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阴祛风法对阴虚风燥型喉源咳嗽气道阻力的影响评价及止咳疗效的研究

时间:2022-09-26 05:50:14

滋阴祛风法对阴虚风燥型喉源咳嗽气道阻力的影响评价及止咳疗效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滋阴祛风法对阴虚风燥型的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疗效和对气道阻力的影响。方法:共收集了50例喉源性咳嗽病人,分为治疗组玄麦止咳颗粒剂30例和对照组急支糖浆20例,治疗组服用试验药品玄麦止咳颗粒剂。口服,用200mL开水融化并搅匀,分2次服,每日服2次;对照组服用对照药品急支糖浆,口服,每次10mL1日3次,连续服药7天为1个疗程,观察时间为1个疗程,以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检测气道阻力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3.3%,显效率为53.3%,有效率为40%,无效率为3.4%,对照组分别为0%,5%,35%,60%,经过检验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主要症状干咳、咽干、咽瘁,临床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能明显降低Zrs(呼吸道总阻抗)、R5(呼吸道总黏性阻力)、R20(中心气道的黏性阻力)、和近咽部黏性阻力R35,疗效优于对照组急支糖浆。结论:滋阴祛风法具有较好的止咳功效。可明显的降低上气道阻力。IOS测定可作为喉源性咳嗽临床诊断与疗效评估的客观指标。

关键词:喉源性咳嗽;滋阴祛风法;气道阻力;脉冲振荡

中图分类号:R256.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12-2527-02

喉源性咳嗽是临床上常见顽固性咳嗽之一。常规的治疗方法均无很好的效果。本研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采用滋阴祛风法进行治疗,并以气道阻力测定作为客观评价依据,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江苏省中医院门诊患者,共50例,其中治疗组为30例,男8例,女22例,平均年龄为48.8岁,最大75岁,病程最短为7天,最长为180天;对照组为20例,男5例,女15例,平均年龄为44.4岁,最大为72岁,病程最短5天,最长187天。经过Ridit检验,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阴虚风燥型喉源性咳嗽诊断标准:参照何绍奇《现代中医内科学》制定。病史:有急慢性咽喉炎病史,咽喉长期干燥,或病前有感冒史。主症:阵发性干咳、咽痒则咳,不痒不咳,咽干、咽痒;次症:毛涩感、痰少、口干、大便干结。咽峡慢性充血,颜色黯红,干燥无液;或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后壁黏膜干枯甚至萎缩;或咽后壁小血管扩张暴露。舌质红,苔薄白,脉细。

2.治疗与方法

2.1药物组成及制备 治疗组用药:由江苏天江制药厂生产的中药颗粒剂组方:玄参10g,麦冬10g,桔梗6g,薄荷6g,川贝6g,僵蚕10g,蝉蜕6g,百部10g,瓜萎仁10g,射干6g等。对照组用药:急支糖浆:由四川太极集团涪陵制药厂生产,规格,每瓶200mL,批号005296,由麦冬、前胡、鱼腥草、金荞麦、四季青、紫菀、枳壳、甘草等组成。

2.2服药方法 治疗组服用滋阴祛风方颗粒剂,口服,用200mL开水融化并搅匀,分2次服,每日服2次;对照组服用对照药品急支糖浆,口服,每次10mL 1日3次。疗程:连续服药7天为1个疗程,观察时间为1个疗程。

2.3观察方法 服药疗程结束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咳嗽及咽部症状的改善情况,并采用德国耶格公司生产的强迫振荡肺功能仪(IOS)对部分患者治疗前后作气道阻力测定。Zrs(呼吸道总阻抗)、R5(呼吸道总黏性阻力)、R20(中心气道的黏性阻力)、和近咽部黏性阻力R35等,根据实测值/预测值(%)进行统计分析。

3.治疗结果

3.1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治愈:用药7天内咳嗽等症状基本消失,症状减分率≥90%;显效:用药7天内咳嗽等症状明显改善,症状减分率

3.2临床综合疗效 治疗组30例中,临床治愈1例,显效17例,有效ll例,无效1例,显控率60%,总有效率96.6%;对照组20例中,显效1例,有效7例,无效12例,显控率5%,总有效率40%。经过Ridit检验(U=4.48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3.3主要症状疗效 在单项的主要症状指标(咳嗽、咽喉干燥、咽痒)的疗效方面,在单项的主要症状指标(咳嗽、咽干、咽痒)的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86.67%、86.67%:对照组分别为70%、45%、40%,治疗组对3项症状指标的改善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3.4肺功能气道阻力(IOS)的变化 采用ISO测定喉源性咳嗽患者的气道阻力,提示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特别是近咽部黏性阻力(R35)升高较为明显。治疗后治疗组各气道阻力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近咽部黏性阻力(R35)差值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

4.讨论

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特点表现为“阵发性干咳、喉痒咽干”等,中医认为,阴虚风燥,肺失清肃,宣降失常,上逆唯喉乃致咽痒、咳嗽不止是其发病的主要机理。《内经・素问》:“风者,百病之始也。”“风者,百病之长也。伤于冈者,上先受之。…痒为风”,说明咳嗽与风邪密切相关,风邪为六淫之首,是主要致病因素,为外邪致病先导。仲景云:“少阴病二三日,咽喉疼者可与甘草汤,不差者,与桔梗汤。”,“意为少阴初病,邪热客于少阴经脉,而咽痛者,为病轻且浅。可用甘草一味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若仍不愈者,是肺窍不利,气道不宣之故,则加用桔梗宣肺豁痰、利咽止痛,微苦以清降,微辛以宣通”(《l临证指标医案》)。“咽需养、喉赖津濡”因此喉源性咳嗽的治疗应立足滋阴祛风,才能达到良效。

滋阴祛风法的组方,笔者以玄麦甘桔汤为基础方加味所组成,方中以玄参滋肾润燥、泻火解毒而利咽;麦冬养阴润肺以止咳;桔梗宣肺利咽而化痰;薄荷疏风清热利咽;僵蚕祛风解痉;川贝母润燥化痰;甘草泻火利咽,调和诸药。全方既能滋阴泻火,又能润燥化痰,同时又能利肺解痉而止咳,有疏风利咽止痒,宣肺止咳化痰之功,紧合病机,为临床治疗咳嗽的又一疗法,临床研究表明,具有较好的止咳作用。

以往,临床上对止咳疗效评价多以主观症状为依据,缺乏量化,尤其缺乏客观评价指标。气道阻力测定是采用脉冲振荡法(IOS)对呼吸波进行计算,根据分析在不同振荡频率下自主呼吸时的气道压力和流速,测得一系列阻抗参数,区分阻抗和阻力部位,它包括总气道阻力、中心气道阻力、周边气道阻力、肺和胸廓的顺应性等指标,其中R20反映了中央气道的黏性阻力,R35则反映上气道近咽喉部分的黏性阻力。在喉源性咳嗽的病人中,特别是以阵发性干咳的病人,上气道的黏性阻力明显增高,其中尤以R35塌为明显。治疗后,随着咳嗽的改善,该指标下降最为明显。分析上气道的阻力增高可能与上气道的黏膜肿胀、痉挛确关,滋阴祛风利咽法可能具有较好的抗炎、消肿、解痉、止咳等多种功效。临床研究显示,气道阻力测定病人只需平静呼吸,病人无需做特殊的配合,影响因素很小,数据可靠,重复性好。可作为喉源性咳嗽临床诊断与疗效判断的客观依据。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上一篇:上海市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适宜技术的应用 下一篇:蟾酥注射液对恶性腹水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