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控制要点探讨

时间:2022-09-26 06:16:25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控制要点探讨

摘要:建筑工程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发展,是建筑领域需重视的关键因素。所以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与控制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将通过对建筑工程质量影响的要素进行分析,并因此提出加强控制的对策。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控制要点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师建筑工程在项目进行的阶段中,指导并控制管理与建筑工程质量相关的所有工作项目的活动,一般包括质量目标的制定、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几个方面。

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因素

由于建筑工程具有产品多样性、产品庞大、投入高、生产周期长等特点导致建筑工程质量会受到人力因素、施工工艺、材料设备、施工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人力因素

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人力因素一直是主要影响的因素之一。各单位、各部门的决策层、管理层、操作人员都会对建筑工程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最终会影响到施工工程的整体质量。建筑现场的一线操作工人数量较多,涉及的部门较广,故而难以对每个操作人员进行有效控制。

材料和设备因素

建筑的材料和设备是施工的物质条件。对于材料和设备的采购渠道管理,对材料设备的质量检查都会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最终质量。特别是对于一些砂石、水泥等大量离散型的物质,更加难以有效而全面的进行管理控制。

施工工艺的因素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对各类设备机械的具体操作规范不同,所以根据具体的施工现场采用的方案来确定施工工艺是否先进,施工方案是否合理,施工的具体操作过程是否正确也是会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的[1]。

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重点

施工项目工程资料的管理

施工技术文件是施工项目的理论依据和基础,也是对工程进行检查、维修、管理等过程的重要档案资料。所以要加强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各个阶段的设计文件管理,使技术内容能够满足于项目建设的需求,同时符合国家相关的建筑设计规范要求。还要让项目参与的各个单位、施工、监理等部门正确理解设计意图,掌握关键部分的质量要求,最后,还要加强对各种技术文件的审核和审查,确保项目施工的有效开展。

施工物资、材料和设备的管理

施工的材料、物资、设备是确保施工过程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如果材料的质量达不到标准,那么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所以,要加强对施工相关材料和设备及物资的质量管理,针对工程的特点,对材料的性能、质量的标准,使用范围和施工要求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审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施工项目的组织及过程管理

施工制度是根据项目的目标,制定合理有效的组织机构,并且制定出切实有效可行的规则制定和管理规范,明确不同部门、岗位的职责。同时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关系,确保质量管理活动的正常运行。

成本管理

制定出合法、合规、合情的质量成本管理目标,确保合理的建设成本投入到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要形成对成本运行到各个环节的监督,建立相关的由专业人员组成的监督小组,确保每分钱都花的合理,严格杜绝因为工程成本的压缩而造成的工程质量事故。

施工工艺管理

施工工艺管理是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由于工程产品的多样性,不能按照同一图纸、同一施工工艺、同一生产设备进行重复生产。因此要加强对每个单位工程施工工艺的管理,以“施工准备——施工过程——产品检验”的过程对质量进行控制,具体落实到对施工工程的步骤和操作方法、施工的生产组织进行系统规划[2]。

三、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措施

1、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首先要建立起质量管理体系。为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要成立专门的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该小组主要负责协调施工期间发生的各种重大问题的协调和沟通,还要对工程建设的资金、安全和资金进行监督。

然后要健全管理体系。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要形成组长、副主任组长、技术副主任等分工明确的管理层次,健全质量管理网络,细化责任到每个负责人头上,并且对每个人进行身份备案。

其次是加强制度建设。质量监督管理制度一般包括质量管理制度、学习培训制度、定期检查制度、信息通报制度等。在施工过程中,要组织监理、施工单位参加培训,共同学习相关的质量评估、质量监督、质量检测等技术规范规程,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跟重要的是要加强施工工程的质量控制。积极推行“小业主,大监理”的模式,放权与监理单位,对建筑工程的重点控制放在监理单位的考核上,从监理人员的素质、监理工作开展跟踪措施,从而加大监督力度。这样能有效改善写作关系,提高了监理单位的积极性,同时能够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

2、做好工程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管理工作

事前管理:加强对施工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的培训。对决策者和部门负责人实现质量管理终身责任制,将工程质量与个人的利益挂钩,增强每位管理者的工作责任心。对施工操作人员要进行资格审查,持证上岗。同时加强对建筑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使其掌握相关的建筑规定和操作方法,能够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进行操作。

还要建立和完善治理管理制度,并且要将这些制度贯彻落实到每个人的头上。严格把控材料设备的采购过程和入场检查,对机械设备和规格型号和技术性能进行核对,确保设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事中管理与控制: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分析施工工艺,有效合理的控制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并在施工工程中严格执行。

事后监督与管理:事后验收时质量控制的最后补救措施,因此,在监理发现施工工程质量存在隐患时,应立即暂停工程,对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隐患进行实质性的处理。确保工程在交付使用后的安全性[3]。

四、结论

建筑工程质量由于其产品的特殊性,参与人员较多,所以要求在每个生产环节中的管理人员都要发挥监督管理作用,严格遵循质量监督程序,并且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也要参与监督,发挥各方面的主导性,最终实现工程质量的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吴金洪.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及技术控制要点探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2,(08):79-80

[2]黄科维.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及技术控制要点分析[J].建筑学研究前沿,2012,(07):110-111

[3]刘强.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要点[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1):55-56

上一篇:县域绿地分类的探讨 下一篇:我国旅游地产的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