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喜燕:自助者天助之

时间:2022-09-26 03:41:04

2005年第77届奥斯卡获奖影片《百万美元宝贝》讲述了主人公从普通一人成长为身价百万的女拳王的坎坷经历,而她与父亲之间的爱是贯穿剧情的主线。在该片赢得一片赞誉的同时,在中国,一部亲情成就女拳王的真实“影片”也在上演着。

2006年4月15日,张喜燕在四川成都举行的WBC女子拳王争霸赛中战胜美国女拳王谢尔莉,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WBC金腰带的拳手。她为中国拳击历史翻开了全新的一页,在鲜花与掌声之后,张喜燕向记者娓娓道来她那比奥斯卡获奖影片主人公还要曲折的人生经历。

为圆父梦进体校

从懂事的时候起,张喜燕就承受着其他孩子没有的痛苦。

张喜燕的母亲因糖尿病并发尿毒症长年卧床不起,人被折磨得瘦骨嶙岣。张喜燕的父亲原来是八一队的举重运动员,在一次训练中半月板不慎受伤,手术后就结束了体育生涯。转业成为一名普通的工人。全家的生活和母亲的医疗费用都要靠父亲这100多块钱的工资来维持,一家人窘迫的生活可想而知。

1995年6月,张喜燕的父亲看到哈尔滨体校招生广告,觉得像男孩子一样风风火火的张喜燕是块搞体育的料。他把张喜燕叫到身边,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啊,爸爸原来是一名运动员,因为受伤不能再打比赛了,爸爸把所有的梦想和希望都寄托在你身上了。”张喜燕懵懵懂懂地点点头,她还无法理解父亲对她的希望,她就觉得自己喜欢体育,也爱上体校。

从此,小喜燕与体育结缘,竞走、中长跑、跆拳道,她正经练过不少项目。后来,又阴差阳错地到了拳击队。小喜燕很争气,从到拳击队报道到比赛练了不到40天,就在48公斤级的比赛中拿了个第二。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1998年11月,母亲突然病重。有一天,母亲拉起喜燕的手讲个不停。“孩子啊,你要听爸爸的话,好好学习,好好训练,好好照顾自己。妈妈不在的时候,天冷了记得多穿件衣服。”妈妈的话给小喜燕一种不祥的预感,在她的印象中,母亲从来没有说过这么多的话,更没有这样细心地叮嘱过她。

果真没过三天,母亲就永远地离开了人世。根据东北当地的习俗,小喜燕怀着深深的丧母之痛在家为母亲守灵百天,之后,来不及收拾行李,就回去训练了。

弱肩担起家重担

母亲去世还不到四个月,着急上火的父亲也突然病倒了,严重的脑出血让他苏醒后便瘫痪在床。家庭的重担完全压在了只有19岁的张喜燕身上。

张喜燕辍学了,她要承担起照顾唯一的亲人一父亲的责任。钟点工、服务员、卫生员,只要能挣到钱,不管多少,也不管多脏多累,她都去做。那两年张喜燕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干着最累的活,拿着最微薄的薪水,唯一欣慰的事情就是看着父亲吃一顿自己做好的可口饭菜。她看不清前面的方向,但只有一个信念:照顾好父亲。

2000年1月,张喜燕的一个表姐在医院给她谋了一份差事——给牙科医生当护士,一个月可以赚到300元。听到这个消息,张喜燕想都没想就去上班了。在医院她什么活都抢着干,因为父母身患重病,所以她对病人照顾得无微不至。医院的院长看到眼里,记住了这个男孩子气的女孩,一年后,给喜燕加薪到550元,这也是张喜燕第一次拿到这么多的工资。每月父亲的医药费、家里的日常开支从此有了保证,张喜燕的脸上露出了一年多来都不曾有过的笑容。

不知多少次,父亲询问她还想不想练拳击,想不想去上学。每次张喜燕都说:“爸爸,我只想和您在一起,其他的我什么都不想。”其实,在喜燕心里,还有那么一丝渴望,渴望有一天能够回到体校去学习训练,到世界的拳击台上去夺冠。张喜燕在日记中写道,“我是这么地渴望着,然而我又一直痛苦地失望着。对我来说,人生本应如此,它给我的更多的是残酷。”

后来,一位退役拳击运动员田东在哈尔滨成立了一家拳击俱乐部,他找到了张喜燕,希望她能够到俱乐部打拳。张喜燕很犹豫,一面是喜爱的拳击运动,一面是病重的父亲,她不知何去何从。田东教练了解情况后,来到张喜燕家中,答应每个月给张喜燕600元“工资”,于是,迷途中的张喜燕又兴冲冲地回到了拳击这条跑道上。

谁亲不如父母亲

2002年5月8日,张喜燕背着行李独自踏上了哈尔滨开往沈阳的列车,此行的目的地是沈阳体育学院,一个中国女子拳击的圣地。

当女子拳击项目最终未能进入2008奥运会后,当年如雨后春笋般成立的女子拳击俱乐部纷纷下马,张喜燕所在的田东拳击俱乐部也因田东调走而解散,全国只剩下了沈阳体育学院等几家成绩特别突出的运动队还在坚持,全国从事女子拳击运动的人员也开始了新一轮的优化组合。张喜燕作为黑龙江比较有潜质的苗子,被推荐到沈阳体育学院继续深造。这本来是件值得高兴的事,但张喜燕却无论如何也高兴不起来,她牵挂着病重的父亲。

