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体育生活化对我国休闲体育发展的影响

时间:2022-09-26 11:19:40

初探体育生活化对我国休闲体育发展的影响

摘要: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体育生活化、休闲及休闲体育的产生,内涵及相互关系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体育生活化的倡导对我国休闲体育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认为加快体育生活化的进程,对于促进国民健康积极生活方式的形式,增强国民体制,提高健康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及促进社会和谐都有重要的价值,同时,也是我国休闲体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体育生活化 休闲体育 影响

1 引 言

体育源于生活,它从一开始就是劳动,休闲等生活活动。但是,体育从生活中来,又离生活而去,其原因与人们对体育的理解有关。体育生活化的目的是要使体育回归到生活中去,减少对体育的功利性要求,让人们享受体育过程的乐趣。

有史以来,休闲便是人类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工作时间逐渐减少,闲暇时间越来越多,因而更加关注身心的健康和休闲方式的选择。作为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体育及其社会价值,功能和作用亦越来越多的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本文通过体育生活化与休闲体育的关系,探讨休闲体育在中国的发展趋势,以期为休闲体育研究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和全民健身运动的不断深入提供相关参考。

2 体育生活化与休闲体育的理解

2.1 体育生活化的提出和发展

一直以来,体育生活化更多的受到学者的关注,围绕体育生活化开展的相关研究亦较为多见,而作为政府开始关注体育生活化问题,见于原国家体委1993年4月下发了《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意见》将其作为体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之一,即体育要是实现生活化。当时体育生活化主要从体育消费的层面提出的,一方面为了改变人们传统的参与体育锻炼的介入方式;另一方面也涉及了体育运行机制改革的问题,具有体育供给制度转变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全民健身的深入发展,继2004年上海提出具有生活化理念的136工程后,北京于2005年启动了体育生活化示范社区试点工作,并伴随着黄化门社区体育生活化示范社区的落成,体育生活化的建设进了新的阶段。与此同时,体育界对体育生活化的了解也日趋丰富,不少学者从文化,社会学,体育功能等多个角度对其进行了定义,体育生活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得以增强,其最初的机制改革作用得以弱化。

2.2 体育生活化的内涵及特征

所谓体育生活化,就是将体育作为个体或家庭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使人们自觉自愿,经常性的参加体育活动,形成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的一个过程。

它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1)体育与生活的相融性。体育与生活的相融性即个人或家庭的体育形成并融入个体或家庭生活中,成为个人或家庭的生活方式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包括体育健身活动,还包括个人及家庭进行的体育观赏,体育消费行为等。

2)体育活动的经常性。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及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已经使人们认识到身心健康的重要,人们希望通过体育活动参与来增进自己的健康。而人们要想通过体育活动获得有效的健身效果则必须使体育活动成为一种经常性,习惯性的生活行为。习惯是一种需要巩固的行为方式。凡属良好习惯的形成都有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即一个把信念转化为习性,把思想转化为行为的过程。因此,人们必须积极的经常的进行体育锻炼,让体育运动进入人们的生活,造就一个全新的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3)体育参与的自主化。体育生活化不仅仅是人们行为的改变过程,也是一种心理,思想和价值观念形成的过程。它倡导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仅表现于人们经常性的参与体育活动,同样重要的是要人们通过参与体育活动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一种对体育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自觉自愿自主的参与体育活动,把体育融进人们生活,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4)体育生活的多元化。多元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人们实现体育生活化手段的多元化,这是由人们的体育需求多元化的客观现实决定的;而是体育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由于体育兴趣,体育条件等方面客观差异的存在,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价值观念也表现出强身健体,休闲娱乐,社会交际,目标达成等多元性特征;三是体育生活化进程有快有慢,这是地区差异形成的,经济发达的地区比不发达的地区,城市比农村的进程要快;四是体及育生活化水平有高低之分,不同的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强度和时间不同,其体育生活环境也不同。

由以上对体育及特征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体育生活化各特征之间相互联系是形成一种良好生活方式的过程,它与终身体育思想的目的是一致的,同时,它的实现与人们生活质量密切相关。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人的需要可分为由低向高排列的5个层次,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只有在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 才可能考虑到高层次需要。对体育的需要作为一种高层次的需要,只有在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以后,人们才有可能把它作为一种生活享受,一种自我追求。

2. 3 休闲体育

2. 3. 1 休闲体育的起源

休闲体育作为一种概念和研究领域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叶在美国被提出的,而休闲体育活动的起源与休闲的起源密不可分。在人类数千年文明演化的历史中,休闲之事早已有之,并始终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中国古人很懂得休闲,对休闲一词的解释也颇具文化的内涵。《诗·商颂·长发》中,释休为吉庆、美善、福禄;《易·家人》指出,闲通娴,具有娴静,思想的纯洁与安宁的意思。从结构上讲,休是会意字,会人倚木而休的意思。含义是人在大树的庇荫下,颐养活动得以进行,精神得到休整。古人认为,休闲是一种简单的生活方式,恬静的心境,也是人生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汉语中的休闲,在英语中可用Leisure(闲暇)和Recreation(娱乐)表示。美国的《里特莱辞典》Leisure一词解释为:离开正规业务,在自由的时间里进行的娱乐和活动。而Recreation其涵义是“业余消遣或娱乐”,“身心的放松、休憩”。

《国际休闲》认为:休闲是人们在完成工作和其他任务之后,在自由支配的时间内所进行的活动,是以补偿活动为基础的活动。

2. 3. 2 休闲体育的定义

近百年来,通过学者们的研究,并把有关休闲的种种定义进行归类,发现“休闲”大部分出现在4个基本语境中,分别是:时间、活动、存在方式和心态。而这4个基本语境都同体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就此来定义休闲体育。

