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9-26 04:06:38

贫困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思考

摘要:“以传统农业为主的贫困地区,从总体看,人才科技、基础设施相对滞后,资源品类多,储量小而散,工业发展缺乏亮点,财政增收困难,收支矛盾突出。因此,贫困地区应该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找出一条适合自己本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道路。

关键词: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贫困地区

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0-0032-02

收稿日期:2010-02-28

作者简介:陈丽(1973-),女,河南新蔡人,讲师,从事党建和经济理论研究。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农村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农村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充分体现了我们党认识和把握农村问题的新高度。 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尤其对一个以传统农业为主的贫困地区来说,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村贫困人口多,从总体看,人才科技、基础设施相对滞后,资源品类多,储量小而散,工业发展缺乏亮点,财政增收困难,收支矛盾突出。那么,贫困地区如何从实际出发,突出自身特点建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呢?需要认真思考探索。

1.合理配置金融资源,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后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没有大批资金的注入和财力的支持,这一过程就会相当困难。作为投资主渠道的金融部门,支持和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是他们责无旁贷的义务。但是目前,贫困地区农民贷款难乡镇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难,农村资金外流现象比较突出,农村信用社独木难支,新农村建设涉及基础设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多方面,但信用社由于多方面原因,自身包袱重,相对于新农村建设旺盛的资金需求,就显得力不从心。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中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目前仅限于粮棉油收购资金的供应管理,而对其他政策性业务如对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都没有发挥相应的职能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一项宏伟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联动,密切结合,作为金融部门更应积极主动切实发挥职能作用,支持和服务新农村建设,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构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能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村金融体系,形成政策金融、商业金融和合作金融共同发挥作用的农村金融体系,增大流向农村的资本流入量。其他商业银行和保险业要积极介入农业生产流通领域,在支持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复的过程中,实现企业的自身利益。

2.立足本地实情,发展现代农业,为新农村建设振起腾飞的“翅膀”。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13亿人民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上阔步前进,但也要看到,目前,在我们一些农村还没有摆脱世世代代以“农耕”为生,“土里刨食”为标志的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在整个现代化建设的“大棋盘”中,只有走好农业现代化这个重要的棋子才会出现全盘皆活的生动局面,目前,中国各地农业经济发展不平衡,所以各地选择发展现代农业的模式和切入点也不同不能搞一刀切,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从本地出发,从最有利于农民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着手,持续不断地推进下去。对于我们新蔡县来说发展现代农业首先要转变观念,立足现有特色资源,根据市场需求,发展特色农业、庭院农业、生态农业等,只有这样才能扬长避短。现代农业搞好了穷地方也能成为“聚宝盆”。贫困地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统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壮大产业,培育新农村建设的“支撑”。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新农村建设要新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科学规划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上。发展产业、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原动力,也是新农村建设成果的支撑,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必须以产业增收为其核心,牢牢抓住发展农村生产力这个最为根本的环节,这是新农村建设的硬件。当前,培植新优势产业的范畴经过探索会不断扩大,尤其要在初级农产品加工转化、农产品现代流通、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优势农产品出口、乡镇企业、农村二三产业和劳务输出等方面下工夫。要因地制宜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产品结构。建设农业生态园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既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也是推进农村工业化的主要依托,要积极引导县乡企业和个体经营者与村组能人大户联合经营发展产业,在提升效益的基础上,对村内资源进行整合,组建协会,完善“农户+协会+公司”的运行模式,通过协会引导壮大产业发展规模,形成产业群,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在保证粮食稳定增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养殖业、务工业、工商业、经济林和花卉产业,提高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水平。

(2)夯实基础,筑牢新农村建设的“路基”。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以为农民办实事为切入点,彻底改变农村面貌,同时也为产业增收提供基础保障。当前,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就要着力加强农民最急需的生产生活设施特别是水电路的建设,打好基础设施建设的攻坚战。在农业生产设施方面,要着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发展节水灌溉,加快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加大大型排涝泵站技术改造力度,配套建设田间管网灌溉工程;分片抓好以小型灌区节水改造、雨水集蓄利用为重点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同时,还要大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科学施用化肥,引导增施有机肥,全面提升地力。在农村交通设施方面,要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健全农村公路管护体系。

(3)增加投入,打好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在投入体制机制上,要积极探索建立“政府投入、社会投入和村民自主投入”的新机制,多渠道、多途径筹集资金和物资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财力物力支持。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政府不仅需要倡导、扶持、示范、带动,政府还是投资的主体,必须在较长阶段承担起投资的主体责任。除了政府的统筹投入外,还可广泛动员和利用社会资源,这主要包括:搞好村企合作;建立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鼓励社会捐助的表彰奖励制度。政府在这些方面如能成功引导,有效组织,将为新农村建设凝聚强大的外力。要切实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形成稳定的增长机制。抓紧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抓住当前经济发展较快和财政增收较多的有利时机,着力落实好“三个继续高于”和“一个主要用于”的投入政策,切实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解决农村水利、能源、通信、交通、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的欠账,解决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的短缺。要制定相关政策,为社会力量、社会资金投资农业、农村创造良好环境。

(4)强化培训,造就新农村建设的“新人”。 发展现代农业,主体是农民。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相对偏低的农民素质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瓶颈。正如许多农民兄弟自己说的那样,“盼致富,无思路;想致富,无技术;求致富,无门路。”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强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尽早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培育新型农民,一要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二要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三要坚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着力提高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的科技水平和专业素质,增强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要高度重视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要进一步增加对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老年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5)建立健全农业现代化的公共服务体系,打造新农村建设的“安全阀”。现代农业是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标准化的大农业,需要健全综合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作为支撑和保障,政府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创造健康良好的市场环境和人文环境。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化解农民进入市场的风险,从而增加农民的收益。一是要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要努力提高农业科技研发能力和推广力度。中国农科院的专家测算,对农业科技每1元钱的投入,回报是9.59元。当前,加快完善基层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体系十分关键。要不断增加现代农业科研专项,支持重大农业科技项目,加强国家基地、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建设。继续增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投入,近年来,新蔡县建立了乡村级农民技术员队伍,树立科技示范村。深受农民的欢迎,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此外,还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植物病虫害防治和动物检疫防疫体系,农产品流通体系,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为龙头企业和广大农民提供系统配套的合理服务,减少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冲击,充分调动他们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二是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切实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范围,提高补助标准化,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体系,逐步改善过去那种“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状况。

(6)加大招商力度发展现代农业。经济欠发达区最缺的是资金,发展现代农业最缺的也是资金。要大力争取国家政策性资金投入,贫困地区要立足自身优势,与上级部门对接。要加大农业招商力度,按照“统一规划,集中开发,构筑体系,形成特色”的思路,推出优势项目,形成招商引资整体优势。整合资源,发挥自身优势,精心组织,项目编制,建立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库、着力对项目进行广泛推介。要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级组织的农博会、农洽会等专项招商洽谈会;要积极走出去,开展上门招商和对口招商,加强横向联系,充分利用其他部门的招商资源,拓展农业招商渠道,形成招商合力。要加强领导,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明确涉农的主要单位等部门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专抓农业招商项目。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发挥政府和企业两方面作用,组织多种形式的农业招商活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要有紧迫感,但不可急于求成,必须树立长期奋斗的思想,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地努力,使新农村建设的美好蓝图一步步地变为现实。只要我们坚决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从贫困地区的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去推进,就一定能走出一条独具地方特色的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道路。

上一篇:新闻集团跨媒体整合和集中化经营战略对中国传... 下一篇:农业产业化与农业信息化互动关系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