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也是一种心魔

时间:2022-09-26 12:31:20

梦想,也是一种心魔

2015年夏天的电影院变成了励志者的宣道所,潘磕嫦的天堂。前有“路人甲”后有“煎饼侠”,小人物怀揣梦想闯江湖的故事,成了在现实之外最能安利观众的心灵鸡汤。《破风》同样是关于“梦想”的故事―两个不屈于人生配角想要走向人生巅峰的自行车手―最终却发现,“配角”也是一种人生定位,所有人的梦想不该只有一个标准答案。

炫光自行车队拥有“天才车手”郑知元(崔始源饰)为主攻手,“新人王”仇铭(彭于晏饰)与邱田(窦骁饰)为“破风手”的完美组合,但怎奈仇铭与邱田都不甘人后,有着想当主攻手的梦想,于是很快分道扬镳……

凡人都有要战胜的心魔

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专业自行车比赛,其实是种考验配合团队意识相当高的竞技项目,于是这就折射出车队中的争权夺利与“钩心斗角”,成为《破风》在运动题材外壳下的故事内核。

电影《破风》,名字源于自行车竞技的一种专业术语,就是“在高速骑行的团队中,负责最后冲刺的‘冲线手’需要前面领骑的‘破风手’协助配合以减小沿途受到的空气阻力,留给最后短途冲刺。”

《破风》中饰演“天才冲线手”郑知元的崔始源始终相信“车品就是人品,尊严才是我的价值”,暗示着作为主力“冲线手”的他,始终有着尊严与夺冠的荣耀感。但对于每个车手来说,夺冠的梦想都有,最终夺冠的人却只有一个。于是,“登上人生巅峰”成了车队配角“破风手”彭于晏、窦骁的梦想,而这也成了困扰他们的心魔。

“心魔”似乎是林超贤电影中始终不可或缺的一味核心主料,无论是《证人》《线人》还是《火龙对决》《魔警》,他的警匪片中几乎都是以战胜自我赢得救赎为主的主人公。尽管《破风》是一部运动题材的电影,但在此前的《激战》中,就已经描述了运动员这个天生就要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职业,同样拥有林超贤的“心魔”气质。此番《破风》中,彭于晏窦骁两个Loser也一样是要经历战胜自我,发现成功的真正价值,并不是只有拿冠军才能证明。

高颜值“男团”悲惨遭虐

像不像,三分样。《破风》为了能高度还原自行车手激烈竞争的故事,电影拍摄期间彭于晏、窦骁、崔始源等主创无论在体型、体能和技术上都必须比肩专业赛车手,这让中韩台三地男神即便颜值爆表,也逃脱不了悲惨“遭虐”的下场。

《破风》剧组在开拍前对各主创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魔鬼”训练。每天训练11个小时,配备国家队专业教练和前国手进行培训、指导,每天雷打不动地完成:早上10公里体能训练、60分钟平衡练习;下午80公里公路冲刺练习和耐力训练,晚上再进行3个小时的单车训练。

因为本身就热爱自行车运动,导演林超贤回忆训练这段则是“无比幸福”的口吻,“其实训练的安排、时间与真的职业车手没有什么区别,可以说拍完《破风》,他们绝对是可以参加职业比赛的车手,最后他们都取得了单车运动专业资格证书。”

就连电影中唯一的女车手,王珞丹饰演的黄诗瑶,也没有逃脱林超贤的“魔爪”。电影中她每天进行魔鬼训练备战复出赛,连队友都拿骑行服上的“VIRGO”调侃王珞丹,“本是摩羯座,训练起来却较真得像处女座”。

挑战实景实拍还原单车魅力

此次《破风》云集了彭于晏、窦骁、崔始源有颜又有身材的一票男神,而为还原自行车赛的比赛实感,几乎是环球拉练一般,骑遍了台北高雄、香港中环、意大利雪山、韩国釜山、腾格里沙漠、上海外滩等欧亚著名自行车赛道。

为此,《破风》拍摄团队在幕后采用了高空航拍、低空航拍、加速航拍、摩托车跟拍等多种方式。为了完成这些一个个由自行车手组成的精彩镜头,林超贤不管是1.5公里、1公里的冲刺,还是0.5公里、0.3公里的冲线,都要来回拍十几次,有的多达几十次。正向从起跑线出发要拍,反向冲回终点线也要拍,林超贤从不放弃任何一个捕捉完美镜头的机会。

为此窦骁大吐苦水:“我记得很清楚,那天通告上写的是拍摄第19天。在高拍一条最后临冲刺前,一段1.5公里的加速。几个演员加上群演车手好几百号人,再加上加速航拍,定点的机位拍,包括摩托车的跟拍,任何一方面配合不到位就要重拍,来来回回拍了十几遍。等收工休息时,我就一直在吐,发现真的是体能消耗达到极限。”

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的林超贤,在《破风》中可谓将单车赛拍到了极致。不管车手之间斗智斗力的热血冲线、还是冲线对决精彩躲闪,《破风》让观众在肾上腺爆棚的刺激中,享受自行车运动最原始的魅力,也是它作为今夏最具热血的运动题材电影最高的诉求。

上一篇:影响权利的传统、理性与信仰 下一篇:柳岩:我怎么可能有中年危机?我还在青年阶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