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综合知识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与实践

时间:2022-09-26 11:51:03

药学综合知识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与实践

【摘要】高职教育专业核心课程必须根据专业技术岗位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不断优化方案,改革教学模式。本文以《药品经营实用药学综合知识》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为例,介绍了课程的开发设计、组织实施、考核评价等项目化教学要点,为其他专业课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课程改革 项目教学 药学服务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231-02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为主线,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施过程中,要与时俱进,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专业核心课程是改革中的重中之重,《药品经营实用药学综合知识》是我院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经过5年的改革实践,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中心,与企业技术人员密切合作,深度调研,分析行业发展、专业面向职业岗位群及企业所需人才的结构要求,最终建立了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对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以及职业资格标准的新的项目课程体系。

一、课程改革背景

山东省是全国医药大省,生产总值全国名列前茅,山东省由医药生产大省到商业大省的发展趋势必将为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毕业生提供一个广阔就业的空间。经营专业近5年毕业生就业调研,近50%在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相关岗位工作。

随着我国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药品流通十二五规划出台,零售连锁药店规模不断扩大,国家对药品价格统一调控,零售连锁药店想在市场竞争中增强核心竞争力,必须要注重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建立药学服务的模式,药店店员也要向药学服务转型,必须具备一定医药学专业知识、销售技能和沟通能力,才能满足行业和岗位的发展要求。

结合以上两点,本专业必须要加强药学综合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才能满足医药流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药品经营实用药学综合知识》是培养医药流通过程中药学综合服务技能的核心课程。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改革思路

结合近几年向社会输送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调研,我们把社会零售连锁药店作为课程依托主体,以常见疾病为载体来设计该课程。

设计理念:对接专业就业岗位,通过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来设计该课程,以培养学生药品销售相关岗位中所需药学综合知识和药学服务技能为重点,体现课程的实用性;课程的实施及考核要求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企业规范相接轨,以医药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为推动,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和开放性;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做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过程基于企业实际岗位工作过程来设计,增强实践技能为主,使学生到企业后能很快上手,做到“无缝对接”,体现了课程的实践性。

改革思路:校企密切合作开发课程,确定学习领域。成立由医院社会药房、 药品零售连锁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我院的专业教师参加的课程开发与建设小组,通过多种方式调研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状况和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任职要求,课程设计过程结合国家职业资格“医用商品购销员”技能鉴定考核和全国医药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的考核要求,最终确定课程的学习领域,明确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内容。

三、课程实施―虚实双境、项目驱动

该课程以常见疾病为载体,依托企业实际岗位工作过程―药品零售药店的药学服务岗位,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模拟大药房和学院大药房,营造虚实双境教学情境,与企业相关技术专家合作,共设十个学习项目,由浅入深,由简单疾病到复杂疾病,由最常见疾病感冒往外扩展延伸到其他常见疾病,按照实际工作岗位任务的完整过程(从顾客引导―判断顾客―疾病症状诊断―介绍药品―合理用药指导―药品售后服务),将药品知识、销售技巧、沟通能力等知识有机融合到项目中,项目实施将学生分为项目团队小组,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方式,按照教师串讲理论知识―布置实践训练任务―任务实施―评价总结的过程进行,先后完成在模拟大药房的仿真模拟训练到学院大药房的实战演练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而且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及团队合作的意识,拓宽了学习空间,优化了教学内容,最终实现对学生实践应用技能和综合创新能力的全面培养,使学生终生受益。

四、考核评价―项目过程考核为主的多元化、全程性的考核体系

在整个课程体系改革实施过程中,是检验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效果的重要保障,是检验教学实施质量过程的重要评价手段。

1.开展项目教学,实施过程性考核

每个项目的实施过程都是按PDCA循环法进行,计划―实施―检查―行动,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改进与提高。在每个项目的过程考核中,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将教师评价的主体地位转变为主导地位,加强学生的自主性评价,包括:学生个人评价、小组互评等形式,学生的成绩评价由“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组成,每个项目完成后,及时进行项目评估与考核,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分出等级,而是为了及时改正缺点,以便更好地完成下一个项目。

2.引入企业项目和企业标准

一方面,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引入企业的任务项目,获取企业真实的考核标准;另一方面,通过聘请企业专家与校内教师联合指导学生,并按企业标准来衡量学生,使学生真正获得企业一线实践技能。

3.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考核体系

(1)建立技能竞赛机制。结合课程特点,参考国家职业竞赛的标准,经常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药综技能竞赛,并遴选优秀的学生为将来参加国家级特有职业技能比赛打好基础,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氛围,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引入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注意恰当渗透职业资格考试的教育,提高技能鉴定通过率,以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总之,我们不能把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一句空话,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构建,核心课程等必须时刻紧跟行业企业需求,与专业面向职业岗位群密切结合,注重人才培养目标中专业能力目标、方法能力目标、社会能力目标的不断完善发展,这样我们培养的人才才能真正成为社会、企业所需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可持续发展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麦影. 高职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0,(3)

[2]吴艳华.高等职业教育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14卷第2期

[3]刘科. 职业教育中项目化教学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2008年09期

上一篇:高职《PLC技术及应用》教学改革探索 下一篇:有机化学反应类型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