了封建制度的游戏规则,使得他们觉得理查二世已经不值得他们再来效力。正如约克公爵所说的“剥夺了亨利的权利,你就破坏了世世代代的传统、成规和惯例;那明天也不必衔接今天而来,你不会是你。你怎么会成为国王的――还不是凭父子相传、世代继承吗……将会失去千万颗爱戴你的忠心。”(《理查二世》第二幕第一景)理查自以为无人能够对他进行制裁,仍旧一意孤行,横征暴敛,挥霍无度。而当布林勃洛克已经打到家门口的时候,理查收获了自己所种的恶果。他曾统治过的百姓扔许多的泥土和垃圾给他,没有人同情他。贵族对他更是睚眦必报,一个个纷纷导向布林勃洛克的阵营,最终理查就好比丧家之犬一样遭人唾弃。

理查二世的任性还表现在他的残忍、专横、自大的方面。这些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腐朽的封建制度赋予他的。作为封建制度没落时期的一代君王,他的思想自然受到了封建环境的深刻影响。他陶醉于神授的无边权利当中不能自拔,不关心国家的盛衰,一味的贪图享乐。对于新兴资产阶级的出现无动于衷,对于外国的侵略更是没有力量去反抗。如果这些都不足以使他丢失天下、失却王位的话,那么对于百姓的熟视无睹便最终将他送上了不归路。理查二世自大的认为自己的权利来自于神,却忘记了组成国家主体的广大百姓,自古以来“水能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是被理查忽视的。为了出兵讨伐爱尔兰,他不断地巧立名目,去搜刮,去掠夺,导致民心全无。人民在理查二世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战争中如果收买人心,得到人民的支持,就可以在贵族的混战中处于有利的形势,反之,如果失去民心,就只能落得一个丧失民心,离心离德的悲惨下场。理查二世最为残忍的一次体现或许就是对冈特叔叔问题的处理上。冈特可以说是理查二世身边为数不多的忠诚之士,而自私自利的理查二世对于他的忠言,一句都显得烦躁,他迫不及待的希望冈特早早去世,以霸占他的财产,解自己出兵爱尔兰的燃眉之急。在与布林勃洛克的争斗中,理查本来是居于上风的,但是盲目自大性格使得他太过于轻视对方,等到布林勃洛克集结完最后的联盟后,他依旧认为自己是不能够被打败的,因为上帝将会派天使来帮助他,保护他的王位。身为一国之君骄横到了如此愚蠢可笑的境地。在文中不难看出理查其实早早就察觉到了布林勃洛克的意图,在《理查二世》一幕四景中对布林勃洛克的作法深感不安,他敏锐地感觉到“好像我治下的英国已经操在他的手中,他是我所有臣民所仰望的未来的君主一样,”可见理查也并不是一个糊涂到一无是处的君主,它能够迅速的抓住机会放逐布林勃洛克,但是他没有找到一个使大家信服他的理由,他自然而然的认为自己的权力是上帝赋予的,他的一切行为都是上帝的主张,所以不需解释。但是他没有对布林勃洛克斩草除根,这就为布林勃洛克后来的再次发迹给了足够的机会,随着民心的日渐离散,贵族纷纷倒戈,这些都注定他在这场交锋中的失败。理查的命运悲剧在一定程度上还源于他性格的软弱,他盲目自大,而一旦布林勃洛克奋起反抗的时候,理查二世这个从顺境中成长起来的君主就显示出了性格中懦弱的一面,他最终选择了束手就擒。

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或许最能够总结理查二世悲剧的历史结局。若无一昧的贪婪自私就不会使贵族离心离德,若不是自己的盲目自大,也不会使得百姓与他对面而立。理查二世的历史命运同时也是封建制度的末路,封建中世纪的神权思想曾在理查二世的心目中高于一切,经过神权思想的不断浸染,使得他对自己的王位从来都是过分的自信,这些又从另一方面印证了封建神学已经不适合变化发展中的英格兰,所以理查二世个人的悲剧结局同时也就预示着欧洲中世纪封建神学的末路。

参考文献:

[1]李艳梅:《莎士比亚历史剧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方平:《新莎士比亚全集》[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高中英语教学中单词能力的强化 下一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