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探究

时间:2022-09-26 03:33:40

小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探究

人类社会是一个人与人之间分工协作、相互依从、相互配合、井然有序的强有力的群体。置身于这一群体中,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和他人进行着各种交往,都需要处理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尤其进入21世纪后,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人们的交往意识更加强烈,彼此之间的协作越发频繁。因此,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逐渐成为一个人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是着眼于人的发展的教育,因此,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探究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和障碍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策略,当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期,是一个关注交往、需要理解、渴望友谊的时期,但也是一个容易出现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的特殊时期。经调查,小学生中大部分人有人际交往困惑,其中34%的学生有人际交往困难,还有21%的学生存在各种人际交往心理障碍。他们因为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从而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进而影响学习和成长。基于此,探究小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很有必要。

一、小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的常见表现

1.恐惧心理。表现为与人交往时,尤其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会紧张、害怕,乃至手足无措、脸红心跳、语无伦次。严重者甚至害怕见人,产生自闭心理,以致患上“社交恐惧症”。

2.自傲心理。表现为傲气轻狂、鄙视他人、自高自大,只强调自己的需要和感受,对他人缺乏尊重,不能与人平等交往。有的还表现为乱发脾气,对伤害别人不以为意。

3.自卑心理。表现为缺乏自信,畏畏缩缩,总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也就没有勇气和他人交往。有的甚至产生自轻自贱的情绪,终日在孤独和自我封闭的状态下自我折磨。

4.封闭心理。表现为不愿意与人交往,或者出于自命清高、孤芳自赏的心理;或者出于“知人知面不知心”,对人多疑的心理,将自己封闭起来,远离人群。严重者可导致“自闭症”。

5.嫉妒心理。表现为在交往中或直接或间接中伤、怨恨、诋毁别人,看不得别人比自己强,接受不了别人的成功和进步。常常被嫉妒的烈火搅扰得心态难平,也极容易导致人际冲突和交往障碍。

二、小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1.封闭的成长环境。当今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三口之家的生长环境中,孩子缺乏人际交往的习练机会。而由于工作节奏、生活节奏的加快,家庭与家庭之间的交往日渐减少,过去那种“串门”、“呼朋引伴”的交往方式已逐渐被人们淡漠,孩子自然也就失去了和家庭之外的同龄孩子交往的机会。于是,孩子终日从教室这个封闭的空间到家庭另一个更加封闭的空间,在教室上课、学习,回家做作业、看电视,人际交往几乎被剥夺。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自然不懂得如何和他人交往,因而很容易产生孤僻、自闭等心理障碍。

2.父母的不当教育。今日一家只有一个孩子,父母自然会给予孩子细腻、周到的爱。很多父母出于关爱,限制孩子的人际交往,甚至给他们灌输一些不正确的交际理念,从而使得孩子心里形成一些偏执的思想,比如“不可轻信别人”、“决不受欺负”等。另外,有的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孩子在家里、在父母面前说一不二、霸气十足,和他人交往,自然自狂自傲,不懂得谦让和尊重别人。

3.人格因素的影响。所谓人格,就是指人在各种心理过程中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包括气质和性格等。有的学生天性脾气暴躁,在人际交往中就容易对人大发雷霆,破坏了人际和谐;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则容易产生自卑、自闭等心理障碍;有的苛求他人、易感委屈、斤斤计较……从而产生交往障碍。

4.心理成长的影响。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有的甚至进入青春发育期,因此这个年龄段被称为“危险年龄”。也就是说,心理和生理上的激剧变化,使其一时难以适应,从而使心理处于动荡状态。同时,他们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了显著发展,独立的需求增强,从而出现逆反心理和“心理断乳意识”。所以,大多时候会显得固执、偏激,很不好相处。另外,由于他们精力旺盛、感情充沛,且做事带有冲动性,不善于克制情绪,在和他人相处的时候,容易产生冲突和矛盾。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重视和及时处理,会使他们陷入各种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的泥沼。

三、消除小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的策略

1.建立家庭、学校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家长、老师应携手共同关注孩子的人际交往心理障碍问题,为孩子建立一个和谐的人际交往氛围,创设一个活跃的人际交往环境。同时,学校要有针对性地开设人际交往能力训练课,并通过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信箱等途径,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人际交往指导,并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通过各种活动以及交流,引导学生多方面、多途径地了解自我,学会正确评价自己。不仅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了解自己的缺点,从而在人际交往中摆正心态,不自傲也不自卑。同时,悦纳他人,能够以平和的心态接受别人的优点和缺点,如此才能尊重和信任他人,从而建立起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3.教会学生掌握交际技能。人际交往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技术。当学生缺乏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机会的时候,老师要有意识地创设这样的机会,多活动,并润物细无声地教学生如何和他人交往。比如,告诉他们一些最基本的人际交往原则:宽容、理解、真诚、善意,等等。同时,对于那些自卑、自闭的学生,要多给他们当众讲话的机会,给他们展示自我的自信;对于那些自傲、嫉妒心强、脾气暴躁的学生,在给予他们足够的爱的同时,要引导他们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

4.对学生加强心理调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活动,出现矛盾和冲突是必然的和正常的。所以,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际交往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学会用平和的心态面对误解、中伤、冷落等令人不快的事情。同时,要提高学生自我调控心理情绪的能力,不断完善人格,消除性格中的缺陷。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身心健康提出的新概念是:人的健康应包括机体和精神的健康状况。机体的健康状况为五快:食得快、便得快、睡得快、说得快、走得快;精神的健康状况为三良好:良好的个体、良好的处世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其中,良好的处世能力――“处世能沉浮自如,具有控制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并保持与身体内环境的平衡,常有心中满足感”,在这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消除他们的人际交往心理障碍,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长期而重要的任务,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

上一篇:体育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初步探索 下一篇:浅谈战胜心理挫折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