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听觉与视觉的双重盛宴

时间:2022-09-26 05:39:29

凯里:听觉与视觉的双重盛宴

诗人说:这里,是人类保存的一支最古老的歌谣;

学者说:这里以美丽来回答苦难;

我说:这里的神秘超越了好奇。

这里,就是凯里。

凯里是苗语音译,直译意为“犁田”,是苗族的一个分支跋山涉水后选择的最后家园,坐落在云贵高原的苗岭深处。如今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是全国少数民族比重最高的城市之一,被誉为“苗岭明珠”。全球十八个生态文化保护圈之一,世界十大“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旅游胜地。

凯里历史悠久,春秋时期,属南蛮国,战国属夜郎且兰国,秦汉属且兰县,元代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土司制度,凯里市境设有凯里长官司,“凯里”这个名字开始走进历史舞台,至今已有七百多年。

巴拉河串起苗寨画廊

巴拉河像一条彩带从大山深处飘来。在巴拉河两岸的万绿丛中,掩映着无数苗寨,苗寨里的飞歌不时从这边唱过去,又从那边唱过来。飞歌在巴拉河上空荡来荡去,使巴拉河成了会唱歌的河。这条会唱歌的河又像一条彩链,它两边依山傍水的寨子就像颗颗明珠,被串成远近闻名的苗寨画廊。

从凯里出发仅二十多分钟,我们就来到了第一个旅游景点――南花。

南花苗寨坐落在巴拉河畔半山腰的苍松翠竹之中,我去时正值夕阳西下,晚霞染 红了鳞次栉比的吊脚楼。因吊脚楼多用杉木而建,远远望去感觉这是一幅挂在山上的画。新修的寨门一面靠山一面临水,从“南花苗寨”几个醒目的鎏金大字下走过,便是苗寨都有的风雨桥。

南花的寨容清亮,层层叠叠的吊脚楼依山体向上延伸,上边为上寨,山脚为下寨。我们没有见到要找的老校长,只见到了他的爱人。都说苗族女人漂亮,可真不虚传。这位老婆婆足有六十多岁了,姿容依然妩媚动人,我惊讶于她头发的乌黑茂密,她说根本不用洗头膏洗头,只是到山上采些植物来洗,我说是皂角吗?她说也不知道,只是从小就这样。更令我惊讶的是她硕大的耳洞,经她同意,我塞了塞,何止是小拇指,中指都能穿过去。这么大的耳洞是怎么打的呀?老婆婆说,从五六岁开始,用针穿的,然后逐渐加稻草,慢慢就这样大了。她笑的很单纯,说的很轻松。

我最喜欢那纯木结构的吊脚楼,特别是那屋檐或窗前挂着的串串玉米、辣椒,让每一个从乡村里长大的人都会想起童年,想起老祖母。

从南花出来往前仅一二公里,就是季刀苗寨。这里的古树参天,百年步道,百年粮仓,百年古树,百年古歌,让我窥见了老百姓的勤劳和智慧,对苗族人民充满了敬意。

“三里一寨,五里一村,巴拉河畔,不用秤称”这是凯里人比较风趣的话。的确,沿着巴拉河往前走,美丽迷人的峡谷风情,会让你的脚步不想停下。

香炉山―默默地守望者

“黔阳第一山”香炉山位于凯里城西13公里处,四周的屏山都在海拔500米以下,唯独它海拔1233.8米,远而观之,其形如香炉,四面峭壁险峻异常。只有唯一的一条小道,可盘旋而上。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平时很少有人上山,它像一幅矗立千年的画被人远远地欣赏。每年六月十九、二十的“爬山节”,香炉山的人如蚂蚁搬家,从山脚一直延伸到山顶,那时,香炉山就成了一首动听的歌了。等待一年也含笑,只要有这么热情的一天做回报。

香炉山上有芳草凄凄,茂林修竹,怪石嶙峋,云雾缭绕处,还有肥田万顷,茶花飘香。所产云雾茶,曾是明清贡品,1952年,还曾送给。

深不见底的腰子洞,盛极一时的玉皇阁遗迹,七仙女的“棋盘”,张秀眉的营地。这一有故事又有佳境的山,如果不是生在西南,而是喜欢炒作的内地,应该早名扬天下了吧?可是,香炉山在乎吗?它像苗族人一样在一角守着自己的幸福足矣。“烟雨迷离不见峰,炉山隐约凯城东,若有若无洵难画,叠叠楼台锁半空”,如此好景,不愁识者。据说凯里已经有计划把它开辟成一个新的景点,要让蚩尤昂立到山顶上,好让这位伟大的先人,俯瞰它留恋的家园。

舟溪因甘囊香而出名

“甘囊香”是苗语的音译,意为:河流下游,神往之地。500年前,吴氏家族在此建芦笙堂。甘囊香芦笙节是农历正月十六到正月二十,民间每年都会举行一个盛大芦笙会,500年来从未间断。

