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中华商城的启示

时间:2022-09-26 09:33:51

巴西“中华商城”位于圣保罗市中心25街,曾经是南美第一个中国小商品集散中心。东方移民特别是日本人,在圣保罗商业区已经有百年的历史,中国商人则是浙江温州人的天下。今天,“中华商城”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处由台湾人投资管理的大型商业中心,与“中华商城”的衰落形成鲜明的对比,如今这处商业中心最好的位置租金高达1万美元/平方米/年,是中华商城鼎盛时的5倍。

1998年7月,“中华商城”在巴西圣保罗市开业,是温州人在海外办商城的“开山之作”。此后温州人在国外创办的商城相继开业。目前,温州人已经兴办或正在兴办的海外商城包括巴西、阿联酋、荷兰、俄罗斯、越南、美国、孟加拉国、德国、乌克兰、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温州已成为中国内地在海外创办商城最多的地区。

雄心壮志未必衣锦还乡

让我们回到几十年前.由浙江省工商局牵头发起的巴西中华商城在当时算是一项创举,让中国商人能够顺利地“走出去”,1996年年底,浙江省工商局长也亲自赴巴西考察,整个运作算是非常成功的,大批浙江中小投资者得以出国寻找新的财富之地。

一些知情人士回忆说,当时确定了建造中华商城项目,浙江省工商局便将任务派给了温州工商分局,因为温州人最善于在海外创业,他们的生意经全球闻名。项目的集资办法是每家企业出资20万美元,最后在圣保罗采用“租赁+购买经营权”的方式买下了一幢占地4000平方米的4层大型物业,大约花了300多万美元。这构成了“中华商城”的硬件条件。

1998年7月,由首批32家温州民营企业为主的巴西中华商城正式开业。开业前2个月,商城看上去前景还不错,有客户来,有生意做,但是好日子并没有随之而来,相反,连之前的热闹景象也很快消失了。不多久,中华商城的经营户就发现,里外矛盾接踵而来,紧张的时候,巴西警察每天都来商城检查,大大小小都有,冲击摊位,没收货物。因为假冒伪劣的盛行,中国人被认作是不诚信的商人。直到2007年7月,巴西稽查部门仍然多次突袭位于圣保罗25街的中国商街,对其中一些华人商店进行检查,并搬走了部分假冒名牌货物。

一位当时的商户回忆说,“什么风土人情、市场规则,我们一句巴西话也不会说,碰到做生意,就凭一个计算器,噼里啪啦一敲,货卖出去就OK,除了做生意,我们一般就在自己的圈子里,哪儿也不去,许多个体户还在烧煤炉过日子,比在国内落后得多。”

有人形容,圣保罗阳光灿烂,以温州人为首的中国小商人却像躲在山洞里,只是充满渴望地向洞口递送货品,然后在昏暗的火光下清点私人财富的增长,洞外春意盎然、人声鼎沸,他们却无知无觉。

大张旗鼓地开业,悄无声息地关门,中华商城的一片雄心壮志,最后的命运让人唏嘘。商城的失利,让许多小经营户一时间失去了生存根基。

有海外媒体分析指出,所谓商城模式没有从根本上超越地摊模式,仍然是一种放大了的“家庭作坊”,是一种“以业者家庭为基本单位,进行着比较原始的生产和经营的管理模式”。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持生计,一部分情不得已的华人业主进入灰色区域,以粗劣的质量和较低的价格,在与同行的博弈中分得“一杯羹”,这正是引发华商与所驻社会民众各种矛盾,招来一次又一次针对华商的“突发事件”的主要原因。

巴西的移民政策非常苛刻,跋涉重洋前去陌生土地淘金的温州人仅仅凭着一个“敢”字是远远不够的,最后大多数人沦为“非法经营者”。直到2002年,巴西新总统卢拉・达席尔瓦上任,实行大,这些中国非法经营者得到免,并最终得以在当地生存下来,人数超过一百人。

海外中国城的“先天不足”

