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田电法勘探资料解释方法浅析

时间:2022-09-26 04:38:05

煤田电法勘探资料解释方法浅析

摘要:煤田电法勘探资料解释在理论上有一套系统完整的方法,本文结合云南省煤田电法勘探工作的实际,简明阐述了电法资料的解释方法及解释程序,总结经验,结合工作实例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浅析。

关健词:电测深曲线解释方法研究应用

中图分类号:P641.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煤田电法勘探是煤田地质勘探的重要手段,在云南省煤田地质勘探中主要应用于山间盆地,了解基底形态及构造,圈定第三系地层含煤范围的有利地段。在解决这些地质问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勘探目标的赋存状态,地电条件,地形地质背景等主要因素决定了电法解释的多解性,如何结合实际,采取合理的解释方法、程序,使多解性为单解。本文阐述了一些有益的方法、程序的探索,为今后在工作中提高效率,解决实际问题有一定的意义。

2.电测深曲线

2.1 电测深曲线是采取垂向电测深装置进行观测电位差、电流、视电阻率等主要参数,反映垂深变化与视电阻率变化的对应关系的曲线。电测深理论曲线的数学模型是:

ρs= r2∫0+∞T(λ)J(λr)λdλ

式中:ρs为某一水平层的三维视电阻率;

r为电极距;

T(λ)为空间频率λ的函数(即为核函数);

T(λr)为某一水平层的电流密度。

2.2电测深曲线的基本类型有6种(见图1):①上升型(G);②下降型(D);③下凹型(H);④上凸型(K);⑤连续上升型(A);⑥连续下降型(Q)。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表现为各种基本类型的组合。

2.3电测深曲线的基本特征:由数学理论,我们知道曲线有极大值点、极小值点、拐点(分离点),曲线的幅度(宽窄、缓陡),宽度、曲线尾支渐近线与横轴的夹角大小等特点。

3.资料解释的方法、程序

资料解释的方法及程序依次分为六个步骤进行:

3.1 第一步:判定电测深曲线类型,采取数学方法分析曲线的特征,认识点上的电性现象,归纳出电性的变化趋势。

3.2 第二步:绘制每条测线的等视电阻率剖面图,分析剖面线上横向与纵向的电性变化趋势,认识深度方向的异常电性现象;绘制不同深度的等视电阻率平面图,从面上分析不同深度的电性异常体的变化趋势;绘制电测深曲线特征点(极小值、极大值)等视电阻率平面图,从面上分析,提高对低阻异常体、高阻异常体的变化趋势的认识。

3.3 第三步:分析勘探区的地质现象、地质变化规律、地质背景,对区内出露的地层岩性做电性参数测试(包抱褐煤参数、水参数),确定电性特征与地质特征的对应关系,综合电性现象的点、线、面及深度方向的电性特征的变化趋势,进一步认识电性异常地带,归纳出电性特征变化趋势与地质特征变化趋势的统一关系。

3.4 第四步:对曲线进行数学计算(采取求导数、切线法、平均视电阻率法、电性边界条件、S等值原理),得出曲线电性层参数(视电阻率、层数及厚度),对地表、高阻屏蔽的影响进行相关误差分析,用褶积滤波,最小二乘法进行最优化处理,计算出盆地的基底埋深。

3.5 第五步:绘制基底等高线平面图,了解盆地基底形态、埋深、岩性、构造等情况,剖析等视电阻率极小值平面图,认识低阻异常地段,圈定盆地的有利含煤地段。

3.6 第六步:对电法成果进行整体、系统的综合研究,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地质背景与电法现象相结合,地质变化规律与电性变化规律相结合,对电法成果进行对比、调整、修改。

4.工程实例

4.1 勘探区概况

文山县八家寨盆地面积约有3㎞2,宽约1㎞,长约3㎞,盆地呈北西~南东向条带展布。本次电法工作,施测勘探线16条,其中横剖面14条,纵剖面2条,剖面线总长约13.325㎞,实测电测深物理点总数为111个,其中电测深坐标点94个、检查点6个、十字测深点3个、电性参数点8个。

