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现 关于刘庆和的苏州计划

时间:2022-09-26 07:03:30

浮现 关于刘庆和的苏州计划

苏:(苏州本色美术馆):刘老师好,你即将在苏州本色美术馆举办的展览,取名为“浮现――刘庆和苏州计划”从这一名称的角度,能谈些与展览有关的想法吗?

刘:(刘庆和):以立体的形式表述我多年来沉积的一些感受,一直是我的愿望。把思考向纵深的方向延伸,探讨今天的人的生活观念与我们多年来接受的文化传统的关系,是我这次展览着重考虑的。这次的展览大量地借用了“水”的元素,通过“浮”在表面的直观来引出浮显的表层下面,潜在和背后的寓意。早在二十多年前,我第一次来到苏州,给我的感觉就是这里不缺水,这次来到本色美术馆,最强烈的印象仍然是人被笼罩在水的气氛中。本色美术馆是个独立的建筑,恰恰坐落在水中如同是个半岛。我一下子就产生了很想控制和运用这汪水的欲望和冲动。所以,与其说是在苏州做一个展览,不如说是个计划的实施。“计划”过程的逐渐深入,还因为这次计划的想法和准备方式与以往我所做的所有展览都不同,我带着很强的新鲜感觉面对我要把握的空间。所以考虑更多的就不仅是要完成几件作品,而是力图通过多种材料的运用,涉及到我多年来对于熟知的表达对象可触及到的鲜活感受。换句话说,就是意欲证明给自己,情感表达出路的进退能够带来的多重、反复和多虑。

苏:很想知道这次计划的具体方案,能让我们期待到什么。

刘:我要把握的空间有一千平米,中间的水池子也有三百平米,具备了这样大的空间和一潭水这两个实实在在的条件因素,就已经显示着重量了。我试图将虚构的景象与现场重合,造成虚实交错、亦真亦假的情境,让观众甚至我自己都对误会产生迷恋,是我这次计划的期待。期待以典型、概念化的人迹景象,尽量把假象浮显,将隐喻深刻。意向所指最终被人们通过“看见”的假象导引到有意义的趣味之中。整个展示空间里应该说是由四个作品组成。除了水作为计划主题的媒介以外,也运用了其他多种不同材质的材料。所有这些带有真切质感的物质,笼罩在神秘的昏暗气氛之中,让观者能感受到一种气息,细节只作典型的处理也是为了支持总体的效果,强调的是一种亲和的神秘感和无法拒绝的感染力。苏:我们知道,刘老师多年来一直在致力于水墨画的创作,并且在这一领域积极探索的姿态为大家所接受,这次苏州的计划可以说是你完全进入到另一个领域里,你是怎样一种思考?

刘:可能需要强调的,我不是要做个装置作品来证明我还可以用这种方式工作,重要的是我喜欢饶有趣味地思考去打发无聊,我惧怕的无聊是与创造无关的重复带来的疲惫。谁都没有规定你这辈子非要做什么,什么才是真的呢。坚持还是调整,放弃还是厮守,到今天我也不太在意被人如何关注了,那何必不在意自己的真切感受呢。正因为此,我才没有多想什么概念或者它能够引导了什么,好更加具有当代意义。如今,只要有力量支持,什么样的东西都可以成为借口搬进展厅,简单到退下裤子拉一泡屎,复杂到搬运飞机、火车。还有多少空白来等着我们惊世骇俗呢。只是追求不同的心态会觉得很累。所以说,艺术创造不是看风,也不是追求极限,而是看重自身感受力的运用和情感表达上能否畅通。苏:这次在苏州计划的作品的具体方案是怎样的?

刘:这四件作品分别是:“你好”、“残垣”、“浮现”和“干里江山”。

苏:就像你说的,在这次计划中我们看到了你对“水”的偏爱,特别是“浮现”这个作品,水成为了贯穿主题、衔接空间的重要因素。能简具体地介绍一下这些作品么?

刘:单从“浮现”的角度来讲,它包括了多层含意。即是:传统文化在现代人生活中的影响,如何在我们自我的心目中呈现。从表面理解“浮现”是可见的事实,即便它是虚假的。回忆却是支离破碎的片断。我们很容易看到的是虚假的真实,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是真实的虚伪。借助近三百平米的水面,思想漂浮于水上,水下只能是你的假想。水上景观和水下的影像甚至包括空中的云雨,肢解了现实中完美的风景,以此占据了真实的空间和心灵上的空间。沉浸在这美好祥和又有些诡异的气氛中,心情舒畅还是精神抑郁,那就只能看每个人自我的心理素质了。影像投掷出来的潜泳的人,无声地在水下畅游,二十个漂浮在水上的戏水者,形成的生命气息与周围隐约可闻的自然界的声响,构成了夜幕下的静寂祥和,一切尽在这水上水下浮浅。这个场景与我去年创作的大型水墨作品“响水”很接近。“你好”和“残垣”是在另一个背景心态上产生的想法。一个走向现代化的都市的推进过程,总会伴随了过去的消失对将来的期待。走向进步就意味了对原有的更新,对于新和旧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解。所以我们总能听到打造新城市之类的口号。拆迁的瓦砾映在璀璨的霓虹灯下的景象,在中国的任何一个城市都随处可见。与时间赛跑的追赶心态,把催新出来的建筑在我们面前一夜之间高耸。厚古变为仿古,入夜,隐约可见的仿古建筑的轮廓,在灯光的辉映下炫耀着神话,掩盖了光泽的下面残存的断墙发出的低吟。历史告诉我们,留下来能暗伴我们的理由,不都是因为身上的历史印迹,而是它对于今天的效益时代还有意义。在这里,我更加强烈地感受到一个城市的发展,在大踏步地向前迈进的时候,那种急于取代过去的心情。如果说“浮现”是隐隐约约的昏暗色调中,让人们产生了带有抑郁的追恩情怀的话,“你好”和“残垣”就是在提醒着人们,对于人类环境的改造不仅是可观赏的美好景致,仍然是建立在对于人的心灵上的弥补和匡正。正视现实时的被动、无奈与回忆中的留恋在心中引发的震荡,映衬在自然环境、历史的片断、今天的现实、期待与丢失等多种复杂的心情和表情上,是夜,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集体浮现了。

苏:我们可想见,这样一种馄钝的夜色下,你所把握的时刻,是人们的共同追求和向往在消失和建立的交错时节,一个瞬间的景象定格,让我们的所有认为有意义的现实生活,夹杂在矛盾的现状下,所产生的欲念变的冷静和沉寂。

刘:应该说这个计划的实施,主要目的是想制造种气氛,他很有可能会加剧我心头的多虑和担心,更多地会让我想到应该提醒的是我们自己。多年来,在我的脑子里总有不少的景象重叠着。首先是我要制造的这种气氛,前提是要具备了这种心情。当心情和背景重叠后,这种气氛又反过来感染了自己。让自己堕入到这种气氛之中不想自拔,放任、陶醉,同时也是种解脱。那么,营造这种气氛的过程,从最初地只是将材料的运用进行延伸或拓展,到慢慢地陷入到主题的情境之中,一个愉快的苏州计划随着一些生活当中的记忆片段整合起来,我的心情越发变得沉重了。苏:很高兴地期待着你这次苏州计划的实现并预祝展览成功。

上一篇:艺术北京2010 以坚持应对危机 下一篇:艺术创作应以社会责任为出发点 傅新民谈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