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CDIO为指导建设《沟通与演讲》精品课

时间:2022-09-26 08:04:39

以CDIO为指导建设《沟通与演讲》精品课

摘要 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对人文素质公共基础课程《沟通与演讲》的课程定位、内容建设、实践教学组织、课程考评方案等进行了全面的思考,提出了省级精品课建设的具体方案。

关键词 CDIO 沟通与演讲 省级精品课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Taking CDIO as a Guide to Constructing the Provincial

Exquisite Course "Communication and Speech"

TAN Manyi, ZHAO Laixuan, LI Min, WEI Xiaoya

(Chengdu Neusoft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1844)

AbstractBased on the idea of CDIO, the authors give a comprehensive thinking about course orientation, teaching content, practice teaching and evaluation program for public course "Communication and Speech", and put forward a construction program of the provincial exquisite course.

Key wordsCDIO; communication and speech; provincial exquisite course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界的最新成果,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进行工程学习。以CDIO理念为指导,在《沟通与演讲》建设精品课程过程中,课程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1 一体化思路下的课程定位

CDIO的核心是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体化,是对传统教育理念和模式的一次突破。比如在课程设置方面,传统的培养思路是,要培养什么能力,就增加哪门课程。实际上,这是治标不治本,解决的是局部问题。而CDIO强调的一体化,就是要一体化地系统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把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贯穿于学生大学阶段的各个方面、各个阶段。

根据CDIO的能力大纲,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要求必须以一体化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期目标。人文素质公共基础课《沟通与演讲》专注于基本的人际团队能力训练,为各专业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图1人际团队能力课程群

基于一体化教育的思路,人际团队能力的培养,不是只开设一门课程就能解决问题,要求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中至少要有几门课程贯穿这个能力要素的培养,形成课程群。课程群中的各门课程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能力的培养也可以各有侧重,共同服务于学生人际团队能力的提升。考虑到东软学院“1321”的学期设置(即一学年被安排成3学期:2学期基于案例的理论教学,1学期的实践教学即小学期)和课程开设以及教学环节安排的具体情况,《沟通与演讲》可以为能力培养提供最基本的知识储备和最基本的技能训练;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学习成果汇报等形式;小学期实践环节、综合实训环节可以通过项目小组、项目答辩等形式为学生人际团队能力的培养共同做出贡献,毕业实习时学生则实际深入企业和社会对人际团队能力进行检验和校正提升。所有课程共同构成了CDIO能力大纲人际团队能力目标培养的课程群(图1)。

在课程群中,其他课程采用了有助于交流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提升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与《沟通与演讲》课程一道有力地促进了人际团队能力的培养,把人际团队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其他课程本身关注的重心在专业技能的理解掌握上,教师的教学更多是从有利于人际团队能力提升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应用中去发现、了解学生对相关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人际团队能力这类跨专业通用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本身可能不是专业教师的最高关注,其基本训练尚需依赖《沟通与演讲》课程。这也凸现了这门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独特地位,在职业核心(关键)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2 能力为本的课程内容建设

CDIO大纲中的人际团队能力包括交流沟通与团队协作,具有跨专业的特点,是工程类专业共有的能力要求。交流沟通与团队协作也是职业核心(关键)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求职竞争的重要条件和入职发展的基本动因和依托,是当今社会的现实需求。交流沟通是人际交往的基本能力,可以有效促进团队融合,构建和谐团队;团队协作依靠交流沟通做保障,为人际间的交流沟通提供必要的条件。两种能力交叉融合、相互作用,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图2“124”课程内容体系

通过课程目标分析和内容整合发现,CDIO人际团队能力培养的核心问题中,主动沟通、协作的意识是前提,听、说的行为是基础,做(把听说应用于社会生活和工作的实践中,即团队协作中)是关键。遵循“与社会需求接轨”这条主线,围绕两大能力目标,根据交流沟通的形式、与人合作的流程,参考两种职业核心能力认证的测评标准,对所涉及到的知识点与技能要素分类,依照能力认知循序渐进的原则,广泛征求行业专家意见,课程组构建了“124”课程内容体系并据此进行了包括教材在内的课程资源建设(图2)。

整个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人际团队能力培养所需的知识点与技能要素为依据,本着“适用、实用、够用”原则,按照交流沟通的形式和团队协作的流程进行了有效整合。

