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总裁南北之争

时间:2022-09-26 11:03:02

南北国家候选人围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位置展开的竞逐进入冲刺阶段。

5月30日,宣布参选五天后,法国经济、财政和工业部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a Lagarde)启程前往巴西、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市场国家,以争取其支持。在与巴西财长曼特加(Guido Mantega)会晤后,拉加德对媒体表示,她将致力于推进改革,“努力使IMF代表所有成员国。”

拉加德这番表态针对性很强。5月24日,拉加德宣布参选前一天,IMF执行董事会内来自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南非金砖五国的代表联合声明称,IMF应摒弃新任总裁必须来自欧洲国家的成见,其管理层应更多体现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

金砖五国并没有推出自己的候选人,目前来自新兴市场国家的唯一候选人是墨西哥央行行长奥古斯丁・卡斯滕斯(Agustin Carstens)。和拉加德一样,卡斯滕斯也给自己安排了一份长长的出访行程单,5月31日访问葡萄牙,6月1日转赴巴西,随后是阿根廷、加拿大、印度、中国和日本。卡斯滕斯的矛头直指久拖不决的欧洲债务危机,他说,如果IMF新任总裁来自欧洲之外,那么解决欧债危机的方案会更现实。

IMF总裁之争并不仅仅是一场公关战,候选人的执行力也至关重要。IMF全球金融与监管委员会主席尚达曼(Tharman Shanmugaratnam)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依然存在许多明显的弱点,公共部门财政问题、银行业资本重组问题、国际货币体系调整都亟待解决。这都将是摆在新任IMF总裁面前棘手的任务。

此外,虽然现在正式宣布参选的只有拉加德和卡斯滕斯两人,但距离6月10日IMF接受总裁提名的最后期限尚有时日,选战变数很大。5月27日,媒体透露,IMF前第一执行副总裁、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以色列央行行长菲舍尔(Stanley Fischer)有意参选。而南非等国近日也陆续暗示或许要提出新的候选人。

新兴经济体胜选无望

国际金融体系从“二战”后建立伊始,就在美国和欧洲之间达成了一条不成文的“君子协定”:IMF的一把手由欧洲人担当,而第二把交椅则归属美国,此外,世界银行的总裁是美国人。

当前世界银行行长是美国人佐利克(Robert Zoellick),而IMF二号人物,斯特劳斯――卡恩事件发生后的IMF总裁列普斯基(John Lipsky)是美国人。列普斯基任期将于今年8月届满,据称,美国总统奥巴马正考虑让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顾问利普顿(DavidLipton)接任此职。

大多数欧洲国家支持拉加德接任IMF总裁一职的表态,似乎准备延续这一不成文的规定。但随着金融危机后,欧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间越来越明显的力量消长,使后者这次打算改一改“潜规则”。

金砖国家24日的联合声明最有代表性。声明称,近来在发达国家爆发的金融危机正凸显出国际金融环境改革的紧迫性,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声明还提道,新任IMF执行总裁不仅要有深厚的技术背景与政治眼光,还应该致力于推进IMF的改革。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也在5月19日表示:“IMF高级管理层构成应更好地反映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和新兴市场的代表性。”

面对新兴市场国家的挑战,长期把持IMF的欧美国家也做了一定让步,与以往唯独IMF执行董事会才有提名权的情况不同,本次IMF所有的187个成员方均有提名机会。

与此同时,从拉加德和卡斯滕斯的公关战进展来看,也并非所有的欧洲国家都站在拉加德这一边。5月31日,正在墨西哥访问的西班牙外长希门尼斯明确表示,西班牙支持卡斯滕斯出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

不过,新兴国家候选人最终上位的难度很大。根据IMF投票规则,执行董事会将把最后的候选人人数锁定在三名,并对他们进行面试,同时会向成员国征询意见。最后,执行董事会的24名成员将在6月30日,以一人一票的原则选出新科执行总裁。在这24名执董中,发达国家占了半壁江山,来自欧洲国家(除俄罗斯外)的执董就有8位,另有4位分别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

更糟糕的是,到目前为止新兴市场国家尚未就候选人达成明确的一致意见。英国《金融时报》5月31日的文章分析说,“中国和印度长久不和,巴西不愿意支持墨西哥,俄罗斯以地区利益为重,它们终将不得不接受欧洲的候选人――法国财长拉加德。”IMF前副总裁拉曼(Desmond Lachman)也表示:“拉加德的当选似乎是板上钉钉,新兴经济体无法行动一致地支持某个候选人。”

其实,即便新兴市场国家这次争得总裁一职,欧美国家对IMF的操控短时间内也难以改变。IMF最高权力机构――理事会实行加权投票原则,虽然IMF在2008年和2010年先后两次调整成员国投票份额,提升了新兴市场国家的投票权。但美国和欧洲国家依然占有半数以上的投票权,加上传统盟友加拿大和日本的份额,则近60%,这使金砖国家相形见绌。