4.2 第一步:通过对矿区电测深曲线分析,盆地内电测深曲线主要有5种曲线类型,分别为:A、KH、HA、HKH、KHK型,其变种曲线为:H、HAA、AKH型,其典型曲线如插图2,通过认识总结出电性现象的4个变化区,1区为:13.5~25ΩΜ、2区为:8.06~130ΩΜ、3区为:27.4~149ΩΜ、4区为:44.0~2859ΩΜ,曲线最低的极小值为8.06ΩΜ,极大值为130ΩΜ。

图2

4.3 第二步:绘制16条勘探线剖面(即等视电阻率剖面图),绘制AB/2=100m、200m、500m、750m、等视电阻率平面图,绘制极小值、极大值等视电阻率平面图,对剖面深度方向、平面图平面方向及上述的4个电性变化区进一步分析再认识、对比、修改。

4.4 第三步:勘探区的地质背景

该盆地是山间断陷侵蚀盆地,盆地西缘有一条主要的断裂所控制,对盆地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盆地南东开阔而北西狭窄,为一不均匀压扭性质的断裂,盆地地层由新到老分别叙述为:第四系(Q)耕植土,第三系(N)含煤地层,法郎组(T2f)砂岩地层,个旧组(T2g)灰岩地层。

经8个岩性参数的测试,结合上述4个电性变化区的认识,得出电性特征与地质特征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电性特征与地质特征对应关系表

4.5 第四步:对曲线进行数学计算,分层点的确定后,算出曲线的电性层参数,即定量解释,得出电性层数。各电性层的视电阻率值,各电性层的厚度。对曲线尾支渐渐线(斜率)分析,结合地质现象变化的规律,认识出个旧组(T2g)灰岩为基底的曲线,尾支抬升角度为35°~45°,以法郎组(T2f)为基底的曲线,尾支抬升角度为:

10°~35°,由曲线的幅度宽度分析,曲线宽、中间幅度小,则认识出由地层Q+T2f+T2g组合;曲线窄、幅度大,认识出地层由Q+T2g组合或N+T2g组合,曲线宽、幅度大,认识出由地层T2f+T2g组合。总结、归纳上述的分析,确定出每个物理点的基底埋深。

4.6 第五步:绘制基底等高线平面图,从面上认识基底形态,埋深变化,基底岩性,构造情况(单点曲线出现“人”型的断拆、拐点幅度大,曲线类型发生变化,等值线密集、扭曲等都是构造的电性现象。)并对等视电阻率极小值平面图的低阻异常区进行初步圈定。

4.7 第六步:对电法成果进行整体、系统的综合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四系(Q)耕植土主要分布于盆地的南东方向母鲁白村的开阔地带,其综合电性为13.5~25ΩΜ,对应电测深曲线H型、A型电性层的第一段,一般厚度为0~20m,第三系地层主要分布于盆地8线至14线狭窄条带状的地段。其综合电性一般为8.06~130ΩΜ,曲线类型为HA、KH型,曲线反映在HA型的中上部,型的段,地层厚度为0~120m,最大沉降厚度为120m(1002号点)。

解释出3条断层,构成断成组,其作用的合力呈逆时针方向,使地层发生了褶皱现象,北西为沉积中心,南东抬高。

认识出等视电阻率在8.06~15ΩΜ之间的低阻区为该盆地的有利含煤地段。共分为两个部分,一个位于盆地的沉积中心,长约700m、宽约65m、面积约0.0482㎞;另一部分位于盆地的次级沉积中心,长约300m、宽约70m、面积约0.0205㎞2,合计盆地的有利含煤面积约为0.0687㎞2。

5. 应用意义评述

煤田电法勘探的资料解释在理论上有一套系统完整的方法,而且在“规程”中也有相应的规定,而在实际工作中,因工作的对象是在变化的,盆地的地质、电性各有特点,按理论上的要求去做,往往解释结果与实际情况误差出入大,为此,既要符合理论规范中的要求,又要提高解释精度,符合实际。本文阐述的方法、程序是我们在多年的工作中不断总结摸索出来的,使用这些方法在解释过程中容易抓住问题的关键,并提高效率。现将其介绍出来供同行之间相互探讨,不对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上一篇:低成本景观设计实例探讨 下一篇:浅析水井坑井田滑覆构造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