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心等 第12期

时间:2022-09-26 11:32:13

平常心

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

“快撒些草籽吧,好难看啊!”小和尚说。“等天凉了。”师父挥挥手,“随时。”

中秋,师父买了一大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种。秋风突起,草籽飘舞。“不好,许多草籽被吹飞了。”小和尚喊。“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不会发芽。”师父说:“随性。”

撒完草籽,几只小鸟即来啄食。“要命了!草籽都被鸟吃了!”小和尚急得跳脚。“没关系,草籽多,吃不完!”师父继续翻着经书,“随遇。”

半夜一场骤雨。一大早,小和尚冲进禅房:“师父!这下完了,好多草籽被雨水冲走了!”“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芽!”师父继续打坐,眼皮抬都没抬地说:“随缘。”

半个多月过去了,原本光秃秃的地面长出了许多碧绿的青苗,一些未播种的角落也泛出了绿意,小和尚高兴的直拍手。师父点点头,“随喜。”

启示:师父的这份平常心,看似随意,其实却是洞察了世间玄机后的豁然开朗。为什么我们在心境上,会反复振荡于浮躁、得意、狂喜、傲慢、迷茫、不安、沮丧、焦虑、恐惧甚至绝望之间?恐怕是因为当我们还是一张白纸时,被灌输了急功近利的成就导向。

美国的“鼓励文化”

初到美国,我深感自己的英语不好,害怕丢面子,非常畏惧与人打交道,但为了生活和学习,有时不得不鼓起勇气,硬着头皮与美国人交流。开始结结巴巴、勉勉强强应付,无法与美国人尽情交谈。但出乎我预料之外的是,几乎所有与我讲话的美国人都对我大加赞扬:“你刚到美国,英语能讲到这种程度,真不错!”起初我听到表扬时,非常得意,似乎我的英语真到了美国人都说好的地步。然而我很快发现,颂扬他人是美国人的美德,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很自然地找出各种理由,证明你在某一方面做得很出色。所以,如果你要沉醉于赞美声中而不思进取,那只能说明你还没有真正进入美国文化的语境。

后来,我发现这种鼓励文化充溢在美国人的日常生活中,老师对学生、朋友对朋友、本国人对外国人均以鼓励为主。在需要批评别人时,也会将相同的意思变成鼓励式语句:“你如果这样做,效果会更好。”

启示:美国人喜欢试验,敢于创新,不怕犯错误,正是这种鼓励文化深入人心的结果。鼓励文化的主流地位造就了美国人生机勃勃的张扬个性和民族活力。

因为无知,所以埋怨

我经常埋怨风,埋怨雨,而且理由充分。虽然这不过是很平常的风很平常的雨,但因为它们给自己的出行带来了不便,甚至在我眼前制造出某种可怕氛围,我责怨起来总是底气十足、振振有词。

但有一个雨天,我见到一位气象学家,他对我只因为雨天给我带来小小的不便就如此愤懑很不理解。

他问我:“你有没有见过台风?”我点头。肆虐的台风,我亲历过。“每个人都在诅咒台风给人类带来的破坏。可是,如果没有台风,你知道这个世界会怎样吗?”我摇头。“那好,我告诉你,”气象学家说:“如果没有台风,全世界的水荒会更严重,台风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淡水资源;如果没有台风,地球上的冷热会更不均衡,日照最多的赤道地区全靠台风来驱散热量,否则,热带会更热,寒带会更冷,而温带将不存在……”

我只知道风会吹乱我的头发,只知道雨天出门要多带一把雨伞,却没想到比这暴虐一千倍的台风却是人类生存的必须!

启示:一个人只要能够想想“如果没有台风,世界将会怎样”,那么,他一定会更心平气和,更接近真理,也更懂得他生活的世界。

口腹之限

美国科学家麦开做了一个老鼠实验,将一群刚断奶的幼鼠一分为二分别对待:第一组享受“最惠国待遇”,予以充足的食物让其饱食终日;第二组享受“歧视待遇”,只提供相当于第一组60%的食物以饿其体肤。结果大大出人意料:第一组饱老鼠未到中年就“英年”早逝;第二组饿老鼠寿命翻番,享尽高年寿终正寝,而且皮毛光滑,皮肤绷紧,行动敏捷。更耐人寻味的是其免疫功能乃至均比饱老鼠高一筹。后来科学家触类旁通,扩大范围验及细菌、苍蝇、鱼等生物,又发现了惊人相似的一幕幕。

启示:有科学家认为,动物终其一生能消耗的能量有一个固定的限额,限额一旦用完就意味着生命终止。吃得多,限额就完成早;吃得少,魂归地府也就慢些。

上一篇:28年后的今天,我终于站在三尺讲台上 下一篇:离婚老太美国打工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