因此,《财经》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认为,新兴市场国家此次挑战游戏规则的意义在于进一步扩大自身在IMF内部的投票权和影响力,因为不论是谁成功上位,推进IMF改革,让其更有代表性是绕不过去的头号问题。在获得美欧等主要发达国家支持后,拉加德自己也多次表示,将在IMF管理上给新兴市场国家更多话语权。

棘手的任务

不能说斯特劳斯一卡恩留下了一个烂摊子,但IMF下一步的工作确实千头万绪。除了继续推进IMF机构改革,在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之间达到某种平衡外,还要处理欧洲的债务危机、改善全球金融监管、缓解新兴市场国家信贷猛增的溢出效应等问题。在IMF前执行董事隆巴迪(Domenico Lombardi)看来,这要求IMF总裁不仅是一个水平高超的技术官僚,更需要有长袖善舞的政治技巧。

在处理希腊债务问题上,拉加德的表现可圈可点。目前,欧盟、欧洲央行和IMF三方正对希腊债务问题进行评估,有望达成一项规模达600亿欧元的援助计划。而在宣布参选的前一天,拉加德表示:“希腊必须避免债务重组,执行其推行紧缩政策的承诺。”这亦得到希腊财政部的附议:“重组一事将不被考虑。”

与此同时,德国也正在考虑放弃其早前推动希腊重组债务的努力,以促进新的援助贷款方案。市场信心随即得到大幅提振,希腊十年期债券收益率也从两周前的16.8%速降到5月31日的15.7%。

但再往下就会让拉加德这位IMF总裁热门候选人很揪心:需要救助的欧洲国家太多了。而卡斯滕斯虽然声称要采取更严厉的措施来应对欧债危机,但他

尚未提出具体安排。

根据IMF数据,截至4月30日,IMF已经放出1114亿美元的信贷,其中希腊获得201亿美元,罗马尼亚获得167亿美元,乌克兰获得146亿美元,随后便是匈牙利、巴基斯坦、爱尔兰和土耳其。再加上前不久于4月7日正式向欧盟提出援助申请的葡萄牙,IMF不堪重负。IMF前首席经济学家约翰逊(Simon Johnson)表示:“这将导致利益冲突。”

此外,对于欧美发达经济体来说,虽然在金融危机后的复苏进程中,各国已经将风险从私人部门转到公共部门,但并没有彻底解决本次金融危机的一个核心问题:金融机构在创新名义下追逐风险的冲动。“巴塞尔协议Ⅲ(该协议要求银行大幅提高核心资本充足率,并准备防护缓冲资本和反周期准备金――编者注)只能带来更多的缓冲,减慢债务问题的到来,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卡尔经济研究中心(KielInstitute for the World Economy)主席斯诺尔(Dennis Snower)对《财经》记者表示,“银行业的核心问题依然是金融机构只有追逐风险的刺激,却没有承担问题的责任。”

而新兴市场的信贷猛增问题,亦不让IMF省心。金融危机后,受财政刺激计划的作用,新兴经济体虽然获得了比发达经济体更快的复苏和增长动力,但是也不得不面对信贷过度增长从而导致资产价格快速上涨,以及相伴而来的核心通胀率的提高。

与此同时,热钱的大量流入也给一些新兴经济体市场带去通胀压力,加之受到大宗货品价格提高等因素带来的输入性通胀影响,许多新兴经济体的央行不得不相继提高利率,进而招致更多资本流入。

国际金融研究机构(Institute ofInternational Finance)的数据显示,以养老金和共同基金为主体的私人资本,在2010年向新兴市场净流入9080亿美元,较2009年激增50%。该研究机构预计,这一数额将在2011年达到9600亿美元。这极大挑战了新兴经济体的金融系统稳定性。

IMF全球金融与监管委员会主席尚达曼提醒《财经》记者,信贷猛增不仅仅是一个局限于新兴市场国家内部的区域问题。它有多种溢出效应,它可能发展为一个全球性的通胀问题,也可能引发全球性的利率问题,或者可能削弱债务危机受害国的融资能力,继而影响全球银行业。

IMF亚太部主任辛格(AnoopSingh)则对《财经》记者表示,预计2011年至2012年外部资本将继续流入亚洲,但速度将慢于2010年,然而由于发达经济体再次出现财政和金融紧张情况,可能会使流入亚洲的资本更加起伏不定。

下面怎么做,就要看IMF新任总裁的政治决心,及其平衡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利益的能力了。

上一篇:为自身投保的经济体 下一篇:不妨尝试“美元国际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