甘囊香芦笙堂现址位于舟溪苗寨的河滩坎子上,由吴氏在“养郜灵”下面建立鼓和芦笙坪。

苗人几千年的迁徙跋涉,忠实伴随他们的是芦笙,它传承在一代代苗族人的生命里,成为一种不朽的民族象征,他们所吹的大小芦笙,每一句的尾音都是一个“谋”,“谋”即是走。你听短裙苗吹的音调:“刀松刀巴木,刀松干也木,刀松刀也干也木”译成汉文为:跟着坡梁走,对坳对坡走,顺坳顺坡走。还有黑苗芦笙的“郎戈郎戈郎戈郎……”,一个等一个,一个等一个,大家一起走。

芦笙在“甘囊香”找到了滋润的土壤,每年春节的芦笙节,是“甘囊香”规模最盛 大的芦笙会,能听到世界上最大芦笙低沉洪亮的吟唱……那时的舟溪河畔,人山人海,人们在这里祭拜心中的神河,寻找本真的爱情……在舟溪新光大寨,我观看了芦笙制作的全过程。

芦笙的制作需要4道工序,笙斗的制作,笙苗的制作,簧片的制作,最后是校音,每一步都是手工操作,支书说制作芦笙,是十八代的传承,这个村的芦笙不仅在黔东南销售,还销往省外乃至东南亚、欧美等国家。

苗族真的是一个以美丽面对苦难,以微笑面对未来的民族。在石青村,我观看了他们的农民画。一个五十多岁叫杨贞星的老人,他的画让我忍俊不禁。其中有一幅画,一男一女两个青年骑在长着夸张的牛角的牛背上,凤凰、喜鹊、蝴蝶、蝙蝠全飞过来了,有的落在牛头上,有的落在牛尾上,最可爱的是,凤凰飞过来吃牛的奶,而牛的奶里有几尾游动的鱼……他的用色鲜艳异常,跳跃的色彩,欢快的色调,非常另类。

革家的神话和西家的传说

革家,麻塘革家寨距凯里市中心20公里,有独立的民族语言,保存着完整的民族习俗和文化,是凯里市待识别的两个少数民族群之一。革家女子服装比较奇特,少女头带红缨帽,结了婚的妇女头戴花冠帕,生过小孩的头上是月亮,未生小孩的是太阳,皆有弓有箭,称射日帽,下着百褶短裙,小腿扎刺绣绑腿。革家男子和女子的头饰上有射日圈,背部也有射日图。神龛上供奉的红弓百箭便是他们对祖先的纪念。原来,革家人是后羿的后代。

看革家妇女,整个一个“花木兰从军”的感觉。原来还真有类似这样的一个故事。哥哥打擂受伤,妹妹偷哥哥的衣服去顶替,居然赢了,哥哥为感谢妹妹,把盛装给了妹妹,所以现在男人女人的服装都是有盔甲的。

西家,西家石龙寨离麻塘革家寨很近,石龙寨四周散布着老虎石、摇动石、碗架石、龙口石、水牛石、背崽石、姊妹石、青蛙石、牛角石等十大天然景点,每个景点都长得玲珑别致,活灵活现。人称“十龙归位”。

不过与之相比,这个居住在山坳里的宁静小山庄更让我着迷。小村四面青山环抱,古树参天,村口荷塘像一片温润的墨玉,让我想起那首名为“荷塘月色”的歌。特别是进村时,居然看到了满树的梨花。在这里本不该是开花季节的十月,让我的心也有花开般的感觉。关于西家的来历,我问了村里的罗支书。他肯定地说,西家是西夏的后代。宋朝时我们罗姓逃到江西,明朝时搬到贵州,现在黔东南有3500人左右,凯里市的西家人有大的活动都要聚会的。西家,女人包头帕,男人穿袍子都是游牧民族的特点。西家原来居住的地方土地广阔,沃野千里,背靠三座大山,但官府定了移民政策,只好携家带口,含泪迁徙。为纪念迁徙的艰难和遥远的故乡,西家妇女头帕一直包成三个角峰。

以往西家人用木桶背水,其习俗来自一个古老的故事,相传明朝时西家人出了一位宰相罗赛俊。罗才识过人,遭到小人妒忌。一次有外国使节向皇上进贡了一对漂亮的金桶,妒者自己弄坏了一只却诬陷说是罗搞坏的,皇上大怒,罗从容应答:“皇上息怒,外国使者送来两只桶,居心叵测,欲与我主平分江山,我砸烂一只惟愿君主一统(桶)天下。”龙颜大悦,但责成西家人只能用一只桶背水吃。西家人这种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

走出西家,我对这个宁静的小山村恋恋不舍真想如那支歌里唱的:“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和你一起守候那皎白月光……”

凯里,这片根植着童话传说的土地,本身就是一个美丽的童话。

上一篇:南腔北调 第3期 下一篇:皮米公仔 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