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过后,还学谁?

时间:2022-09-26 11:51:31

“中国版迪拜”不仅仅是杭州。迪拜与中国的区别是,迪拜基建有部分借的是外债,而中国借的是内债。 2009年5月份杭州市党政领导组团赴迪拜考察后,指示文广集团拍摄了电视专题片《迪拜的启示》,通过各种渠道反复组织群众学习。杭州市委市政府各级领导纷纷赶赴沙漠城市, “领略了迪拜打破桎梏、敢闯敢试、勇争第一的智慧与勇气”。 杭州市官员认为,两个城市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试图以迪拜为蓝图发展杭州的房地产业。此后,杭州加快与迪拜的经贸关系,将迪拜作为杭州推向中东乃至世界的跳板。

“建中国迪拜”几乎成为杭州城市建设的主旋律,借助外来资本迅速做大城市,楼市蒸蒸日上。杭州的房地产陷入疯狂状态――经历年初的不景气后,9月份和10月份新房和二手房销售同比增长超过400%。同时,钱江新城将按照迪拜帆船酒店模式,建首家七星级宾馆,钱塘江将建两岸亮灯工程,甚至邀请了迪拜国际机场灯光的设计者霍夫曼教授来操刀。

翻译成具体的项目,还有如下投资计划:6亿美元七星级酒店项目, 258米的世界第一高楼计划,12个楼顶停机坪计划,第一个地下管网公共走廊。有500个亿的钱江新城,1700个亿的“一城七中心”。需要提醒的是,2006年,阿联酋的人均GDP为42000美元左右。同期中国的人均GDP仅2000美元左右,杭州也不过是6000多美元。

前不久迪拜如过山车般的房地产投机行为突然“刹车”,在全球市场引起震动,迪拜房地产价格眨眼间就跌了一半。迪拜深陷债务危机让“弟子”杭州感到尴尬,杭州论坛网民甚至向市委主要领导调侃称, “酋长们喊你去看迪拜破产了l”迪拜模式用资金堆出的沙漠上的神话,实质是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的全球基建大喷发,正如次贷危机代表了宽松货币政策在资产政策化下的一个发展向度,迪拜模式展示了宽松货币在消费、基建领域的发展趋向。

迪拜发展主要靠借债建设。据路透社报道,截至今年8月,迪拜总共拥有800亿美元债务,其中迪拜世界负债590亿美元。迪拜国有企业的总负债金额高达470亿美元,高于迪拜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一旦投资方贷款收紧,无疑是雪上加霜,迪拜未来3年需偿还500亿美元债务,占其GDP的70%。根据穆迪投资者服务机构(Moody’s InvestorsService)的预测,迪拜的债务总额可能最高达到1000亿美元,其中最多250亿美元为不良债务。这超过了负债警戒线,超过了迪拜的偿债能力。

在最疯狂的2006年前后,全世界1/4的塔吊,全世界最豪华的酒店都在迪拜,机场有三条飞机跑道和我国首都机场、浦东机场规模一样;在建的迪拜新机场,又规划了6个跑道,如果全部投入使用,机场客运量将达到1.2亿人次,而迪拜的人口只有160万。显然,迪拜是想通过豪华旅游,吸引全球富人阶层,再将迪拜建成旅游中心、物流中心与金融中心。

在泡沫期,越来越来的资金流入迪拜,形成危险的平衡。当时银行为争取客户,各大银行抢着把资金贷给迪拜国有企业这样的客户。而一旦在货币泡沫破灭之后,银行和富人收紧钱袋,旅游下降,基建资金捉襟见肘;资金紧张、评级随之下降,迪拜资产也就无法以好价格出售;催债者成群上门。我们不是也能在目前这一轮的周期看到中国银行业争取政府项目客户的影子,看到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吗?

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积极财政政策,从本质上是货币扩张计划,反映在市场上就是房地产等资产价格上升,借款利率下降甚至为负利率,基建项目到处开花,各个城市都在向迪拜模式靠近。要说有区别,就是迪拜基建有部分借的是外债,而中国借的是内债。

在中国,除杭州之外,“中国版迪拜”到处皆是。各地政府都着迷于迪拜的快速增长模式,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的巨大吸金能力。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国际资金和热钱纷纷涌入,股市、房市价格不断飙升。

谁不想趁着此轮积极财政政策大搞基建高峰呢?于是,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增速,利用金融标杆,举债大兴土木,在吹高城市房价的同时,也给地方政府信用埋下隐患。谁也不会想到若干年后如何以收益支付债务,还是地方政府压根没有想过偿债?杭州市对迪拜模式表现出盲目的热情,企图生搬硬套后者的发展模式,而且这个计划显然缺乏必要的客观审查。而发展房地产,最重要的是借债之后确保建设项目可以偿债、可以获取未来经济发展的收益。当一个城市以世界第一高楼为惟一的卖点时,后续增长潜力往往可疑之极。

上一篇:“贸易投资促进团”的战略意义 下一篇:击鼓传花到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