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代河北诗人李嘉v

时间:2022-09-26 06:22:19

摘要:李嘉v诗歌呈现出凄清、阴冷、暗淡的风貌,运用白描手法,选择寒山、夕照、秋水、冷月等象征性意象,描绘出优美的诗境,表达一种落寞幽微的心境,强调一种个性的表达。

关键词:凄清暗淡;意象;诗境

代宗大历时期(766――779年),安史之乱使社会生活遭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安史之乱前全国人口五千二百万,战争结束后,全国人口仅剩下一千七百万,有三千万人在战乱中丧生,大历时期的文人处境极其艰难,精神生活也极低沉,李端、李嘉v、卢纶、司空曙、郎士元、崔峒,同为燕赵文人,他们处境相同,诗风相似,号称大历才子。他们上承盛唐,下启中唐。盛唐的热度冷却了,意境依旧阔大然而却多了些空白,不再丰富而是萧散淡远了,感伤代替了憧憬,攘泊替了张扬。他们较多地抒发了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彷徨,他们的诗歌意境闲远清冷,从而表现出一种柔婉纤弱的艺术特征。时局动荡不安,个人前途未卜,前代文人的辉煌已经化作了迷茫和感伤,这种特定历史时期所形成的淡漠清冷的诗歌风貌,为中唐诗人的进一步开拓出有别于盛唐气象的诗歌风貌奠定坚实的基础。以下就李嘉v诗歌作初步探讨。

李嘉v,字从一,河朔地区赵州人,今河北省赵县人。两《唐书》无传,唐代姚合的《极玄集》选了他的诗歌。《极玄集》和《直斋书录解题》都记载李嘉v是天宝七年(748年)擢第,授秘书正字。司空曙送别李嘉v的诗《送李嘉v正字括图书兼往扬州觐省》大约作于天宝后期,正是嘉v担任秘书正字时, “不事兰台贵,全多韦带风。儒官比刘向,使者得陈农。晚烧平芜外,朝阳叠浪东。归来喜调膳,寒笋出林中。”[1]

刘长卿在上元元年(760年)被贬,由苏州出发被贬到南巴,途径鄱阳,与李嘉v相聚,写下《初贬南巴至鄱阳,题李嘉v江亭》[2]

巴峤南行远,长江万里随。

不才甘谪去,流水亦何之。

地远明君弃,天高酷吏欺。

清山独往路,芳草未归时。

流落还相见,悲欢话所思。

猜嫌伤薏苡,愁暮向江篱。

鄱阳唐代属于江南西道之饶州鄱阳郡,今江西省鄱阳县。此时李嘉v因何事被贬为鄱阳令,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材料支撑。李嘉v有两首诗表达了他的被贬的惆怅伤感,《至七里滩作》[2]:

迁客投於越,临江泪满衣。

独随流水远,转觉故人稀。

万木迎秋序,千峰驻晚晖。

行舟犹未已,惆怅暮潮归。

《入睦州分水路忆刘长卿》[2]

北阙忤明主,南方随白云。

沿洄滩草色,应接海鸥群。

建德潮已尽,新安江又分。

回看严子濑,朗咏谢安文。

雨过暮山碧,猿吟秋日曛。

吴洲不可到,刷鬓为思君。

李嘉v曾与刘长卿在苏州相会,之后,从富春江至睦州分水路回江西。据傅璇琮主编的《唐五代文学编年史》考证乾元二年秋贬鄱阳令,共四年,至宝应元年秋量移江阴令,常往来润州、苏州,永泰元年冬归朝,大历三年为司勋员外郎,大历五年十二月始出为袁州刺史,至大历七八年尚在袁州(江西宜春县),约大历八年冬未罢袁州后屏居苏州。据皎然和刘长卿诗考知李嘉v于大历十四年始起用为台州刺史,建中元年卒于台州任。

与严维、刘长卿、冷朝阳诸人友善。为诗绮丽婉靡,与钱起、郎士元风格相近,有齐梁吴均、何逊之风。集一卷。今编诗二卷。高仲武《中兴间气集》称:“自振藻天朝,大收芳誉,中兴高流” 蒋寅在《大历诗人研究》中把大历年间的诗人分作三流:江南地方官诗人、台阁诗人和方外诗人。李嘉v与刘长卿、韦应物、戴叔伦等属于江南地方官诗人,

