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中出现的问题

时间:2022-09-26 09:30:55

谈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中出现的问题

摘 要: 文章阐述了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过程中存在的四个问题:首先,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采用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方式虚无化、形式化;其次,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重视新的学习方式,忽视或者抛弃传统的学习方式;再次,课堂过于吵闹,部分教师缺乏课堂调控技巧;最后,部分教师不明确自己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中的角色,对学生活动的点评归纳不到位,成为学生活动的旁观者。

关键词: 学习方式 问题 转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发现、交流合作、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我们从上述表述中可以看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要转变当前在一些课堂中存在的单一的、非自主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这一要求的指导下,全国各地的中小学和广大的教师纷纷行动起来,结合当地、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所教学科的特点,不断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转变。一时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教育教学模式,如洋思模式、杜郎口模式、昌乐二中模式等,这些模式无不体现注重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教育思想。这些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如学生在学习方式、学习态度、情感与兴趣上有了很大的改观,学会了合作交流,学会了认真倾听、欣赏同学的发言,学会了大胆质疑,学会了评价他人的发言与自己的学习,提高了参与课堂的程度,生动活泼了课堂气氛。

在看到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可喜变化的同时,通过多次的听课、评课,我们也可以看到由于受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在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中存在着一些需要关注和不断改进的问题。下面我就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和多次听课、评课中的教学现象,谈谈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采用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方式虚无化、形式化。

有一些教师由于没有摆脱陈旧的教育教学观念和过去自己模式化的教学方法,仍然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对学生学科知识的记忆,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学习方法的习得、学习能力的发展。有的教师错误地认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花架子,可有可无,只有学生会考试,考出好成绩才是硬道理。受这些因素的影响,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理念要求处于一种名存实亡、虚无化的状态。同时,我们在一些课堂上也看到教师所运用或者鼓励学生采纳的新的教学方式或学习方式从表面上看是合乎新教学方式或者新学习方式的要求,但在实质上却与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教学方式相差很大,甚至没什么效果,这种教学方式只是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表面上的特征,而实质性的东西却很少。比如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一些老师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一些教学活动,表面上看学生真的“动”了起来,但当这节课结束后,我们在评估学生到底学了些什么,教师教给了学生哪些知识,完成了哪些目标,教学效果究竟如何时,往往连教师自己也相当含糊,仅仅是为了活动而活动,这样就使学生的活动变成没有内涵的空壳,无法达到活动真正的目的,反而影响到学习效果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重视新的学习方式,忽视或者抛弃传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是转变学生过于接受的学习方式。我们应该认识到新的学习方式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绝不是对立的、水火不容的关系。新的学习方式并不是单纯地否定或者抛弃传统的学习方式,而是强调改变“过于接受”的学习方式。比如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有些知识并不需要通过小组讨论、课堂探究获得,只需要教师适当点拨,让学生接受即可,而在实际的教学中,部分教师由于理解上的偏差,认为传统的学习方式应该完全废除,在新课程改革中应该都是现代的学习方式。比如,我市思想品德学科中考实行开卷考试,有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不让学生记忆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原理,抛弃传统的记忆式的学习方式。任何学习都要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这些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接受、记忆学习,所以,从实质上讲,传统的学习方式对于一些基本知识的掌握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我们考虑的是如何更好地发挥传统的学习方式的优点与长处,使之与现代的学习方式有机地结合,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课堂过于吵闹,部分教师缺乏课堂调控技巧。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后,相当一部分教师都在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注重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其中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小组讨论,所以在有些课堂上,当老师一宣布讨论开始时,学生往往都开始几人一小组大声讨论,根本听不到学生在说些什么,说的内容与要讨论的问题有无关系。在讨论了一段时间后,教师再问几个问题,讨论就结束了。有的教师整节课都在讨论,学生都在说,课堂上闹哄哄的,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确实,新课程倡导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同时,也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随之转变,这种转变反映在课堂上,即课堂气氛比以前活跃,但这种活跃绝不是学生无目的的讨论和活动,而应该是活而不乱,课堂秩序的混乱往往反映出教师缺乏一定的课堂调控的技巧和机智。

四、部分教师不明确自己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中的角色,对学生活动的点评归纳不到位,成为学生活动的旁观者。

新课程实施后,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惟一演员,而是扮演着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新课程要求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但课堂教学却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有的教师布置完任务,学生开始讨论,自己就往讲台上一站,似乎学生的讨论与活动和自己无关,结果学生的各种活动缺乏有力的指导,教师的点评、归纳太少,这在某种程度影响了活动效果。传统的课堂确实存在着满堂灌、一言堂的弊病,但新课程不能由此就否认教师讲授的重要作用,教师上课时需讲多少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的教学情境来确定的,点评归纳是必不可少的。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出现问题也是正常的。只要我们正视这些问题,找出原因,切实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当作新课改的一个重要任务去对待,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提高自己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理解,就一定能够解决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过程中遇到或者出现的问题,就一定能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道路上取得可喜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刘芳总主编.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改的教学观.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6.

[2]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

上一篇:论二语习得中的社会因素 下一篇:素描教学中的精神性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