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针挑并艾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时间:2022-09-26 04:19:35

壮医针挑并艾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壮医针挑并艾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00倒的疗效。方法:取龙路、火路网络在体表的反应穴或皮下反应点,每次选2~3个穴位,持针尖快速刺入皮肤0.1-0.2cm,绞断表皮少许纤维,尽量不出血,每3天1次,配合艾灸,加次为1疗程。结果:显效102例,有78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90%。结论:壮医针挑并艾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仍显著。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壮医针挑疗法;艾灸

中图分类号:R578.1;R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12-2482-0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DM)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引起DM患者致残的常见原因。其发病率随病程的延长,可高达90%以上,近年来,采用电生理检查测定神经传导速度,可诊断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目前西医多用B族维生素治疗。DPN的疼痛特点与中医辨证的“瘀血性疼痛”相同,笔者采用壮医针挑并艾灸疗法,治疗200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例病人均为2004年1月-2007年1月份门诊病人,所有病人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所有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治疗组200例,男114例,女86例,年龄35~83岁,平均52.7岁;对照组200例,男108例,女92例,年龄47~72岁;平均56.2岁。两组年龄、糖尿病病情、神经病变的程度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依照1993年上海全国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诊断标准:①糖尿病病史;②两肢呈对称性感觉障碍、麻木刺痛、烧灼痛、腿痉挛、痛温觉减迟、触觉异常、腱反射减迟;③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手足肌肉麻痹乏力、骨骼肌萎缩;④神经传导速度测定: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均显著减慢。

1.3排除病例 ①合并有严重的其它糖尿病并发症;②哺乳、妊娠期的患者;③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的病人;④其它原因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

2.方法

2.1治疗方法 两组病例先运动治疗、饮食控制、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或和胰岛素皮下注射控制血糖,再以针挑并艾灸和维生素B12分别治疗。

治疗组:(1)选用壮医针挑疗法常用的挑点绝大部分为龙路、火路网络在体表的反应穴(网络、又称压痛点或敏感点)或龙路、火路的皮下反应点,每次选2~3个穴位,严格消毒皮肤,选用5号缝衣棱针(长约5cm),用右手中指用力划患者患部皮肤,然后在隆起线的两端或中间取穴,上肢麻痛主取颈椎3~4~5椎间穴位,然后取肩胛上神经的起点穴。下肢麻痛取腰椎4~5肋间穴位,有知觉者在腰骶部寻找挑点,挑点特征:外形似丘疹,高出皮肤或不突起如帽针头大小,圆形。在选好的挑刺穴位,持针尖陕速刺入皮肤0.1~0.2cm,绞断表皮少许纤维,尽量不出血,出针后用大拇指每穴按摩约10s,然后用生姜片擦穴位。每3天挑刺1次,10次为1疗程。(2)温和灸;上述穴位每次取2次,每3天1次,配合针挑,灸20min,10次为1疗程。

对照组:用维生素Bn注射液0.5mg肌肉注射,每日1次,疗程同治疗组。两组患者治疗后进行血液流变学、神经传导速度、腱反射等检测。

2.2观测指标 ①运动神经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采用丹麦DISA2500C型肌电图仪,由本院肌电图室测定,包括上肢的正中神经,下肢的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上肢的正中神经,下肢的腓浅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②血液流变学:采用北京普利生公司LBY-N6B旋转式全血黏度机。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常见病诊疗标准》结合临床拟定。显效:自觉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腱反射基本恢复正常,神经传导速度恢复正常或增加5m/s以上,振动觉、冷觉阈明显降低;有效:自觉症状改善、腱反射好转、神经传导速度增加1~5m/s,振动觉、冷觉阈降低;无效:临床症状无减轻、腱反射、神经传导速度无变化或下降,振动觉、冷觉阈无变化或升高。

3.2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1。表1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非常明显高于对照组(P

3.3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的比较 见表2。表中可知两组的血液流变学治疗前均表现异常,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均明显下降(P

3.4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的比较 见表3,从表中得知两组治疗后的运动神经与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

4.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机理非常复杂,总的认为微循环障碍及神经细胞代谢障碍为其主要的病机。糖尿病时周围神经滋养血管的管壁出现基底膜增厚、血管内皮细胞增生、透明变性、糖蛋白沉积、管腔狭窄、血流受阻、以致引起局部神经缺血、缺氧,从而导致神经病变。表现为肢关节麻木、疼痛(以冬季明显、夜间尤甚)发凉、感觉异常,呈手套/袜子型分布,腱反射明显减弱,神经电生理检查显示传导速度减慢感觉定量试验显示振动觉阈、冷觉阈均提高。本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说明血液流变学异常与神经病变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有关,与国内外的相关报道是吻合的,多次研究证实糖尿病人有血液流变学异常,在糖尿病神经病变病人神经内膜的血管中可见纤维素的沉积和血小板的聚集。

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在古代医学文献中并无记载,根据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肌肤麻木及疼痛表现,和中医的“血痹”相似,笔者认为消渴日久,气阴两虚、气为血帅、气行血行、气虚运血无力,津血同源,阴虚则血流滞涩,终至脉络痹阻,疼痛麻木,经络不通则痛,是其发病的基础。现代医学认为其与循环障碍、代谢紊乱、神经生长因子减少以及免疫功能异常有关。

根据壮医基础理论,人体内存在着两条极为重要的内封闭道路,即龙路和火路。人体“嘘”、“勒”,精、滓等营养物质在气道、谷道内化生,通过龙路、火路的输布滋养脏腑骨肉。同时,龙路、火路也是邪毒内侵的主要途径。壮医针挑是壮族民间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祖国医学认为针挑法属于泻法或攻法。它通过针挑龙路、火路的体表网络,疏经隧之滞,鼓舞正气,逐毒外出,其机理为:①疏通经络,活血止痛;②清热解毒,消肿止痛;③祛痰锯痉,软坚散结;④调和阴阳,健脾开胃。而本组病例用针挑法治疗虚证亦取得良效,主要是采用选择不同的俞穴,通过挑刺的补益正气,疏通病邪而调节人体脏腑经络功能,结合艾灸可增加机体的防御能力,促使阴阳平衡,恢复健康。有研究表明:艾灸具有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作用,从而达到防疾治病的功效,非药物疗法中的壮医针挑疗法是集针挑、割治、按摩为一体的流传于壮族民间的传统医疗技法,对多种疾病的治疗有显著效果,它主要起到疏经通络,祛瘀排毒的作用,居住于广西百色地区德保县的老壮医罗家安就是著名的壮医针挑疗法专家。壮医针挑疗法治疗糖尿病并周围神经病变,所选的穴位是与脾胃相关的俞穴,除一部分是循经取穴外,另一部分是反应点或皮下异点,如红点、按压痛点配合指针按摩,亦起到松解筋经,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堵正折邪的作用;生姜具有辛散温通祛湿止痛的作用。

上一篇:中药不良反应寻因与应对方法 下一篇:《内经》有关心藏象理论发生的文字文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