战乱中人命危浅,朝不保夕,人们为躲避战乱而四处逃难,颠沛流离,战后时局依旧动荡,在这样的时刻,亲人朋友相濡以沫的情意,就是人生最大的支柱和安慰,是世上最珍贵的东西。纵观李嘉v诗集,共存诗135首,以送别亲友为主题的诗歌占据主导地位有63首之多,占到总数的将近一半。如:《送卢员外往饶州》《送韦邕少府归钟山》《送裴五归京口》《送严维归越州》《送杜士瞻楚州觐省》《送裴宣城上元所居》《留别毗陵诸公》《送独孤拾遗先辈先赴上都》、《常州韦郎中泛舟见饯》《送崔侍御入朝》《送岳州司马弟之任》《裴侍御见赠斑竹杖》《送张观归袁州》《冬夜饶州使堂饯相公五叔赴歙州》《晚发江宁道中呈严维》《送王端赴朝》《送王正字山寺读书》《送房明府罢长宁令湖州客舍》《送李中丞、杨判官》《送苏修往上饶》《送弘志上人归湖州》《送陆士伦宰义兴》《司勋王郎中宅送韦九郎中往濠州》《送韦侍御湖南幕府》《送客游荆州》《送朱中舍游江东》《送郑正则汉阳迎妇》《送皇甫冉往安宜》《送严员外(一作刘长卿诗)》《送舍弟》《送从弟永任饶州录事参军》《送崔十一弟归北京》[2]等。

送别诗所表现的大多是借明丽清新的自然环境表现淡淡的离别惆怅,低沉闲远的格调暗示了在大萧条之后,留在人们心中的伤痛和无奈。

时局动荡,赋税沉重,大量民众生活艰难,作为地方官,李嘉v在诗中表现了关注民生,同情民瘼的儒者情怀。只是这部分以现实民生疾苦为题材的诗较少。

如:《南浦渡口》

寂寞横塘路,新篁覆水低。东风潮信满,时雨稻粳齐。

寡妇共租税,渔人逐鼓鼙。惭无卓鲁术,解印谢黔黎。

李嘉v还有一些诗表现了伤今怀古的情怀,如《江上曲》:

江心澹澹芙蓉花,江口蛾眉独浣纱。可怜应是阳台女,对坐鹭鸶娇不语。掩面羞看北地人,回身忽作空山语。苍梧秋色不堪论,千载依依帝子魂。君看峰上斑斑竹,尽是湘妃泣泪痕。

《伤吴中》:

馆娃宫中春已归,阖闾城头莺已飞。复见花开人又老,横塘寂寂柳依依。忆昔吴王在宫阙,馆娃满眼看花发。舞袖朝欺陌上春,歌声夜怨江边月。古来人事亦犹今,莫厌清觞与绿琴。独向西山聊一笑,白云芳草自知。[2]

“不堪秋草自伤魂”“唯论华发愧头巾”表现年华易逝的伤感,

在135首诗中,114首是律诗,其中五律86首,七律28首, 无论七律还是五律用词都极其凝练老辣,对仗又极其工整,堪称一流,比如:

“蒹葭百战地,江海十年人。叹老堪衰柳,伤秋对白O”

“霜林澹寒日,朔雁蔽南云。八座由持节,三湘亦置军”

“水声巫峡里,山色夜郎西。树隔朝云合,猿窥晓月啼”

“雨多愁郢路,叶下识衡山。地远从军乐,兵强分野闲”

“独归双树宿,静与百花亲。对物虽留兴,观空已悟身”[2]

除此之外,他的律诗结构十分完整。律诗发展到大历时期,已经相当的成熟完美,李嘉v的律诗便是证明,说他“振藻天朝,大收芳誉,中兴高流”诚不为过。

嘉v诗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极为含蓄镌永,又意味深长,给人无限联想的空间。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景时即目便是景,很少用典,主要是白描的手法,手法干净老辣,达到提纯的效果,低沉灰暗之中点缀有山月猿鸟所带来的一抹亮色,绮丽婉转,凄美哀怨。比如“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朝霞晴作雨,湿气晚生寒”等诗句,就纤巧精致大有齐梁之风。[3]

综上所述,李嘉v经历动荡的时代,深切体会到战乱后的萧条,他的诗歌呈现出凄清、阴冷、暗淡的风貌,运用白描手法,选择寒山、夕照、秋水、冷月等象征性意象,描绘出优美的诗境,表达一种落寞幽微的心境,强调一种个性的表达,因而诗歌境界流于狭隘,追求技巧而略显人工雕琢痕迹。

注释:

[1]傅璇琮. 唐代诗人从考[M]. 北京:中华书局[M]. 1980.

[2]全唐诗q北京:中华书局[M]. 1997.

[3]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247

作者简介:

胡蓉,邢台学院讲师,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方向批评史和古代文学。

上一篇:印度“贱民”教育对我国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的启... 下一篇:浅析纳西象形文字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