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自行车服务体系实施方案

时间:2022-09-26 05:54:38

公共自行车服务体系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体市民中大力推广绿色出行方式,通过建设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逐步缓解市区“行路难、停车难”问题,推进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二、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公司运作、规范经营,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原则,按照“安全、优质、高效”服务要求,实行“统一标准、统一设施、统一平台”和“网络布点、通存通取”管理办法,建设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为广大市民提供免费、便捷、绿色的出行方式。

(二)建设目标。

1年底。先期试点在城区完成无棚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点2处(五堰美乐门前、二汽工人俱乐部)公共自行车数量30辆左右,暂由人工进行管理。

2年底。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服务网点达到20个,公共自行车数量不低于400辆。

3年底。城区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服务网点达到40个,公共自行车数量不低于1000辆,站点覆盖城区公共场所、大型商场、超市、机关单位、大中专院校、社区等人口流量集中地段,基本建成网点布局合理、服务质量优良的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

(三)建设标准。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服务网点实行统一规划。次街道和条件受限路面使用简易棚或无棚式。每个网点安装锁车器原则上不少于20个,实行无人值守。开阔地段,有条件地方建设大型公共自行车枢纽站,可实行有人值守。

三、建设及经营模式

每辆自行车补贴50元。由自行车公司负责管理系统和服务网点的建设,通过招商引资的模式组建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自行车公司)负责市区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建设、运营和管理。市政府对每个站点补贴5万元。购置自行车车辆等有关硬件设施设备,并负责运营管理。

四、服务方式

任何一个网点实现通租通还。今后可视情将公交IC卡与自行车IC卡实现一卡通。公共自行车服务实行1小时内免费租赁,市民凭市民卡或办理自行车IC卡可租用自行车。超过1小时按1元/小时计费,不满1小时按1小时计;使用市民卡租用的需在市民卡电子钱包内存有不少于100元的金额,办理自行车IC卡的需缴纳300元的使用押金。倡导“随用随骑、骑后速还”用车理念,提高公共自行车的使用效率。

五、实施步骤

(一)做好先期试点工作。自行车设置到位。

(二)初明确一家公司负责城区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建设。

(三)中旬以前完成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做好市区初步设点工作,拟建30至40个公共自行车服务站点。

(四)确定网点和建设方案。按照先期试点的原则。确定40个服务网点的建设位置和建设规格,确定建设方案。

(五)组织施工和人员培训。底以前完成相关设施建设。熟悉操作流程,掌握上岗技能。

(六)分阶段完成城区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任务。

六、工作要求

(一)健全组织。

加强运行监管,为加快网点建设。强化运营保障,加大协调力度,市政府成立十堰城区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和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建立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点选址工作组,负责城区服务网点选址确定,并做好点位建设协调工作。

(二)综合配套。

1统筹落实资金保障。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资金。市财政给予每个站点补贴5万元,每辆自行车补贴50元。每年由市财政、交通等部门组织绩效、服务质量考核后,给予一定的奖励。

2明确配套设施用地。城区新建、扩建、改建道路、汽车站、客运码头、公交中心站及首末站、大型文化娱乐场所、大型居住中心、旅游景点和体育场馆等项目时。工程方案设计中要明确配套用地。各区及相关部门在项目审批过程中要严格把关。

3做好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点选址规划工作。各区及相关部门要结合市区道路建设项目。预留用地等工作。新建、改建道路时,要积极创造条件,考虑建设自行车专用道,部分非机动车道路面印上自行车标志标识,增设道路隔离带和防护栏,确保安全。

(三)强化服务。

1提高运作能力。坚持公益性和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前提下。拓宽项目收入来源,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注重服务提升。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服务人员主要通过招聘“4050人员、下岗失业人员等途径解决。培养员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严格管理,规范服务,文明待客,提升品质。

3加强协同配合。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认真履职。互相支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涉及服务网点选址、施工建设等具体环节,要简化手续、提供方便,确保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顺利进行。

4加大宣传力度。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是一项民生工程。为推广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鼓励利用公共自行车开展竞技、健身、旅游等多种活动,倡导低碳、生态、休闲的出行方式。

上一篇:促进林业发展调查报告 下一篇:富民强林建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