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的内涵

时间:2022-09-26 03:48:54

解析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的内涵

摘 要:本文从人才结构、开发、制度、投资等方面着手,重点对人才优先和社会经济科学发展的相关性进行了定量与定性分析,揭示了人才优先战略发展的核心内涵和本质意义,且进一步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解析。

关键词:人才优先发展战略 人才资源 人才结构 人才投资 人才制度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政以才治,人才是富民强国的关键。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人才,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关键性特点,以及潜在优势,对社会经济的最可持续发重要作用。人才优先发展主要是指人才资源的开发要优先,人才的投资要得到绝对保证、人才的结构要科学合理、人才制度的实施要跟上时代的创新,只有作到这些,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才能得到保障。

一、人才优先发展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科学需要

要推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离不开人才,这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撼动的规律。人才、经济、文教、科技这四者之间,相互关联,是不可分离且互相依存的“多环联动”链。经济是一切活动开展的基础,没有经济为基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才培养、教育发展相互支持发展都是一句空话,这中间特别是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更是全部要依赖于经济的经费支持。因为人才、经济、文教、科技相互间的循环性联动,从而证明了一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就业人员人均GDP与人才资本积累具有高度相关性,也证明了经济的发展,重要基础就是人才的培养。因为也人才资本的优先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推动实现科技创新最优化,科技进步实现显著化。所以说人才优先发展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的基石,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和经济增长的力量本源。

二、人才优先发展的要素

1.人才资源优先开发是人才优先发展的核心组成构件。一个国家的发展快慢、强弱其根本在于这个国家的人才基数大小和人才的结构的状况。笔者查证资料,英国、法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社会的发展前期,都是历经了人力资源大国——人才大国——人才强国——经济强国的发展历程。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到2010年底,11964万人拥有大学文化程度,这其中还不包括3245万的在校的各类在校学生,大量的高学历人员我国拥有的数量,可以说是是世界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我国完全具备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大的人才大国的称号。

但“人才强国”真正体现人才优化的特征是人才效能作用的发挥程度,以及这类人群对社会经济发展所作出贡献的大小。《中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数据内容显示,截止到2008年,我国人才贡献率仅为18.9%,而发展的西方国家人才贡献率较我国同期达到了40%~50%,这充分说明我国在人才利用和优化上与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与我国的“人才强国”称号还名不符实啊。

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才优先发展的核心工作,是这个地区人才资源开发是否科学合理和效能利用是否最大化,所以说当前人才贡献的优先导向,就是最大化的把人力资源优势发挥到最大,并利用一切手段和方法,推动实现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到人才大国的转变,我国只有完全实现了人才资源的沉淀,实施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优先开发策略,能快速扎实推进我国人才优先发展的工作的实现。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人才素质的提高,才能保障人才直接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才能最有效地促进区域间人才贡献率与区域经济的协调科学发展。

2.支撑人才优先发展的立体框架是人才结构优先调整。才结构优先调整从人才培养上讲,要求各级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坚持以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需要为主导方向,坚持以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和超前预测社会经济发展对未来人才的需求为目标,并以此为调整人才培养结构的基础,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人才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契合度与适应性。为了支撑人才优先发展的最大化,在人才配置上,政府必须加强人才结构优先化的人才宏观调控,同时依托人才市场,及时建立、完善人才动态调整和需求监测机制,积极引导人才流向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重点领域。

为促使人才的能量最大限度的得到发挥,并能最大化的对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人才作为资源,也同样适用于市场运作法则,相应的也必须要实现科学有效合理配置。在研究地区经济发展物资资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等投入要素配置规律时,经济学家提出了帕累托最优和帕累托效率的理论。帕累托最优顾名思义就是指人才结构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对社会经济各方面的需求都能得到有效供给。我国现阶段显现的人才结构性浪费与结构性紧缺并存的现象,还很严重,特别是在高层次的领域中技术、技能、产业等领军方面的人才仍十分的匮乏。

