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各地市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比较分析

时间:2022-09-26 08:51:04

吉林省各地市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比较分析

摘 要:近年来,科学技术有了迅猛的发展,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也相应的有了极大地提升。吉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属于粮食的生产基地之一。农业是一切的基础,它的生产与发展直接决定了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吉林省各地市在农业机械化的水平上各不一样。该省在发展中应该做好相应的协调工作。本文主要就吉林省各地市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进行了科学地分析和对比。

关键词:吉林省;农业机械化;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农业的发展速度和现代化水平由机械化水平决定。它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农业发展速度,对于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十一五”发展过程中,吉林省各个市在农业上的机械化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可是由于每个省市的发展节奏不一样,导致其机械化水平也出现了极大的不平衡。

1 背景和问题

每个国家都会发展自己的农业,农业属于基础性的产业,是一切产业的核心。农业在世界上的发展历史表明,农业的机械化是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必经的阶段,它是农业得以现代化的重要过程。衡量农业的发展水平有很多的指标,其中农业机械化的程度就是其中的一大指标,而且是极为重要的指标之一。针对不同的地区,其机械化的水平不一样。过去在研究农业的机械化水平时往往都只停留在机械的拥有量上。一般的研究都只会提供一些统计的数据,然后编制一些极为简单地指数,每个地区之间的差异很难从中表现出来。农业的机械化水平通常包含两种研究方法。聚类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在“十一五”期间,吉林省的农业机械的增长率和总量都有了极为明显的上升,特别是针对一些大中型的机引农具和农用拖拉机,其数量和以往相比增加了至少3倍以上。

2 模型方法

2.1 因子分析法

之所以要采用因子分析法,主要是因为它能够有效地进行数据结构的简化,通过科学合理的定量分析能够解构出良好的指标体系,再对评价的对象做一个综合性的评价。对因子进行分析具有如下的过程。

把原始的数据具体化和标准化,这样可以消除变量间的差异,无论是在量纲上或是在数量级上都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标准化数据间的有关矩阵;计算出相关矩阵方面的特征向量和特征值;计算出累计方差的贡献率和方差的贡献率;进行因子的确定。设立多个值为P个因子,然后从这所有因子中取出M个因子,这M个因子中会包含很多的数据信息,在信息的总量超过80%时,就可以取M个因子反映评价的指标;因子的旋转。若实际的意义不是非常明显,或说M个因子难以确定时,需要把因子做相应的旋转,这样可以获得比较明显的含义;通过线性组合来计算各因子的得分,利用估计法或者回归估计法来计算因子的得分;综合性的得分。应该以每个因子在方差上的贡献率当作权重,通过各大因子之间的线性组合来获得综合性的评价指标。

2.2 聚类分析法

所谓聚类分析的方法就是对于研究对象,比如变量或样本,按照性质的相似程度来分类,它属于一种具有统计性质的分析方法,即建立分类。在没有相关知识和先进经验的状况下,按照其在性质方面的亲疏度,可以自动地进行分类。分类的过程中,可以不用事先拟定出一个分类的标准,通过聚类分析法就能够有效地分析数据,对分类的标准有一个客观的决定。

3 进行效果的对比和分析

对吉林省各市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进行对比和分析,发现在“十一五”发展进程中,有9个市的农业在机械化水平上的竞争排名有了非常明显的变化。排名稍微比较靠前的市有延边、白城、白山和辽源。排名相对较落后的有松原、通化、吉林和长春等。唯一没变的是四平市的排名。

对9个市农业的机械化水平进行了分类,在“十一五”开始之时,松原市为第1类;延边、白山、辽源和通化为第2类;白城、四平、吉林和长春为第3类;在“十一五”即将结束的时候,其具体的分类情况又发生了相应的改变。白城、松原和长春市为第一类;四平和吉林市为第2类;延边、白山、辽源和通化市为第3类。和因子分析法相结合得出结果,看出松原农业的整体机械化水平在整个吉林省中相对是较高的。白城和长春的速度也非常快,四平和吉林市的发展速度则相对要靠后。

由于经济和科学技术在不断地变化,吉林省农业的机械总量也随之有了极大的变化。但是不可避免的是,各个市农业的机械化水平难以保持平衡。与此同时,其发展速度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毋庸置疑,不平衡的机械化水平很容易导致地方性的农业经济在发展上出现不平衡的现象,这也给缩小各市农业的收入差距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影响。

现如今农业技术的变迁普遍都会将劳动节约当作取向。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农业的生产速度也在不断地加快,生产总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农业机械的数量和总动力的增加意味着劳动生产率也会有所提高。

4 结语

吉林省各市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不仅可以节省出众多的劳动力,还能让其在生产中创造出更巨大的财富,从而加快农村的发展,帮助农民增收。对于一些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应该加大对其的扶持力度,推进其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提升其装备的应用水平,保证农业机械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从而促进吉林省农业的发展,进而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晓东.吉林西部农业机械化与城市化道路的选择[J].中国农机化,2010(06).

[2] 李骅,尹文庆.农业机械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22).

[3] 杨邦杰,洪仁彪,贾栓祥.农业机械化对农业贡献率测算方法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0(03).

[4] 吴晓涛.对“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装备水平”的理论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0(12).

上一篇:节水灌溉工程中有关水泵问题的探讨 下一篇:浅谈水土保持在华阴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