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三角恋,弃港赴美

时间:2022-09-26 05:05:30

关于中国股市(包括香港)历史上最大的IPO,港交所保住了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名声,却有可能失去整整一代优秀的中国互联网企业。

阿里巴巴决定奔赴美国上市,令扰攘一年多的阿里巴巴“港美三角恋”尘埃落定。3月16日,阿里巴巴集团正式宣布已启动美国上市事宜。尽管上市具体时间表及交易所选择尚未公布,但市场期待不言而喻。由于阿里巴巴的主营业务电子商务触及中国6.18亿网民,并开始进入移动端游戏和即时通讯领域,筹资规模充满想象空间。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计划中的这笔IPO将筹资逾150亿美元,雅虎和其他现有股东将在IPO中出售股票。若阿里巴巴继续推进上市计划,那么可能最早在4月份提交上市申请,最早在第三季度进行IPO。按照与大股东雅虎的协议,阿里巴巴必须在2015年年底前上市。

援引彭博社消息:阿里巴巴集团正在与纽约盛信律师事务所(Simpson Thacher & Bartlett LLP)合作,筹备在美国IPO上市的相关工作。该集团甚至有可能会在本月就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IPO文件。消息人士透露,阿里巴巴集团已经为其IPO交易取了一个“Avatar”(阿凡达)的代号名。公司和投行使用这种代号名的原因是,防止相关文件由于疏忽原因而被无关人士看到。路透社报道了阿里巴巴集团IPO交易的这一代号名。

由于地缘关系和阿里B2B公司上市先例,加之上市成本,港交所一直是阿里集团IPO的首选。然而,由于阿里巴巴提出创新性的“合伙人制度”,即由包括马云在内的合伙人通过提名半数以上董事,以少数持股仍能保证公司控制权的制度,与香港“同股同权”保障投资者权益的核心制度相悖。

经过长达一年多和监管机构的沟通讨论,同股同权的改革仍处于最初期的港交所上市委员会咨询阶段,距离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委员会――香港实质意义的监管机构通过仍是遥不可及。

阿里巴巴2012年6月以五年前的发行价为作价将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01688.HK)私有化,不少市场声音认为马云不应将香港股市作为无息贷款提款机。

李小加去年9月发表的《投资者保障杂谈》,以梦中一人分饰多角的形式演绎了现实的纠结――如何在保障投资者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以及创新吸引互联网公司之前需要建立配套的法制制度。

不可回避的是:阿里赴美上市将面临一系列的挑战。例如,具有200多年历史的美国资本市场,具有高度成熟的机构投资者群体,以及严格的法律体系。美国证券监管制度要求IPO企业的透明程度更高。在启动赴美上市的公告中,阿里也提及“使公司更加透明、国际化”。

目前,阿里的业务绝大部分仍在中国开展,海外业务做得并不出色。淘宝模式、2011年支付宝股权转移事件以及与雅虎的纷争都有可能会影响到美国投资者对阿里的信任与评估,使得阿里遭到集体诉讼和做空的可能性增大。

3月16日,阿里巴巴公开宣布将赴美国上市,香港市场一片哗然。在阿里巴巴宣布上市事宜后,李小加在第一时间回应《第一财经日报》查询,“首先我为阿里巴巴祝福,也同时为香港感到自豪,但现在也绝不能自我陶醉。”

或许,一切皆有可能。

目前,阿里三角恋的第一季剧情是,弃港赴美;第二季剧情或许是,阿里巴巴曾经多次宣布赴美国上市的可能性,所以此次发声也可能是给香港监管机构最后通牒,施加压力。

上一篇:关于联网商店,那些不可不知的事 下一篇:致命的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