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提高英语课堂效率

时间:2022-08-15 06:16:20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提高英语课堂效率

《英语新课程标准》建议英语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只有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可见,师生关系与英语教学相互制约、相互依赖。师生关系的好坏,对英语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只有师生密切配合,才能弹奏出优美的乐章,才能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才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保持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教师要信任学生,做学生坚强的后盾

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与爱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力量,是其他教育因素所不能代替的。教师可通过了解、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和学习的爱好、困难,实现应有的“移情”,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用英语的交往活动,时刻注意学生那段时间中的使用英语能力的进步。师生之间只有在相互理解、信任、接受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良好的关系,学生才能对教师所教学科采取合作的态度,乐于为他们所喜爱的教师而努力学习。

二、教师要给予学生期望与成功

根据“皮格马利翁效应”,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那么,他就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给予肯定、赞扬和鼓励。而学生在得到愉快的鼓励后,会激起对教师的信赖和尊敬,产生上进的信心与决心。如此良性循环,会产生教师所期望的效果。让学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也是融洽师生关系,改善英语学习环境的途径。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情感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学习以及英语文化有积极的感情,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学生正处于向成年转化的特殊时期,也是人生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平等相待,尊重每个学生,尤其要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师生心理协调,提高教学效果。英语教学是师生之间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这是英语教学交际化的这一基本原则所决定的。虽然教学效果的好坏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心理学角度上讲,师生之间的心理协调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问题,这不仅是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问题。而情感是教学中的心理条件之一。笔者很欣赏近代教育家夏丐尊的一句话:“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好,就同池塘的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任课教师要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喜欢,除了要有精彩的教学外,还要有饱满的激情,要用爱来感染学生的情绪,爱是教育的基石,只有对学生充满了热爱之情,学生的品格和智慧才会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才会对所学科目产生兴趣,从而做到自觉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很注重情感教育,即把微笑带到学生身边,对学生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笔者深深体会到只有用爱心来培养,才能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和学科的一种情感,才能在与学生沟通情感的基础上,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由此可见,教师的情绪不仅决定了教师会不会以正确的态度来准备

四、教师应学会反思,敢于自我批评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这种关系本身就是一组矛盾,处理不好就会发生冲突。如有些学生上课不听讲,违反课堂纪律,不交作业,甚至做些影响集体荣誉的事,教师就要对其批评、指责。如果方法不当,就会引起冲突,而解决师生关系冲突的关键是教师。教师应冷静处理,学会扪心自问,进行“心灵盘点”。这样有益于及时知道近期的得与失,思考今后改进的策略。不妨问一问:“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我是否太冲动?采取的方法是否偏激、粗暴?”找出师生冲突的症结和自己思想方法与工作上的不足,并敢于进行自我批评,主动向学生道歉。但是教师不能为了解决师生冲突而放弃原则,屈从于学生的压力。教师应该在检查自身问题的同时,取得学生的理解、支持和帮助,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另外,教师在知识的传授上如出现误差,要及时在课堂上纠正,不能因顾及面子而固执己见,那样会误人子弟,承认错误才能获得学生的好感和信任。课堂上教师应与学生经常交流思想,沟通感情,这样,对于一些问题就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同时学生会感到教师很真诚、很亲近,从心里真正地了解教师,走近教师。

总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正常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是新课程标准与理念的要求。教师要迅速更新教育观念,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充实完善自我,以人为本,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的意识,努力创建平等、民主、和谐、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实现人的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教师要让学生“自由活动、自主探索、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提升”,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保障新《标准》的实施,推动素质教育与和谐教育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上一篇:初中科学学困生转化工作初探 下一篇:实行德育导师制,让后进生重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