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大学生公益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时间:2022-09-26 09:16:23

促进大学生公益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公益旅游的不断发展和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公益旅游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旅游方式。为推动大学生公益旅游持续健康发展,提出应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公益旅游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开发丰富多彩的公益旅游产品,拓宽大学生参与公益旅游的管道,以及合理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公益旅游;认知度;公益旅游联盟

[中图分类号] F592.3 [文献标识码]A

“公益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非大众旅游形式,对于大多数的大学生而言还是一个较为陌生的概念,即使是在号称“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全书——百度百科”上,也只有关于“公益旅行”的概念:“公益旅行”也叫“义工旅行”,主张旅行者在旅游中承担一些社会责任,如参与保护野生动植物,或者帮助目的地改善卫生、教育、文化状况。即以旅行之名,行义工之职。再以义工之职,助需要之人。在“公益旅游网”上将公益旅游定义为“公益旅游是一种对当地小区能够产生直接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并且对旅游者及对益游目的地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负责任的旅游形式。”

最早对公益旅游进行明确定义的学者是Stephen Wearing(2001), 他认为“旅游者为了各种原因,以一种被组织的方式作志愿者活动来度假,它包括援助和减轻社会中某些群体的物质贫穷,某些环境的恢复,对社会或环境问题的研究。” 这也是公益旅游近年来被国外学者广泛引用的概念。

随着公益旅游的发展和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其必将成为新一代大学生一种较为重要的旅游方式。因此深入了解和认真研究大学生的公益旅游,并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大学生公益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非常必要。

本文主要立足于提高大学生公益旅游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大学生公益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提高大学生对公益旅游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一)设立专项经费,制定激励政策

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来自于父母每个月提供的生活费,而生活费只能解决大学生的基本生活问题,并不能余出太多供其它开销,因此缺乏旅游经费成了制约大学生参加公益旅游的主要原因。因此,建议政府、学校或社会团体设立公益旅游专项经费,如公益旅游基金等,解决大学生参加公益旅游的资金问题。同时应制订一系列的公益旅游激励政策,例如学校以公益旅游实践换学分、政府为公益旅游提供优惠政策等。以公益旅游专项经费作后盾,并结合一定的激励政策和鼓励措施,不仅能使广大的大学生对公益旅游“心动”,并且能采取相应的“行动”。

(二)利用名人效应,形成影响和带动

当今大学生在选择公益旅游组织时,具有明显的就近性和倾向性,例如大学生大多对学校组织的或优秀的学长学姐推荐的旅游组织更为信赖,因此,可充分利用名人效应,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和带动力。

可选择在社会上有正面影响力的明星作为公益旅游大使,可以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旅游中来。同时,学校、社会公益团体或是旅行社可以进行公益旅游统计,以年度为单位,设立公益旅游“雷锋奖”,评选出“公益旅游达人”等,并且举办经验交流会或者讲座,请获奖者为大学生介绍经验、宣传公益旅游,为参加公益旅游的大学生提供沟通交流和经验分享的平台,无形中会吸引更多的潜在旅游者参与到公益旅游者行列中。

(三)利用各种媒介,加大宣传力度

1.积极与公益组织合作宣传。目前,我国志愿者和公益组织十分活跃,旅游企业可以充当桥梁和纽带,把城市里的志愿者资源和贫困、偏远地区的资源整合起来,通过和这些组织进行合作,利用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服务来扩大影响力。在公益组织利用电视综艺节目、大型表演进行推广时,也可以在表演节目中切入相关主题的宣传活动来宣传公益旅游,这种生动的宣传形式更易于被公众接受。

2.加强网络宣传。在信息化时代,网络的影响力不可低估,但目前公益旅游的网络宣传力度还不够大、影响面不广,远远不能满足公众的需要。所以,应建立专门的公益旅游网站,或是在潜在旅游者比较集中和较为关注的网站,如:校园网站、小区网站、团购网站内设立公益旅游专栏,以此来扩大公益旅游的社会影响力。

3.充分利用高校资源进行有效宣传。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组织的各种大型活动进行宣传。还可在学校成立专门的社团,加强与学生组织的合作,充分利用学校的校报期刊等资源,进行多渠道的宣传和推广。

(四)加强对公益旅游人员的教育培训

随着公益和旅游外延扩大以及内涵加深, 对公益的理解已经不再停留在简单的爱心互助, 而是提升为更专业化、科学化的综合行为,并且公益旅游是将公益与旅游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公益旅游者的专业技能以及纪律要求很高。因此,加强对公益旅游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全面提高其素质,提高公益旅游的效能。

二、开发丰富多彩的大学生公益旅游产品

(一)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公益旅游产品

传统旅游产品中,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遗产通常被开发为观光旅游产品,革命老区也通常被开发为红色观光旅游产品,而忽略了对公益旅游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各地政府、景区景点管理部门及旅行社,应着重研究景区景点存在的公益价值,实施开发符合本地旅游特色的公益旅游产品,并向旅游者加以推广。很多大学生愿意参与保护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珍稀动植物的公益活动。公益旅游不仅符合科学发展观,同时也可吸引大量游客,增加旅游收入。

(二)将经济落后地区打造成为公益旅游目的地

各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景区、景点)和中间商(旅行社、各社会团体)努力将传统旅游产品打造成为公益旅游产品的同时,也可以加强对传统公益活动开展地的旅游商业化打造。仅仅靠志愿者或者义工团队的帮助还远远不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山区师资不足、医疗设备缺乏等问题;经济落后地区只有千方百计提高创收能力,知“鱼”而更懂“渔”,才能从根本上拉动本地区经济健康发展。

上一篇:糯:一个研究中国南方民族历史与文化的视角 下一篇:黑龙江省FDI产业投向存在的问题及策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