尽管市场最后没能成功办起来,但中华商城依然有它的价值所在,它带去了一批初次创业的新海外移民,这让中国商品在海外开始有了生存发展的根据地。此后,2001年浙江省政府出台专门意见,明确提出实施全省“走出去”战略,浙商境外贸易热潮由此兴起。到2003年为止,仅浙江民营企业,就已在全球建立市场、分市场40余个,东亚、欧洲、俄罗斯、中东、拉丁美洲等国家和地区均已出现了浙商兴办的专业市场。除了巴西中华商城,还有阿联酋中国商城、迪拜中国商城、喀麦隆中国商城、荷兰中国城、蒙古乌兰巴托正品市场、意大利温州商城、巴黎中国城等。

回过头看历史,一些睿智的浙江商人认为,建造巴西中华商城的大方向没有错,但是在操作手法上却仅仅停留在“外行看热闹”的阶段,前期调研的过程也听取的都是华人圈的意见和建议,影响了决策,“蜻蜓点水”的结果使中华商城最后无疾而终。

海外市场办不好的第二个原因,其实也正是最关键的因素,如果仔细分析一下海外华商的组织构成,细心的人们会发现,主要原因在于“人”。

除了一些固定的华人家族,国外的中国人往往处于一种散乱状态,最早走出去的中国人往往是中小投资者,层次不高,有点类似美国二三十年代的西部淘金热。这些人经过几年打拼,得以落脚,生存的不易让他们有非常强的功利心,经历了各种“非常规竞争”后,中国的许多传统美德在他们身上也消磨殆尽。许多海外商人都会觉得孤独,无法融入当地人的生活,自我保护层越来越厚,这愈发让他们坐井观天,眼界狭窄,最后各自为政。别说融入当地的文化、市场,就连中国人之间,做生意最重要的东西――诚信,也越来越少。

巴西商人罗先生说,自己1995年刚到巴西时,在当地人眼里,中国人的地位很高,有责任心、勤劳、善于持家的中国人很受巴西姑娘青睐,但是随着中国移民的增多,各种问题相继暴露出来,中国人的许多陋习让当地人无法接受,十几年过去了,现在日本人和韩国人的地位早已超过了中国人。

“苍蝇不盯无缝的蛋”,经营户施先生说,“巴西警察喜欢搞敲诈勒索的勾当,这是不成文的规矩,但是中国商户自己如果没有问题,他们还能天天来找茬吗?”

中国商人有很固执的本土意识,这是他们的天生缺陷之一,总以为还在国内做生意,只要有利益就无所顾忌。

西班牙烧了成吨成吨的中国鞋,别说外国人坏,海外的中国商人必须“落地生根”,在哪里做生意,就必须遵守当地的商业规则和游戏法则。一位国外商人曾经毫不掩饰地说过,中国商品价廉物美,我们很喜欢,但是中国人我们不喜欢。出了国门,最好淡化自己的身份,才能尽快融入当地商业文化中去。

应该远离中国传统“官本位”

对于海外市场的这种极其粗放的形态,一位目前仍在巴西经商的宁波商人打了个非常恰当的比喻:政府办市场,就好比在当地挖了个游泳池,然后对商人们说,你们自己去下水锻炼,争取给我拿个世界冠军回来!于是商人们不知水有多深就扑腾扑腾往里跳,谁也没想过,政府部门在建造游泳池的时候,根本没有考虑过配置救生员、救生圈等保护措施,这样的游泳池,怎么可能培养出世界冠军来?

这种由国内地方政府出面组织兴建海外商城的行动,显示了政府为单纯追求“政绩”而不顾市场前景盲目投资,最终导致商城“虚热”,拖累华商自主经营,对人力、资金造成极大浪费。

中国的官本位思想影响深远,海外市场一度是某些政府官员的政绩,“造了不管”或者“造了不会管”,商业有它自身严密复杂的规律,领导层在完全不了解市场的情况下就强势介入,势必导致方向的偏失,再豪华的海外巨轮也注定搁浅。

其实在海外,成功的中国商人并非没有,他们成功的轨迹也许是未来更多海外中国市场想要成功的一个首要因素。

“中国商人要想在国外生存都没有太大问题,但是一定要追求一种平衡的心态,要给自己设定时间和资金界限,问问自己我能亏得起多少时间,亏得起多少资金,如果开头就想着我要赚多少钱,未来的失落就会很大。记住只问耕耘,莫问收成。当你默默耕耘,收成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巴西商人罗先生说道。

上一篇:出租名牌时装你赚面子我赚钱 下一篇:盛世金源商贸城为何“搁浅”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