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激发初中数学学习兴趣之我见

时间:2022-09-26 02:30:09

新课标下激发初中数学学习兴趣之我见

【摘 要】兴趣是第一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就没有学习的成功;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数学;学习兴趣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如果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郁的兴趣,这必将促进数学学习的创造性态度。当我们对数学有兴趣时,就会很投入地学习,而且印象深刻,并能激发人的潜在的数学才能,由此推动数学学习的不断深入和数学素养的不断完善。 当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们的思想就会活跃起来,显得精力格外的充沛,记忆和思维的效果也会极大地提高。教师要想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师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深刻的分析,举的示例应具有实际性、开放性、探索性以及可理解性。这样方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进入到你的教学活动中去。

1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感人心者先乎于情”,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作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初中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正如新教材所要求的目标:初中数学起始阶段的教学,侧重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提高学习兴趣上做文章,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向往着教师,向往着本学科。

2 重视教学艺术的研究,激发学习兴趣

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初中数学比较贴进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还抓住了初中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陶行知先生语),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具体做法是:

2.1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七巧板”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也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2.2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新教材还针对初中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的精练、语调的变化得当,板书设计合理,字体优美雅观,知识丰富等都能激发学生和学科情感,达到“亲其师,信其教”的效果。

3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其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具体做法:

3.1培养阅读习惯。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

3.2培养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

3.3培养观察能力。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在教学“平行”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于平行的实物,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个学生,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性质。

4体验数学美感,开辟第二课堂,展示闪光点,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美感,从理论教学中,体验逻辑的缜密性,体会探究的乐趣,从实践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实用之美。初等数学中的线段的“黄金分割”比例为0.618∶1,人们在探索自然美以及艺术美的过程中发现“黄金分割”之比具有一种悦目之美,和谐之美。根据新教材的提示与要求,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举办数学知识猜谜、小制作比赛、拼图游戏等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生动有趣、吸引力强,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也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在他们的闪光点上做文章,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感觉路就在脚下。

爱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护他们的学习兴趣是每一位教师的使命和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教学中,教师可善于采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学习的魅力,通过逐步自主的“做”和“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数学教学需要一个和谐、融洽和愉快的学习环境。所以兴趣是不可或缺的动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必须从低年级开始重视和进行,利用新、奇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成功的体验和价值的肯定保持学习的兴趣。自主创新精神的起点,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养成多角度分析问题。实践是素质的升华,要巧妙的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热情关心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沟通师生感情使之达到被学生看作是可信赖的朋友。教师只有对学生抱有诚挚的爱,平等的尊重,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对你所教的数学课就会产生兴趣,能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把这种教诲转化为行为,才能由怕学、厌学转化为愿学、爱学、乐学。

上一篇:音乐教学中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下一篇:批改数学作业的几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