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开放式课堂教学的探讨

时间:2022-09-26 10:13:58

小学数学开放式课堂教学的探讨

开放式数学课堂教学,是针对过去“封闭性”教学而言,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减少“指令性”的成份,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多角度、多方面地探求和运用知识,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开放式数学教学就是要改变传统课堂中的不合理不符合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的教学方法和过程。在此,笔者就小学数学开放式课堂教学作了一些探讨。

一、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学情境

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教学内容从生活中来,向生活开放,在教学中要尽可能让抽象的数学概念找到替代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现实且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让间接的经验学习有直接的生活经验做支撑,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创设情境,是让数学课充满活力的基础。(1)情境的趣味性和数学性。情境创设只是手段,体验其中的数学才是目的,不应对情境本身作太多的具体描述和渲染,以免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每节课总有一定的教学任务,需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包括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创设的情境就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且要比较具体,明确,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及时从生活情境中提炼数学问题,切忌在情境中流连忘返;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情境的趣味性,问题性为教学服务,不能尝浅辄止,把情境的创设只作为课堂的摆设和敲门砖。(2)情境内容的生活化。把情境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体验,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境内容的时代性、新颖性。我们应该动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的信息,智力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该赋予一种时代的气息。比如在学习吨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当小小检查员,对过往的车辆进行超载的检查,检查之后,老师告诉学生,四川省80%的车祸是由于超载造成的。你想对司机叔叔说什么?引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思考。(4)情境形式的多样性。情境的创设要采用多种形式,一般中低段的教学情境创设应与学生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可以直接接触的“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作情境内容,而高段教学情境创设应以与学生直接经验相冲突的对象和“挑战性”的任务为情境内容。教学情境的表现形式也应该多种多样,可以是故事情境、图片情境,也可以是操作情境、活动情境、信息情境和问题情境等等;情境创设的主体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只有当学生主动地寻求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才能为数学知识的应用找到生长点,也有可能进一步探索体会其应用价值。

二、创设开放的师生关系

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不合理,不符合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的教学方法,促进新型的师生教学关系的形成,倡导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师生互动要求教师即要发挥领导者、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又要保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极思考,进行综合性、批判性、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从而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增长才干。师生互动方式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没有固定的模式,更重要的是师生互动的研究应与时俱进没有止境的,师生互动方式优化的研究是一个渐进的动态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地尝试实践、探索总结,做终身学习的示范者和先行者。创设新型师生交往的互动教学关系,新课程标准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体会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在教学中,首先教师必须调整过去教学中的主导角色,变为对学生进行引导;其次要求教师通过网络学习、终身学习来优化自身的知识系统,不断掌握最新学术动态,才能让自己的教学内容不落伍于学生,使自己在教学中更具有主动和优势,才能教会学生学习,引进学生探索,使学生具有终生学习的思想;最后还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及时捕捉学生的变化,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使学习过程更为愉快,学习欲望更为强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联系的情境,使学生人格塑造上突出主导地位,教师要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任,靠得是自己的学识能力以及对学生的关心帮助,而不是教师这一天然职业权威。

三、创设开放的数学课堂习题

开放式教学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促进学生的丰富活动和数学思维,即要求学生的活动和数学思维都得到最深刻的体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给每个学生有充分的自由,使其根据个人的能力、兴趣和爱好得到发展。这使得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展示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每个学生都可以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有利于培养不同水平层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以人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目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有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开放题以它特有的魅力,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实现数学学习的民主与合作。一是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开放性练习题,引导学生冲破常规进行多角度求异,才能不断提高创新水平。如“( ) + ( ) =1,括号里可填什么”的开放题,有的学生填0.2+0.8=1,有的填0.7+0.3=1.还有的填1+0=1,甚至有80厘米+20厘米=1米,20分+40分=1时,1个月+11个月=1年等,这样的题目就让学生进行多侧面多角度的思索,想出不同寻常的答案,发展了学生潜能。二是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内容进行提取、删除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从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如学习完长、正方形的认识后,教师就可以设计一组开放题:根据已知条件找出藏在小动物后面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利用手中的一张正方形纸折出5个正方形,看谁数出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多等,同学们兴致很高,非常踊跃,学习的热情立刻迸发出来,把整个课堂推向了一个高潮。三是设计巧妙的问题开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启封闭的语言,思维之门。这种对问题开放的数学形式能通过轻松愉快的提问游戏使学生在获得解决问题的同时,逐步建立良好的数感,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上一篇:“三段式”课堂教学改革在语文学科中的实践与... 下一篇:线性代数课堂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