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专业《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时间:2022-09-26 05:56:15

财会专业《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C4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160-02

摘 要 《管理会计》是财会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综合叉学科。它是应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将现代化管理与会计融为一体。在随着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更多地在全球范围内参与市场竞争的情况下,现代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具体运用越来越广泛,管理会计知识在财会专业知识结构中变得越来越重要。那么,教师在教学中怎样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呢?本文试作初步地探讨。

关键词 管理会计;综合分析;比较分析;引导

管理会计在我国的研究和发展历史较短,目前管理会计应用也不很广,因此人们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还有当前各级会计职称考试都很少涉及,使得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差。但是,《管理会计》又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为必修专业课,这就给执教教师提出了挑战: 如何让学生真正喜欢这门课,并能够进一步学好这门课。

1 管理会计教学方法现状

从理论课教育这一部分来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管理会计这门课程的教学方式总体上采取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一般仍是运用原理教学法,注重课堂讲授和习题演算。具体有以下表现:

1.1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或放映幻灯片,学生则在下面记笔记,很少采用其它灵活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型思维的教学形式,例如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

1.2 在教学的方法上,教师一般按照教材的授课体系逐章逐节地讲解,循规蹈矩,令学生感觉到枯燥。

1.3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弊端,主要是教师运用不得当,从课件的制作形式到制作水平上还处于较低的层次,形式单一;内容上安排不得当都会影响教学效果。

1.4 目前管理会计教学内容均以介绍管理会计方法为主,很少涉及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问题,学生学习起来感觉很空洞。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课上有限的课时内热衷于介绍数学模型分析、概率分析及假设条件分析,不仅占用了宝贵的时间,而且偏离了管理会计的教学目的。香港科技大学的杨继良先生,经过一年多的调研得出结论:回归分析法在实务上不可能应用于成本分解。但在我国高校中,回归分析法仍被当作分解成本的基本方法加以介绍。

从课外实践教学这一部分来看,管理会计的课外实践教学几乎没有。即便有,也流于形式,学生走马观花地参观根本体验不到管理会计理论知识的分析并运用于实践的过程,也就无法激发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 教学方法改革的建议

2.1 构建和谐教学氛围:

《管理会计》作为一门会计主干课程,任课教师必须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关系,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善于引导、鼓励和表扬,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善于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师生关系和谐了,教学工作便能顺利进行。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自然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这是任何一门课程教学都必须做到的,《管理会计》的教学也不应例外。它是其他教学方法能得以实施的基础。

2.2 因材施教 深入浅出:

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我们必须正视高职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的水平,他们普遍数学基础差,对数学问题有本能的排斥和畏难情绪,而《管理会计》课程恰恰需要一定的数学知识作基础。因此,作为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必须因材施教。对于涉及数学计算的内容尽量讲解得通俗易懂,对于有些计算必需一步一步的进行,有时还要把大的计算拆开,中间加上文字解释,让学生真正进入题中的情境,这样既解决了学生对数学的恐惧,又使得《管理会计》课程有意思。真正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与快乐。切忌大段大段的计算,那样会让学生厌烦,进而失去学习兴趣。此外,对于比较抽象的理论,往往让学生感觉到难以理解,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实例讲解,变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的处理好深奥难懂的问题。

2.3 创设情境 引人入胜: 《管理会计》中有好多专业术语,有时仅仅依靠教材的解释是不够的,要求教师必须结合企业实际甚至是日常生活,让学生产生感性的认知。比如,在讲到短期经营决策中的成本概念时,其中的许多概念我都不是照搬教材,而是做了灵活的解释。当讲到“机会成本”这一概念时,我同时在黑板上写下了顾此失彼这一成语,然后让学生说它的意思,显然同学们都理解成语的意思,接下去顺着这一思路讲解企业在短期经营决策中的机会成本,学生们就很容易理解了。再比如,还是这一节中的不可延缓成本概念,我先讲了两种情形:其一是一栋生产用危楼的重建; 其二是一栋精美大楼的内装修。二者的建设支出哪一个属于不可延缓的,大家的答案是一致的,这样对于不可延缓成本的讲解也就变得容易了,同时也抓住了学生的心,进而再往下讲两种成本是与决策相关或无关,便迎刃而解了。

2.4 因势利导 水到渠成: 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正处于思维活跃和敏感期的青年,在讲课中,对于许多问题的讲解,教师不能急于下结论,应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并注意因势利导,做到水到渠成。虽然高职学生在自学方面可能比不上普通高等院校学生,但是他们的思维依然很活跃,对于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如果教师能够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潜力也是相当可观的。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善于捕捉他们的兴奋点,适时的加以引导,使其能够按照教师的思路走,一步一步的直至得出预期的结论(当然,结论是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的) 。

3 结束语

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注重对管理会计等理论与方法的应用已成为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在管理会计的教学中,如何把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使学生掌握本课程所学知识,这在教学上是个难点。现在《管理会计》的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作为教师,应该以改革、创新、拓宽的精神,不断地探索和总结教学的规律和经验,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

[1] 梁伟. 《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新探[J]. 财会通讯(综合版) ,2005,(05) . 

[2] 吴昊旻 ,王江丽. 会计学原理教学方法探析[J]. 财会月刊 ,2005,(08) .

上一篇: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下一篇:课堂教学方法之我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