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还是“人根教育”

时间:2022-09-26 07:21:06

家教还是“人根教育”

家教业,在一片禁令和非议声中迅猛发展,表面风光却地位尴尬,一方面家长需求旺盛求师若渴,另一方面老师面对禁令欲罢不能,台上忙完台下忙。家教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记者专访自治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季慎英教授,请她破解家教“怪圈”。

家教成风不正常

记者:目前家教业发展迅猛,您怎么看待家教成风现象?

季慎英:现在不管好孩子、差孩子,也不管富爸爸、穷爸爸,都在请家教,这几乎成了一种时尚,一方面,是家长恐惧心理作怪,害怕自己孩子竞争不过别人,另一方面,学校教育质量不高也是问题。有些老师,将课堂本应完成的教学内容放到课外收钱,成了个人的创收办法。家教所谓的个别教育,给有些孩子养成了依赖心理,不在课堂好好听课,反正回来有家教指导,非得要一个老师盯着他一个人才能学习,任何主动性和独立性都没有,这样的孩子能成才吗?

照理说,偶尔补课也未尝不可,但现在补课成了大面积现象,成为一种常态,就不正常了。许多家教中心,打着名校特级、一级教师的名义,招徕学生,而这些老师就像明星走穴一样,从一个中心到另一个中心,确实收入很高。有很多功课相当好的学生,同时在上奥数班、英语班、物理班、语文班,为了考试多挣一分,失去了很多实践的机会、锻炼身体的机会、全面发展的机会。完全沦为分数的奴隶,这是一种教育的悲哀。

不要做分数的妈妈

记者:家教成风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季慎英:学习好没有错,但不是唯一的。现在的悲哀是家长都在追分,追求升学率,却不知道家庭教育的重点是德育,是人根教育,是教孩子做人的根本是什么,许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家长一心只想让孩子拿高分,上重点,出国留学,有好收入,以为这样自己就可以享福,事实证明是行不通的。光有文凭,无能无德,一样不会幸福。现在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年后仍然充当啃老族,工作要等着父母找,孩子基本的素质品质没培养好,不能吃苦,不知拼搏,没有团队精神,到社会上不受欢迎,这都是分数妈妈、虚荣妈妈和只知抓分的急功近利妈妈造成的。

学习要靠内驱力

记者:您认为应当如何当好现代成功父母?

季慎英:我对于家长依赖家教的做法非常同情,也非常理解。我认为,明智的家长应做好两手准备,一方面应付学校分数要求,另一方面考虑现实社会教育需求,培养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才,唯一的办法,就是德育和智育结合起来。

其实分数和德育并不矛盾,通过德育培养孩子的内动力和学习的内驱力,让孩子树立依靠自己的观念,而不是靠家教,靠外力,这样孩子才会主动学习。靠外力来灌输式学习,永远只是被动学习,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些学习的源动力就从根本上被扼杀了,变成一架学习的机器,何谈创造力的发挥。以人为本,而不是以分为本

记者:您认为什么样的教育观才是科学的?

季慎英:有一句话说得好:光是爱下一代,母鸡也会。我们对孩子的爱不能停留在原始的本能的爱,还需要科学的理性的爱,那就是树立多元化的人才观念,以人为本,而不是以分为本。

对孩子的期望不要太具体、太早,我们的期望应当是总体的,希望孩子生活得从容、健康、幸福、愉快,不要总把孩子放在风口浪尖上,为了一个优秀把所有其他的全部放弃,那就是不把孩子当人,人才是多种多样的,孩子有生理、娱乐、交友、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家长急功近利,盲目于请家教,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想从根本上负责任,也不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上一篇:虚假就业协议,虚增就业率 下一篇:公开课的感觉像演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