因此我国在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上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在构架上支撑人才的优先发展。所以我国在人才引进方面要以引进智力人才为目标,下大力气吸引广大海外留学人才回国创业,或者用多种优惠条件打动外国专家来我国工作,目前这是在最短时间内缩短培养高层次技术专家和产业领军人才时间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将增加跨文化优势的发展。但当前引智不能无选择性的引进,人才的引进要要结合实际,紧贴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多方位多渠道根据实际需要引进人才,只有紧密结合实际健全和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将吸引紧缺型、高层次的海外人才调整到到人才引进的目标和重点上来,我国人才结构的才有利于促进不断优化。

3.人才投资优先保证是支撑人才优先发展的长远驱动之所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得到了率先发展。究其发展的主要原因,东南沿海地区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因为抢占了人才优化发展的先机,这些地区在人才培养、引进等方面,超前加大了吸引人才的投资力度,使一大批优秀人才落户沿海,从而积累起了雄厚的人力资本,使沿海区域人才资本存量、当地人才结构,使其得到了最大化的优化,从而促进了地区人才、经济超前且互相驱动发展的良性发展局面。

在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中,人才投资优先保证是驱动人才优先发展的长远力量,对于人才优先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人才投资效应具有发展长远性、效果滞后性,成绩不能很快显现,地方政府坚持泽被万代、功在千秋的目标,始终贯彻执行人才发展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加大人才投资。因为从长远来看,人才的投资将会对于地区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4.支撑人才优先发展的法制基础是人才制度优先创新。导致人才流失的原因主要是预期收益大于流动所需要的货币成本和心理成本。从实质讲,其实人才流动过程就是个体价值进一步实现和不断提升的过程体现。不说优越条件的吸引,即使在同等待遇、条件相近的状况下,一个具备尊重个体价值、鼓励个人发展的环境更能吸引人才。所以任何一个国家或组织,要想能够稳定、持久地的发展,就保持长期对个人价值的尊重当做一项事业去抓,并能以最大化优势为个人价值实现和升值提供条件,具备这些条件人才就会自发的汇聚而来。从目前看我国现在有很多人才流失到了国外,这虽然也涉及到爱国不爱国的原因,但更主要是我国在机制、体制及制度环境等诸多方面还不及国外。其实事实证明,优越的机制、体制及制度环境,更有利于人才价值的体现,能力的发挥,也只有这样的环境下,才更有利于促进人才的成长,人才才能更有利于在社会中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

人才制度的优先创新必须扎根于 “人才本位”的观念上。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凭借国家行政体制的力量,能够吸纳全社会的人才,用于国家的建设,并且能把其它国家对我国的人才争夺限制的非常好,这主要源于当的政治理念。眼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扩大,我国的人才开始成为社会性资源,而不再是附属于政党的“政治财产”,再加上国外优越条件的引诱,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才开始流失他国。进一步更新人才观念,优先创新促进人才价值实现和升值的制度环境,已成为我国当前完善的地方,只有进一步提高人才在经济第一线的社会地位,人才汇聚的机制才会形成。

然而在人才使用上,我国与西方国家的用人机制是不同的,西方国家在人才使用上是以私营企业为主体的社会力量,人才竞争主体和用人主体并不是政府,但在我国,人才使用的主体不完全是企业,政府才点主导地位,企业在人才竞争上不占主体地位,在我国人才的引进主要要依靠政府和政府相关部门,虽然企业有用人意向占主导地位,但在人才引进往往要受当地部门的影响,致使企业失去主动,这在私营企业还不明显,在国有企业中是特别的明显。所以我国要创新人才优先制度,就必须要健全人才优化的激励保障机制,建立重用人才的政策和薪酬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人才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才能用好用活人才,提高人才效能,实现人才的优先发展和人才事业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桂昭明.《人才资源经济学》[M].北京:蓝天出版社,2005.

[2]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N].人民日报,2010-10-06,(2010-2020).

[3]王通讯.论人才强国战略的科学内涵[J].中国人才,2003(6):20.

[4]沈荣华.“人才优先”面临六大挑战[N].组织人事报,2010.12.09.

[5]桂昭明.人才优先发展是科学发展的有效路径[J].中国人才,2012(2):20.

[6]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7]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付鲲鹏,鹤壁市国土资源局

上一篇:作业成本法在中小物流企业成本控制方面的应用... 下一篇: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销售人员素质测评方法应用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