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号与人名的混淆

时间:2022-09-26 02:51:52

摘要:清代中期藏书家、著述家宋咸熙缀录并刊刻了南宋重要学者和思想家吕祖谦所著的《古易音训》一书,“宋咸熙刊本”中的“咸熙”不是年号,而是人名。

关键词:宋咸熙《古易音训》年号人名

《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邵懿辰撰、邵章续录、邵友诚编,中华书局,1959年12月第1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7月新1版第16页)中说:吕祖谦《古易音训》二卷。有宋咸熙(编者按,宋无咸熙年号,疑误)刊本。

《吕祖谦思想初探》(潘富恩、徐余庆合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6月第1版第13页)中也说:《古易音训》二卷。有宋咸熙刊本。(按:宋无咸熙年号,疑误,存疑)

《吕祖谦评传》(潘富恩、徐余庆合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1月第1版)第一章第四节中仍然写道:《古易音训》二卷。有宋咸熙刊本。(按:宋无咸熙年号,疑误,存疑)

中国年号起于汉武帝,自汉至民国,以“咸熙”为年号的只有三国魏元帝曹奂。“咸熙”是三国魏的最后一个年号。公元二年的阴历五月魏元帝设置。咸熙二年十二月,持魏国大权的司马昭之子司马炎用所谓的禅让之法灭魏,建立晋,同时以“泰始”为年号。“咸熙”年号使用时间为一年(公元264一公元265)。宋代确实没有“咸熙”年号。

其实,邵懿辰、邵章续、邵友诚及潘富恩、徐余庆是将 “宋咸熙刊本”中之“宋咸熙”的“宋”误认为宋代,“咸熙” 误认为年号,从而将“宋咸熙”误解作“宋代咸熙年间”,“宋咸熙刊本”也就误解作“宋代咸熙年间的刊本”。事实上,“宋咸熙”乃为人名。

宋咸熙,清代中期著名藏书家。吴晗《江浙藏书家史略》(中华书局1981年1月第1版)页29引《武林藏书录》卷下:“宋咸熙,字德恢(一作德辉,又作得辉),号小茗,仁和(在今浙江杭州市)人。大(字在彝,号茗香,仁和人,为清代中期藏书家、文学家,著有《学古集》、《牧牛村舍外集》)子,嘉庆丁卯(公元1807年)举人,官桐乡教谕。小茗先生家学渊源,藏书甚富。《思茗斋集•借书诗序》:‘藏书家每得秘册,不轻示人,传之子孙未尽能守,或守而鼠伤虫蚀,往往残缺,无怪古本日就湮没也。先君子藏书甚富,生时借抄不吝。熙尊先志,愿借于人……小茗承遗训,绍家传,守流通古书之约,其有功于载籍者大矣。”

宋咸熙又是清代中期著名著述家。《江浙藏书家史略》记他“尝辑注《夏小正剧精核》,《耐冷谭诗话》亦传布艺林;秉铎桐乡时,辑有《桐溪诗述》,搜采甚博。著《思茗斋集》。”他还参加了训诂学书《经籍撰话》的撰集工作。藏墉堂《经籍纂诂后序》曰:“(铺堂)请诸宗伯(指阮元――笔者)檄仁和廪生宋咸熙来司收掌对读。”《经籍纂诂姓氏》及《经籍纂诂补遗姓氏》则清楚地列出了宋咸熙所负责的具体工作。

清莫友芝《亭知见传本书目•总目》卷第一“经部•易类”:《古易音训》二卷宋吕祖谦撰。久无传本。 嘉庆壬戌宋咸熙从董真卿《周易会通》中抄出刊行。

《两浙著述考》(宋慈抱原著、项士元审订,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版)在《经述考•易类》中曰:古周易一卷、考一卷,音训二卷、东莱易说二卷〔宋〕金华吕祖谦撰是书《四库》著录。原本不可见。仁和宋咸熙从《周易会通》中采录校刊。

古易音训二卷,〔清〕仁和宋咸熙撰。《古易音训》是宋咸熙于嘉庆三年(1798)冬开始缀录的。他在《刻吕氏古易音训序》中说:“《文献通考》‘吕伯恭(吕祖谦字――笔者)《古易音训》共十四卷’,《宋史•艺文志》‘《古易音训》二卷’,盖《古易》十二卷,合《音训》二卷,为十四也。朱子之孙子明取《音训》附刊《本义》后。今原书失传,散见元董季真《周易会通》中,而分并失次,戊午(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笔者)冬日,依吕氏篇第,手自缀录《上下经》一卷,《十翼》一卷。”(《鹤斋丛书》第五集)

宋咸熙所辑之《古易音训》刊刻于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这从他《刻吕氏古易音训序》中可知:“……咸熙尝有志全叶刊吕氏《古易音训》、宋氏《国语补音》……等书汇为一编,力有未暇。今先托端于是焉。嘉庆七年岁次壬戌春三月,仁和宋咸熙谨识。”

宋咸熙辑成《古易音训》,受到了当时大学者严元照、段玉裁等的大力颂扬。严元照《古易音训•后序》说:“……仁和宋君德辉,嗜古学,惜学者不获得见成公(吕祖谦谥号――笔者)书也,采辑成轶,完然可读。”段玉裁《古易音训•跋》说:“吕成公《古周易音训》所引《经典释文》胜于今‘通志堂’、‘抱经堂’所刻者。”

鲍宇星:南通职业大学图书馆。

上一篇:浅谈大学英语创新教育 下一篇: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