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方“签了字”并不意味着医方可以免责

时间:2022-09-26 06:31:25

近日,发生在北京朝阳医院“丈夫拒绝签字,孕妇母子双亡”的悲剧,引起社会各方的极大关注和热议。患者生命权如何得到保护?不签字不手术是不是医院在逃避责任?患方签了“手术知情同意书”,是不是意味着一切后果自负,医生可以完全免责呢?诸如此类的疑问在网络上遍地开花。不久,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在新闻会上回应这一事件时说:“签字制度并不意味着责任的转移,希望公众能正确理解签字制度设立的意义。”

到底什么是“知情同意”?手术前为什么一定要“签字”?患方签了字是不是意味着一切后果自负?万一出现问题,医生是否可以不负一点责任?我们不妨听听临床一线医生的说法。

“知情同意”签字制度从何而来?

“知情同意”这个概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提出的。1957年,美国法院在一个案例的判决中,将“知情同意”这个概念引入了医疗领域。该判决规定:医生有义务把诊断和治疗的各种可供选择的办法的利弊(包括不利的后果)告知患者,并从患者那里获得对治疗方案的同意。1975年,第29次世界医师大会对《赫尔辛基宣言》进行了修改,附加了医方告知与患方同意的详细指南。之后,患者的知情同意成为医生施行手术的前提。

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生命权、健康权、就医权及知情同意权等权利。《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33条规定:医疗机构施行手术必须征得患者及家属或关系人的同意和签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时,应该取得家属和关系人的同意并签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又无家属和关系人在场的情况下,或者遇到其他特殊情况时,经治医生应该提出医疗处置方案,得到医院负责人或被授权负责人的批准后实施。

知情同意书:利耶?弊耶?

医疗知情同意书目前在医院被普遍采用且种类繁多,如输血(血液制品)知情同意书、静脉穿刺知情同意书、胃镜检查知情同意书、化疗药品使用知情同意书,以及手术和麻醉知情同意书等数十种。

从理论上说,“知情同意”制度可以保护患者避免受到伤害,患者在了解了治疗可能对身体造成的影响之后,可以选择接受治疗,也可以选择拒绝治疗。医生如实告知患者病情及治疗方案,也会赢得患者的信赖,促进医患和谐。但在实际操作中,“签字”并不轻松。

比如手术前,医生会要求患者或患者家属签“手术知情同意书”,但该制度自实行以来,一直是社会各界争议的焦点。对卫生行政部门来说,制定该制度的初衷是为了告知患者手术的风险,为了更加合理、有效、清晰地保障老百姓的利益。但这一做法在一些患者及其家属眼里,却成了“概不负责”的“霸王条款”。有患者说,医生如果连做一个普通的阑尾炎手术都要患者或其亲属“画押”,目的是什么?是怕术前诊断不准,术中操作有误,还是术后用药或护理不当?这些都是医方的职责,怎么要患者“画押”?是否有了这样的“画押”,医务人员就找到了能进能退的借口?其实,医务人员也很委屈: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是患者权利的重要保障,没有患者或其家属的同意,医生可以不顾患方的意志而强行实施治疗吗?万一治疗无效,患者或其家属将我们告上法庭,我们怎么办?医生的权利又有谁来维护?就像上述案例,孕妇陷入昏迷,在场的丈夫是其法定监护人,是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人,他做出了拒绝治疗的决定,是可以代表孕妇意愿的。这种情况不符合法律规定的“紧急情况下”的情形,医生如果不尊重在场监护人或关系人的决定,强行实施治疗,是违背法律规定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人命大于天,签字难道比一个人的生命还重要吗?当患者的生命垂危急需救助而其亲属“不作为”时,患者的生命权如何得到保护?国家是否应该出台相关措施,比如“国家保障”制度,以保证“生命绿色通道”的畅通,使医务人员能在“有法可依”的情况下大胆实施救助呢?

“签字”并不代表医院可以不负责任

笔者以为,之所以会形成医方、患方、卫生行政部门三方皆为签字“叫屈”的状况,主要是因为许多患者及其家属高估了“知情同意书”的分量。在老百姓眼里,“知情同意书”几乎与生命等价,因此对其中出现的字眼分外谨慎、看重,唯恐自己稍有不慎,就中了院方和医生的“圈套”。其实,签“知情同意书”不等于签“手术合同书”。首先,签署知情同意书最主要的目的是保证患者知情同意权的落实,患者享有充分了解手术风险的权利和获得适当、合理治疗方案的权利,这是手术前医务人员必须履行的告知义务。其次,知情同意书属于病历文件,是术前医生和患者的谈话记录,是在医疗过程中形成的资料,不是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合同文书。也就是说,患方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不能免除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法定义务,更不能免除其出现过失后应承担的赔偿责任。

不签字不手术,凸现医患之间不信任

有人认为,发生在北京朝阳医院的这起事件是一个极端特例,暴露的是医患之间信任感严重缺乏的社会问题。有人认为,由于患者不理解、不配合而导致的医疗纠纷屡屡发生,将使医生在治疗时畏首畏尾,长此以往,会加剧恶性循环。

其实,医务人员和患者是为了达到战胜疾病这一共同目标而走到一起的。医患关系的核心内涵是共同抵御疾病,双方的相互信任、理解与协调配合是有效防治疾病的基本条件。医务人员要努力提高道德与执业水平,提高自身人文修养,理解患者,认真与患者交流,耐心解答患者的各种疑虑与问题。同时,也希望患者及家属要尊重医务人员,理性对待就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情况,正确理解签署知情同意书的“用意”,与医务人员一起营造良好的就医氛围。

上一篇:冠心病患者怎样预防心肌梗死等 下一篇:自动售水机,现制现卖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