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格桑花

时间:2022-09-26 05:29:28

高原格桑花

幸福与一个人所处的位置和从事的职业无关:有些人从事着别人羡慕且报酬丰厚的工作,可是他们只能瞬间划过,被别人观赏指点;有的人干着别人不愿意干的工作,却能温暖和照亮别人,被人珍视。

夕阳如细碎黄金洒落满地。黄昏时刻的新西兰惠灵顿特别优美。

那是1994年的秋天,一位玲珑少女站在惠灵顿海边,眺望东方。身后,是典雅的皇后码头和充满欢笑声的黄金沙滩。远处,一艘货轮朝东方而去,一声汽笛飘过。少女两行泪珠如同断线的珍珠,由脸颊滑落。

少女名叫尼玛拥措。尼玛拥措出生于甘孜州甘孜县的一个小山村,由于家境贫困,7岁的时候,她便被经商的舅舅带到印度。那段时光,她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在印度读书学英文。然而,好景不长,第二年,舅舅便病故。身处异国,年仅8岁的尼玛陷入了无尽的恐惧之中。一天晚上,小尼玛梦见了妈妈,她扑进妈妈怀里,呜呜大哭,她想妈妈,想她在中国的家。家在哪里?小尼玛除了知道自己出生的那个小山村之外,就连在哪个乡镇都不知道。

一位名叫大卫的英国人向小尼玛伸出了援助之手。大卫是尼玛舅舅生意场上的朋友,舅舅去世之后,大卫很快便给尼玛筹措了一笔学费和生活费用。就这样,小尼玛独身一人,在印度度过了三年时光。那个时候,每年都有一批印度学生通过考试,赴新西兰免费留学,小尼玛竟然成为了其中一员,到了惠灵顿,开始新的生活。

于是,每个周末的黄昏,皇后码头的沙滩上,都会有一位少女的身影,她多么希望有朝一日自己能跟随一艘客轮朝东方驶去,那里有自己的祖国,有自己的家。

1995年元旦,17岁的尼玛再也禁不住思念家乡和故土的折磨,她径直走进了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在大使馆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归国梦想很快成为现实。1995年1月10日,尼玛抵达印度,与早已等候在印度的父亲汇合,踏上了回家之路。

我们住在山里,春天竹青,冬季雪白。

我们知道山外,也知道乔丹和成龙是头顶上的云彩。

但我们百愿意把自己当成一粒种子,

幻想远方而来的风,能把我们吹过山脉。

春再归,花盛开过后,

我们也许就成了金灿灿的小麦

1998年冬天,甘孜县夺多乡小学的一间简陋土坯房教室内,尼玛朗诵着一首诗。教室内,零星坐着七八个孩子,跟着她生涩地念着。这是一个与青海接壤的小乡村,从来没有过外来女教师,尼玛和重庆女孩张萍成为了这里的“外星人”。

尼玛回到家乡后,进入当地的民族师范学校学汉语,三年后,她如愿当上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有一天,学生卓玛怯怯地走到尼玛面前,“老师,我要退学。”“为什么?”“家里再也没有钱供我上学了……”

原来,卓玛全家五口人中就有四人患有严重的包虫病。这个家庭只得倾其所有,就连两间土坯垒起的住房也卖给了别人,换得一点钱四处求医,债台高筑的一家人只能靠政府不多的补助金和四处借债来看病和维持生活。

随后,尼玛才发现,像这样被包虫病摧残的家庭,在当地有很多。

临近学校住着一位少女扎拥,她也患上了包虫病,渐渐地,她的肚子变得巨大,丧失了劳动能力,就连行走都十分困难。平时她只能服一点免费发放的药物,但没什么效果。就在那个冬天,一个年仅24岁,如花似玉、年轻美丽的生命就匆匆消逝了……

这些场景如同噩梦一般,在尼玛心中挥之不去。假如自己能给这些包虫病患者做点什么事情,让他们远离痛苦,让牧民远离包虫病,那该多好呀?

包虫病被专家称为“第二癌症”(即“虫癌”),其死亡率超过肝癌。

在仅有93万人口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受到包虫病威胁的人口就达到71.4万人,占全州总人数的76.3%。

1999年,中国-新西兰甘孜包虫病控制和社区健康教育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需要聘用一名专门工作人员,遴选工作在整个甘孜州展开。

听到这个消息,尼玛欣喜若狂,立即到县上报名。面试那天,新西兰方面来了6名人员。尼玛一袭藏服,由于有新西兰求学经历,看到考官反倒觉得亲切,脱口便用流利的英语介绍自己。6名考官非常惊讶,面前这位羞涩的藏族姑娘,竟然能说这么好的英文,有着那样独特的气质和修养,他们当场拍板,这个项目就由尼玛来负责。

然而,尼玛的家人却坚决反对。这是一项非常危险的工作,包虫病传染源很多,稍微不注意,自己就有可能患上这种绝症,家里人怎么舍得让尼玛去冒这个险呢?

