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时间:2022-09-26 04:22:23

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摘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是高职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现实要求。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必须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本文结合目前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机制。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必要性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中提出“构建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关键是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高职教育强调的是培养适应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要具备很强的操作技能。要做到这一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是高职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现实要求。

(一)实施校企合作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

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旅游管理专业更是要达40%,这也是人才培养水平工作评估中的指标要求。但旅游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设备有限、资金缺乏、师资薄弱、实习环境不够逼真等问题。校企合作由于将企业的资源引入,故而能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首先旅游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技能训练所需的现场设备、师资或其他条件,并为学生提供就业前企业实际工作的全方位预演,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而且提高了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其次,校企合作还能促进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员工培训,以及指导学生校外实习,不仅能促使教师深入了解旅游企业,而且还能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这样就有助于教师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调整内容,知道“教什么”以及“如何教”;最后,在校企合作中,将企业专家请进学校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参与日常教学,开办讲座等,都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因此,实施校企合作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

(二)实施工学结合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最佳途径

旅游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旅游业的参与和支持,只有紧紧依托产业并与之合作,才能达到良好的培养目标。“边教、边学、边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教师把教学课堂搬到旅行社、酒店、景区去,边教学边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工学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能让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加强对所从事职业的理解,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

二.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及存在问题

(一)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工学结合教育引入我国以来,我国高职院校在借鉴国内外工学结合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实践。目前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开展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主要有:工学交替模式、2+1模式、订单培养模式等形式。

(二)存在的问题

1.企业人力需要与实习教学安排难以契合

旅游企业有明显的淡旺季之分,例如每年的“五一”、“中秋”、“国庆”等假期,以及元旦、春节前后等都是旅游企业经营的旺季,这时候对人才的需求量较大。但一方面由于学校的教学安排都较为固定,很难打乱正常的教学计划为企业提供所需人力;另一方面,企业经营的旺季又往往是公共假期或寒暑假,学生对参加实习的积极性都不高,学校又难于强行安排。最终使得旅游企业在迫切要人时学校难以安排,而学校需要安排学生集中实习时,用人单位对人力的需求量又不大,使得学生的实习单位难以落实。

学校出于人才培养的需要,往往会在各个学期安排短期实习,或是在顶岗实习时期望学生能在各个岗位进行轮换,这样的教学安排往往与企业的需要同样难以契合。一方面旅游企业要对新入职的实习生进行入职和上岗方面的相关培训,另一方面学生熟悉一个新岗位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因而基于考虑培训成本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因,旅游企业在接收实习生时往往对学生在各个岗位的的实习时间有所要求,对于短期实习和频繁更替实习岗位都不愿接受。

2.学生积极性不高

旅游企业工作制度、人力资源制度等对学生参与合作教育影响很大。如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酒店实习时, 大都从事基层服务工作等简单的体力劳动,且少有轮岗,鲜有薪水,学生积极性不高,甚至有的学生在实习结束后不仅没有继续学习的动力,反而对专业学习打起了退堂鼓。

3.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制度不够健全

高职层面的旅游院校,由于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使得与旅游企业的合作更多只是停留在解决学生的实习单位层面。缺乏在在办学宗旨和定位、学科专业建设、课程与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安排、师资培养等育人各环节上的合作。同时,与校企合作配套的管理制度亦为得到重视,相关制度不够健全。

三.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一)建立弹性学分制

学年制下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都是按照学校教学需要,方便进行教学安排制定的。没有从酒店的需要进行考虑,因此在实践中往往很难开展。建立弹性学分制,能很好的解决企业人力需要与教学安排的矛盾,使得工学结合能够得到很好的实施。具体做法如下:一是在开展校外实习前,先与学生、企业签订工学结合实习协议,规范和约束学校、企业、学生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二是根据企业需求,随时调整教学计划,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和学生开展实习的需要,达到校企双赢;三是设置学生企业实习最低学时,要求学生自主合理安排实习时间,参与企业短期实习,只有实习完相应学时,才能修得相应学分。这样就能很好的解决旅游企业在假期等用人旺季,而学生不愿牺牲假期实习的矛盾。

(二)调整课程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旅游企业经营有明显淡旺季,对人力需要不均衡的特点,学校应调整各种课程的先后顺序,实行三先三后:先上专业课,后上文化课;先上技能课,后上理论课;先上企业文化课,后上学校文化课。把文化课与专业理论课放在酒店淡季来上,“只要酒店需要,我们就马上安排学生到酒店顶岗”,“在其不需要时,我们安排学生回校上课”。这样,教学计划就处在一个不断变动的过程中。这样做是麻烦的,然而根据服从企业需要的原则又是必须如此的。当然,如果学生有足够多,可以组成一个乃至几个班级,而对应的酒店处在常年正常经营,那么学校可以把学生分成数量相等的两批,一半到酒店工作,一半在学校上课,定期进行轮换,这样能够减少学校经常调整教学计划的麻烦。

(三)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参与工学结合的积极性

学生在合作教育中既是合作的对象,又是教育的对象,同时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工学结合的所有活动都是围绕着学生进行,学生在合作教育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他们的需求是合作教育正常运行的基本动力。实现带薪顶岗,就是注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明确了学生积极性的特殊意义,充分体现学生的利益。

(四)建立完善的校企业合作、工学结合制度

根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运行的实际需要,不断完善教学、实习、实训以及就业管理制度,为整个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有利保障。如成立“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学生半工半读管理办法》、《实践教学管理办法》、《校企互兼互聘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学生、教师、企业各方面的责任与义务,促进了校企合作更好的进行。

上一篇: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及对策 下一篇:文物保护与发展旅游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