3 面向实践的教学组织

落实CDIO理念,能力本位的课程是以行为为目标、活动为载体、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课程学习需要以感悟为前提,强调学生调动全身心参与教学过程,达成以行为示范来引导行为习惯的改变。一般而言,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探索新的产学合作模式,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为工程人才培养营造更好、更切合工程实际的环境和氛围是可行的思路。教学过程中,课程组进行了以下探索与实践:

(1)以建构主义等现代先进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广泛采用行动导向的多元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情景模拟、活动课程等,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训环节一体化,课内的理论学习和课堂实训按1:1的比例分配课时,切实践行“知识的应用比知识的拥有更重要”的教育理念,实施体验式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2)组建随机异质性学习小组,克服传统在行政班内组织学习小组,学生偷懒“搭便车”的缺陷,引入心理行为训练、历奇(拓展)训练的形式和方法,强化团队学习、体验和分享。

(3)以模块为单元,设置真实项目,让学生以CDIO的方式学习CDIO。单元项目是在课程内基于提升单元能力要素而设计的真实项目。比如在“敢说”模块,要求学生完成的项目是让学生自己参加一次社会调查或经历一次面对其他陌生人际环境的情形(如面试经历),在此基础上完成报告,以详述自己如何突破障碍,与人主动交流建立联系的经过。

(4)主动搭建学生课程实践训练平台。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自主策划,组织面向教学班和全校的演讲、辩论大赛,为学生搭建了课程的实训平台。演讲或辩论的主题包括各种社会热点问题,与学生学习、生活、求职就业紧密相关的各种话题等,演讲、辩论大赛为课程教学搭创设能力训练和展示的真实场景。

(5)整合资源,有效拓展课程教学实训平台。SOVO是学校按照真实的企业环境组建的大学生创业中心,按不同的专业组建虚拟公司,由学生团队按真实企业运营方式进行管理,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ITO、BPO、网站开发以其他真实的业务。包括SOVO和各种学生社团在内的学生群团组织,是真实的CDIO的实践环境,是最大最广阔的实训平台,对学生交流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训练提供了巨大的舞台,为课程实践教学拓宽了平台。在考核中引入加分项和模块作业替代项目,《沟通与演讲》有效实现了课内实训和课外实践的衔接,实现第一课堂向第二三课堂的有效延伸,充分利用了学校和社会的实践教学资源与环境,有效拓展了课程实践平台。

(6)引入职业核心能力认证。与社会接轨,把国家关于职业核心能力的认证引入课程教学,通过在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明确认证置换(免考)或加分的考评机制,实现了认证与教学的有机衔接,使教学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满足企业需要。

4 全过程开放的考核评价

表1《沟通与演讲》课程考核方案

课程的考评方案体现课程的设计理念和思路,是教与学的指挥棒,对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基于CDIO的考评方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这个主渠道的讲授与训练,同时把课外广阔的实训资源、实训环境进行整合,使学生在真实场景中演练,促成学生人际团队能力的提升。为此,《沟通与演讲》课程考评方案的制定确立了如下原则:

(1)突出过程性。人际团队能力反映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课程的教学过程本身就提供了真实的人际交往场景,考评要素应包括过程要素,比如课堂出勤、课堂参与程度、单元项目考核等,并且在结果评价中占有较高的比重,这样才能更客观地反映通过教学中学生人际团队能力的动态发展情况。

(2)反映评价主体多元化。人际团队能力只有通过人际互动才能体现,参与到互动过程中的对象对个体的该方面的能力情况有发言权,课程的考评要考虑利益相关方的反应,评价主体必须多元化。

(3)体现开放性。社会生活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方式,人际交往的范围不断演化,人际团队能力不仅仅表现在固定的或特定的人群之间,存在于开放的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存在于个体所接触到的所有其他对象之间。开放性要求人际团队能力广泛的适应性,也是拓展能力训练实践平台的基本要求。

(4)考评环境复合化。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这里的环境包括考评环境自身。复合化的考评环境本身就是真实的工程环境,对学生系统思维训练,对学生CDIO项目能力提升是一个潜移默化的熏陶。

基于上述原则,课程组拟定了课程考评方案(表1),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附表1:单元项目考核

附表2:加分项目或/单元项目考核替代项

基金项目:成都东软学院课题“CDIO视角下公共基础课程建设的探讨”,项目编号:2011yn06

参考文献

[1]叶伟巍,孔寒冰.基于CDIO理念的产学合作工程教育案例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S2).

[2]尚慧文.CDIO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9(11).

[3]李辉.高职课程CDIO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J].计算机教育,2010(11).

[4]/.

上一篇:高职院校汽车电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下一篇:药家鑫案对高校德育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