一向乖巧听话的尼玛,这一次却格外倔强,“我是真切感受到病人那种痛苦的,如果大家都不去干这个工作,那我们的牧民将越来越多地成为包虫病患者!”

于是,经过专门培训之后,尼玛走马上任,从此奔走在“虫癌”世界。

在很多人眼中,尼玛的工作有些滑稽可笑。开头那段时间,尼玛整天都在捡狗粪,甘孜县每一个村20份不同的狗的粪便被收集齐后,便送到省疾控中心。有些朋友给了她一个绰号:狗粪将军。

狗是包虫病最重要的终宿主和传染源。两型包虫病在青藏高原高度混合流行和蔓延,主要是由于传染源大群数量巨大,广泛携带和散播病原体。家犬、野犬四处流窜,环境污染严重。当然,牧民的传统生活习俗加之缺乏自我保护的基本卫生常识也是造成包虫病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病区传染源的调查和防控,让牧民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这就是她的工作。

有一次,尼玛来到大通玛的一个村庄,给牧民讲解如何防治包虫病。那一户人家的老阿妈很是热情,倒了一碗酥油茶,老人家将手指放在嘴里吸吮,试图让手指变干净,然后放入碗中试探温度,觉得不冷不热,便捧给尼玛。

“老人就觉得这是最为讲究的接待方式了,虽然很不卫生,但我喝了。”喝完之后,尼玛耐心地给老阿妈讲,吃饭之前,一定要先洗手,从河里背回来的水,一定要烧开后才饮用,屠宰牛羊的内脏不能随便抛给狗吃,不要经常摸狗……

就这样,尼玛走完了甘孜县29个村,牧民们一见到她出现在村口,便会高声招呼:“尼玛医生,你又来了么?”原本不是医生的尼玛,成了牧民心中“医术最好”的医生。

在牧民心中,尼玛是一个慷慨的人。大通玛乡的洛夏一家人都患上了包虫病,一家人过着痛楚的日子,尼玛看在眼里痛在心上,每次到洛夏家访问,都要花上几十元钱,买点补品或者肉类。甘孜二乡有一个小女孩才三岁,由于父母近亲结婚,孩子天生兔唇,爸爸跑了,妈妈改嫁了,只剩下她和奶奶孤苦伶仃。尼玛走进帐篷后,发现两婆孙除了几张羊皮,别无他物。尼玛把自己的围巾解下来,围在孩子脖子上。后来,又多方奔走,终于在阿坝军分区医院仁真院长的支持下,给孩子做了免唇修补手术。从那以后,尼玛每逢佳节,都会买上东西去看望婆孙两人。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尼玛说,假如是你,见到那样的场景,也同样会倾尽所有,去帮助他们。

在新西兰人眼中,尼玛却是一个吝啬鬼。国际长途电话费很贵,由于经费紧张,每次给新西兰方面汇报工作,尼玛总是拨通电话:“喂,我是甘孜尼玛,有事汇报,请回电话。”说完便快速挂断电话。新西兰方面都习惯了,每次接到尼玛电话,都会笑呵呵地说,你挂断吧,我们立即打给你。

2007年,甘孜州人民医院有两个大的项目,塞瓦基金会白内障防盲项目和中央补助地方包虫病项目,急需一个专业人士来管理。当时,甘孜州人民医院多吉院长有个愿望,如果能将在项目管理上有着丰富经验的尼玛调过去,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医院方面当时是不抱一丝希望的,尼玛属于公务员编制,到医院后属于事业编制,谁会那么傻?

尼玛同意了!很多人不能理解,然而,这就是尼玛,只要是干自己喜爱的工作,身份什么的都不重要。况且,到甘孜州新岗位,她可以将自己的一份心意洒到更广阔的甘孜大草原上去。尼玛说,她很喜欢一首诗:我要用一生去实现/心中美好的愿望/即便那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走向远方又有远方……我不在乎地老天荒/只要能够如愿以偿。

如今,尼玛很幸福,9岁的女儿很乖巧,丈夫很支持她的工作。更让尼玛幸福的是,她每天打着交道的包虫病患者,在政府的关怀下,已有141名都做了手术,政府每人补助8800元,患者基本不用掏一分钱。牧民的生活居住条件也大大改善了,染病率逐年下降。尼玛说,她的心愿就是这片美丽的大草原永远没有病魔,牧民过上幸福稳定的生活。

上一篇:又一核心竞争力在盆地生长 下一篇:“我只为领导服务”背后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