1)休闲体育是依赖生活当中可自由、随心所欲运用的那部分时间。通常把人的时间分为三部分:为了维持生存所必须花费的时间,如吃、睡的时间;为了维持生计所必须花费的时间,如工作、学习;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休闲体育就利用第三部分时间,这就同职业运动员的体育有了区别;也同“为了更好的工作而进行的体育”有了区别,这后两种体育从时间意义上,都是为了生计。

2)休闲体育必然是有许多活动组成,但休闲体育是放开职业、家庭、和社会责任后的活动,每个人可以尽情于自己自由的意愿是自我娱乐。

3)休闲体育就意味着人以体育自身的理由参加一种活动,去做能给人带来快乐和满足的事情,使人达到个人独特的存在方式。古希腊就把休闲看成是人的存在方式,亚里士多德认为是一种“不需要考虑生存问题的心无羁绊”的状态。

4)休闲体育的关键在于个人对于休闲体育的体验上,即能否发泄自己,是否感到自由。无拘束,也就是在进行休闲体育活动时,能随心所欲的控制活动,而不是倒过来让活动控制自己,这是休闲体育与其他体育的分水岭之一。

2. 3. 3 休闲体育的内容

休闲体育强调的是大众对体育活动的直接参与。它主要包括5方面内容:

1)指导性体育 主要指通过授课,实地讲解或讲习班等形式为体育活动参与者提供学习体育技能、方法、规则等的机会,以提高他们的运动成绩和技术水平。它强调的是参与者在学习过程中能体验到快乐,从增长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指导性体育对于激发及保持人们对某项体育活动的兴趣起着重要作用。

2)非正式体育 指以个体参与为主,强调个体的兴趣和愿望,无既定目标,其目的是健身和娱乐。人们参与非正式体育活动的动机主要来自于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和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热情。它的随意性深受广大体育爱好者的青睐。

3)单位内体育 指同组织机构或单位内部的人员所组织的体育比赛或活动。最早仅指大学校内休闲体育,但20世纪初,其范围扩展到市政和社区部门、中小学、企业、私人俱乐部、部队等部门,它一般是有组织、有安排的体育活动,因此,需要本单位或本系统相关机构的规划和领导。

4)单位间或校际体育 是单位内体育的扩展。通常它可以是各单位或学校的冠军队之间所进行的有组织的体育比赛,也可以是各单位代表所参与的体育节日或体育活动。它对于提高大众的休闲体育意识,增进单位间的良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5)俱乐部体育 主要指有共同的体育兴趣而组织到一起的成员兴趣小组。自我决策,内部的统一和共同的兴趣是俱乐部体育最吸引人之处。

2. 4 体育生活化和休闲体育的共性分析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理解分析,可以了解到体育生活化和休闲体育所指涵义虽然有所不同,却存在着密切联系。主要表现在:

1)它们都倡导把体育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2)它们都倡导参与体育活动处于自觉自愿;

3)它们都希望在参与体育活动中,体验到轻松、愉悦;

另外,无论是体育生活化的提出 ,还是休闲体育的发展,都需要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有充足的闲暇时间。这也是促进我国体育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而我国居民经济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节假日的增多,为其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3 体育生活化和休闲体育的积极影响

从休闲体育的内容看,它贯穿于人们生活的学校、单位、俱乐部、社区。从二者的共性看,它们存在着密切联系。因此,体育的生活化,会对休闲体育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

1)体育的生活化,休闲体育的参与人数将不断增多。休闲体育的特征之一是通过体育活动达到健身、娱乐的目的,它强调的是全体大众无论其参与目的各异,年龄不同,能力高低都能通过休闲体育参与而获益。

2)体育的生活化,将丰富休闲体育的活动内容,随着休闲体育人口的增加,其根据兴趣、爱好来自由选择活动内容。这将从原来单一的跑步形式逐步扩展到球类游戏、爬山、游泳、健身操、极限运动等多种形式。

3)体育生活化,将使休闲体育的组织形式多样。人们将不再受时间、地点、场所,组织形式的限制,而是自愿参与,自由选择休闲方式,以家庭、朋友、同事和体育俱乐部为主体的休闲体育活动。

4 结 语

体育生活化与我国体育发展和社会需求相契合,对于丰富我国体育生活内容,促进我国全民健身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人类步入21世纪,休闲正在不断的演变为人类生活的中心内容。正如休闲学家杰费瑞·戈比所指出,“21世纪是一个将会深刻变化,也最能揭示人类目的,同时又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的世界”。在体育生活化的过程中,它为休闲体育的发展又产生了积极影响。我国体育的发展将逐渐步入生活化、休闲化及终身化,追寻健康是体育运动今后发展的必然归宿。

参考书目:

[1]苗大培. 论体育生活方式 [M]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4.7.

[2]卢元镇. 社会体育学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3]卢元镇. 中国体育文化纵横谈 [M]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4.

[4]席玉宝,高开,杨彬. 试论休闲与休闲体育 [J] 中国体育科技2004.40(1):51-54.

[5]李德明. 论余暇体育与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 [J] 体育学刊1999.3.

[6]陈融. 休闲体育兴起的意义 [J] 体育文化导刊2002(2).

[7]于涛. 论休闲体育的文化学背景 [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1).

[8]胡小明. 休闲理论与体育的娱乐化 [J] 体育与科学2005.26(4):11-13.

[9]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4. 5.

[10]李仲广,卢昌盛. 基础休闲学 [M] 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指导教师:姜允哲

上一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探索 下一篇:浅谈素质教学中的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