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受益者和参与者

时间:2022-09-26 07:27:07

让学生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受益者和参与者

摘 要:校本课程开发离不开教师和学生。 传统的观点认为,校本课程开发只能靠教师,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其实不然,学生不仅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受益者,而且可以成为参与者。

关键词:校本课程;学生参与;开发

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1-015-1

一、打破校本课程的神秘感,克服畏难情绪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开发的课程,它的开发主体当然是教师,教师可以与专家合作,也可以与学生合作。教师开发课程的模式是实践——评估——开发,教师在实践中,对自己所面对的情景进行分析,对学生的需要作出评估,确定目标,选择与组织内容,决定实施与评价的方式。因此,校本课程并不是很神秘的东西。

校本课程开发活动是以学校为基地而展开的由课程设计、课程试验、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重大活动组成的一种系统工程。突出特点是:专业性强、难度大、各有特色。这三大特点要求校本课程的开发须坚持规范性、注意灵活性、强调创新性。这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角色,由一元角色转变为多元角色:从课程“执行者”到课程“决策者”,从课程“消费者”到课程“生产者”,从课程“实施者”到课程“评价者”,角色态度上由被动消极走向积极自主;角色关系上由个体独立走向与人合作。这也决定了校本课程开发难度较大,不象写一份教案那么容易,但教师必须克服畏难情绪,不要让难度束缚自己的手脚。

二、学生参与开发的必要性、重要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基于这一认识,校本课程开发既满足学校和学生的共同发展的需要,关注所有学生的发展需要,也照顾个别学生兴趣和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学的充实,生活幸福,是校本课程也是一切课程的终极目标。所以,让校本课程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具有必然性和重要意义。

让学生与教师一同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举措,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促进教学相长,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比如,如何把成语中蕴含的哲理及其实践意义作为一门校本课程来开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完全可以参与开发。因为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成语或成语故事自孩子学语和记事起,就被父母和长辈们深深地植入了脑海,打上了烙印,成为孩子终生不忘的记忆。随着孩子的成长,日常用语、作文引用,甚至参加相关成语知识竞赛等,使学生对成语有了更多的接触、更深的理解和更广泛的运用。政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从成语的起源、含义、蕴含哲理、实践意义等方面广泛收集材料,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实现政治与文化、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三、如何让学生参与开发校本课程,编写校本教材

1.教师引领,要求具体。

校本课程的校本性决定校本课程必须以适应学校和学生的特别需要为主旨。它的生成要以学校的办学宗旨为依据,以本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别需要为依据。在开发校本课程、编写校本教材的过程中,学校必须以教师为主体,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搞好课程开发的设计,确定课程目标,拟定课程内容的纲目,策划校本教材的编写提纲,分配好教师和学生各自承担的具体任务,在师生的共同协作下完成。

2.分工协作,收集资料。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专业性强、难度大的一项系统工程,仅靠学生是无法完成的,师生如何协作共同开发,需要搞好分工,发挥各自优势和特长,实现优化组合、优势互补。专业性强的内容必须由教师把关负责,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学生人多、信息广泛的优势,动用现代技术力量,做好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学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和深化认识的过程。

校本课程的重要载体是校本教材,没有校本教材,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毫无意义。为了提高编写校本教材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教师还可以将班级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选出一名组长,在小组内进行具体分工,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当然,为了体现公平,教师也应该成为小组中的一员,也便于发挥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

3.小组交流,资源共享。

编写校本教材必须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教师根据各小组收集起来的材料,组织讨论会,各小组由组长或委派一名学生参加书面交流,进行广泛讨论,倾听各方意见,找出不足和遗漏,提出改进措施。教师更要发挥引领作用,指明下一阶段工作方向和工作重点,并确定下一次交流时间和重点内容。这样通过多次反复讨论和交流,材料收集和整理基本完成,各小组可以互换材料,实现资源共享。

4.教师整合,成果展示。

学生收集和整理出的材料还不能算是校本教材,他只能算是半成品,需要教师进一步整合和优化,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和综合,按照校本教材的一般规范要求进行整理、编印,形成具有学校特色、满足学生需要、师生共同参与编写的校本教材,最后进行成果展示,分享收获与快乐。

校本课程开发没有什么神秘感,一旦揭开它的面纱,呈现给我们的都是自己生活的内容;不要把校本课程开发看作是专家的专利、教师的专利,学生是可以信赖的力量,学生的创造力是无限的。

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是两个不同概念,不能混淆。开发校本课程,编写校本教材是一项艰苦复杂的工作,走过来,你会得到一份厚厚的惊喜,感受到师生协作、创造的幸福!

上一篇:浅谈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责任感的途径 下一篇:儒家文化对青少年养成教育的现代价值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