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华民族优秀教育传统的继承

时间:2022-09-26 05:55:45

浅论中华民族优秀教育传统的继承

中华民族自尧、舜、禹始一直至前清,都有着光辉灿烂的文明,在世界上创造了许多奇迹,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齐名于天下。造纸、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四大发明显赫于世,推动了世界(尤其是欧洲)的资产阶段的迅速崛起,推动了世界生产力的迅速提高。《九章算术》、《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张衡的地动仪,阴历的使用等标志着中国古代的数学、医学、地质学、天文学等发展到了较高的程度。尤其是中国古代出现了许多贤圣,他们细心地、全面地考查国家、社会、人类生活、自然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一部部经典,如《孙子兵法》、《学记》、《大学》、《中庸》、《论语》、《老子》、《周易》、《札记》等,这些经典凝聚着古人说话、办事、为人、养家、治国、平天下的精深哲理,这些哲理,不仅对古人有用,且对现世也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如《孙子兵法》至今仍然是高科技战争的指导原则;计算机采用的二进制原理来自《易经》的启迪等等。可见,中华民族的历史充满了内容极为丰厚的优秀文化。

在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教育内容。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孔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言论记录《论语》里,在该书中孔子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以“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为教学纲领;教学方法遵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的原则;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许多教育思想也是值得研究的。如其“道法自然”的哲学,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就是最好的教育。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以简赅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如其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主张“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即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藏息相辅;提出“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主张“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即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灰心,指出解决问题的路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重视学生的学习,指出“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以上这些优秀的教育理论是很值得当今教育界学习和借鉴的。

当代的中国教育,要立足于世界教育之林,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应该遵从“贯通古今,融会中西,继承借鉴,发展创新”的原则。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之一就是教育工作者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教育传统。只有这样,中国当代教育才具备了发展之根基,前进之动力,才会获得长足的进步。那当代中国教育如何来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教育传统呢?

一、要转变观念

观念是人之行动的内部动力。“五四”运动以来,伴随着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人们对古文越来越陌生,自然对中国古代文化也越来越疏远。相反,现代科学文化则逐渐受到了高度重视。现在,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不但淡忘了中国古代文化,甚至唾弃之,一提及学习古人的东西,就被戏谑地称之为“复古”,认为古代文化没有现代价值。然而现今我们的教育并未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切身的问题是:学生的语文程度不够,涵养不深,人生态度无所依归,理想不敢坚持;感受到社会正义日渐削弱,君子之风日渐远去,短视近利,诈虞日盛;尤其是青少年犯罪率增高,校园暴力事件增多,人心空虚,人生方向感失落。这其实就是整个社会只顾重视科学知识教育,只顾发展经济,而未能相对地提升国民文化教养、伦理道德所必至的后果。而文化教养、伦理道德正是中国传统教育所重之处。古代教育以伦理道德为本,如《大学》所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就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总目标。因此,传统教育并非一无是处,仍有其合理内核,当代的教育只有重视传统教育,继承传统教育中优秀的成分,才能培养出真正才德兼备,推动社会前进的有用人才。台湾工商管理学校校长高正东先生正是怀有崇尚中华民族古代文化及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教育传统之理念,实施“忠信教育法”,始能在办学中获得巨大成功。

二、熟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教育传统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而精深,概括起来可分为儒、释、道三家,其既涵有自然科学知识,更涵盖大量的人文科学内容。作为中华民族的当代子孙,不仅要从观念上认识到古代优秀文化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要深入进去,学习古代文化,学习古典书籍,潜心研究,真正体悟出古代文化中的精髓。可是怎样学古代文化呢?文言文是古代文化的载体,学习古代文化,首先要学好文言文。文言文尽管晦涩难懂,但也得下苦功夫学好它,因为这样才能读懂古文、古书,才能领悟到原汁原味的古代文化的精华。其次,学习古代文化,不仅我们大人要学,更要注重让年轻一代、儿童少年学习古代文化。儿童少年时期是记忆力发展最快的时期,是人一生中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让他们学习文言文,学习古代文化,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更重要的是从小就受到古代文化的熏陶,能达到品行优化、智慧开启、胸怀开阔、精力集中、行为自觉、增强记忆力等效果。再次,学习古代文化,要善于思考,善于鉴别。古代文化中也有许多糟粕,若是良锈不分地一概予以吸收,一概予以应用,则不但达不到引人进步之目的,反而会贻误人生。因此,在学习中我们要注意鉴别出精华和糟粕,对其中的优秀文化加以继承,对糟粕的部分加以批判抛弃。对于儿童少年,由于其分辨识别能力差,在学习古代文化时,成人应为他们选择学习内容,选择古代的优秀文化供他学习。台湾著名学者王财贵博士所推广的儿童读经活动,正是掀起儿童学习中国优秀古代文化的切实举措。

在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过程中,作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从中分析、归纳出优秀的教育传统,理解、掌握优秀文化中优秀教育传统的精髓、内核,以便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能灵活地运用之。

三、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优秀教育传统

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教育传统,除了应具备崇尚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观念,理解消化中华民族的优秀教育内容,更重要的还在于将传统优秀文化灵活地运用于教育实践工作中,并取得教育成效,这才是做到了对中国优秀教育传统的真正继承。如《论语》中提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在工作中就应该教育学生谦虚好学,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补己所短;“学而时习之”“温故知新”,则在教学中要加强复习巩固环节,认识到复习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应注意“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则教学中应注意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考、勤于动脑,同时又要注意学习和积累基本知识。《大学》中提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应以德育为本,德育为首,加强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的教育。《中庸》中提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启示了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引导学生博学多闻,仔细提问,认真思考,善于分辨事物的好坏,注重社会实践。

以上三个方面都实现了,则中华民族优秀教育传统的继承就能逐渐成为现实,当代中国教育之树一旦扎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教育传统这一广阔、肥沃的土壤中,其就会日益壮大,枝繁叶茂,结出累累硕果。

上一篇: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心理问题初探 下一篇:让爱注满每个学生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