张喜燕向沈阳体育学院恳求,让她带着父亲过来训练,但沈阳体育学院毕竟是学校,实在没法安排她的父亲。面对父亲的催促,要父亲还是要事业?张喜燕一直犹豫着,去沈阳体育学院的事情也耽误了下来。

后来,父亲的病情出现了转机,可以扶墙行走,也可以简单地做些饭莱,张喜燕这才把父亲托付给邻居,还把田东给她的两千块钱,给父亲留下了1500元,自己只揣上500元,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父亲。

来到沈阳体育学院后,张喜燕马上投入到紧张的训练中,三个月后,将有一次全国拳击比赛,张喜燕的目标就是夺得54公斤级冠军,人生有了目标,让张喜燕感到活出了滋味。但她哪里想到,更大的不幸就在不远处等着她。

就在离比赛还有20天时,队友告诉她,邻居打来电话说,她的父亲又晕倒了,已经被送到医院。张喜燕听后大脑中一片空白,整个人傻在原地。19岁失去母亲,四处打工照顾父亲,如今刚刚21岁,她又要失去父亲吗?唐光大指导头脑冷静,他帮助张喜燕筹了些钱,又把她送上了开往家乡的列车。

父亲第二次脑出血昏迷了整整六天,第四天的时候,父亲曾醒来过10分钟,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是眼睛呆呆地看着病床前焦急的张喜燕。“爸爸,我回来,你高兴不高兴?”父亲握了一下张喜燕的手,算是回答。“爸爸,你一定要安心养病,咱们像第一次一样好起来!”父亲又握了一下喜燕的手,算作答应。“爸爸,还有20天就全国比赛了,我把冠军给您拿回来好不好?”父亲那练过举重的手又有力地握了一下。这时,父亲抬起头,眼睛向门口张望。“爸爸,你是要我回去训练吗?”爸爸握手的力度又增加了几分。张喜燕流泪了。第六天,父亲的病情恶化,高烧414摄氏度。医生通知张喜燕准备后事,并建议她放弃抢救,张喜燕坚决不同意放弃抢救。能让父亲多活一分钟是一分钟,这是她当时唯一的想法。

但父亲最终还是走了。张喜燕此时更明 白了:今后的路全部都要靠她自己来走了,自己必须变得更坚强。

张喜燕重新回到沈阳体育学院,还有十几天就要打比赛了,开始的几天张喜燕过得浑浑噩噩,经常一个人发呆。但后来想到自己对父亲许下的诺言:“拿下这个冠军。”她就又振作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当中。

2002年8月,全国拳击比赛上,张喜燕以绝对优势摘得女子54公斤级比赛的冠军。半个月后,她入选国家队,在湖北石堰进行了两个月的训练后,随队前往土耳其参加第二届世界女子拳击锦标赛。这次比赛让张喜燕一战成名。当站在世界冠军的领奖台上时,张喜燕哭了,像个孩子一样地哭了。而这次夺冠也为她挣得1万8千元的奖金,扣除掉10%的税之后,还剩下16200元。张喜燕用这笔钱还完父亲住院期间欠下的所有债务,最后手里只剩下了700块钱。

张燕喜说她只哭过三次,拿世界冠军是一次,爸爸去世的时候是一次,还有一次是在国家队集训期间过中秋节的时候。当时周围的队友晚上都给家里人打电话,自己却没有亲人。

金腰带告慰父亲

也许是心中装着父亲的嘱托,张喜燕始终有一种紧迫感,当她的状态出现起伏时,她甚至会怀疑自己是不是无法再取得好成绩了。沈阳体育学院的唐光大指导将这解释为一种无依无靠的上进心。

在沈阳体育学院拳击队中,张喜燕是训练最刻苦的一个。有一次她患重感冒,虽然卧床休息,但心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病还没好利索就又跑去训练,而且一练起来就忘乎所以,结果感冒又加重了,训练一会儿就会呼吸困难,张喜燕为此急得快要发疯。后来,到医院一检查发现已经重度肺感染,幸亏就医及时,才避免发展成肺炎。

张喜燕在拳击队中是成绩最好的一个。出去打国内比赛,主教练唐光大都不去现场指挥,张喜燕也能稳稳地拿个冠军回来。女子拳击未能列入奥运会,教练和她又把目光瞄准了职业拳击。她要拿一条金腰带回来,用拳击界最高的荣誉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一般业余拳手改职业拳手都怵体能这一关,业余比赛只有三个回合,职业比赛都是十个或十二个回合,二者相差悬殊。但张喜燕不怕,她平时训练都打十四个回合,而且陪练都是男选手,有时,这些男选手也会败在她的手下。

凭借扎实的基础,张喜燕成功地转型为职业拳手。在她经历过的13场职业比赛中,只输给过一位朝鲜选手,而那次比赛场下的三位裁判两个来自朝鲜,张喜燕以点数少而惜败。

12胜1负,张喜燕为自己积累了足够的挑战资本。2006年4月,她终于获得了梦寐以求的挑战资格。为了准备这场比赛,教练组请来了经验丰富的美国教练为张喜燕进行战前指导,短短的几天接触后,美国教练高声赞叹这位中国拳手的悟性和心理素质,并预言张喜燕可以击败谢尔莉。

在成都举行的拳王争霸赛上,张喜燕从一开始就用灵活的步法和凶狠的击拳压制住了美国拳王,在点数上一路领先,甚至第七、第八个回合的时候还一度想憋重拳击倒对手,急得主教练唐光大在台下不停地叫。十个回合之后,三位裁判一致判张喜燕获胜。

2006年5月1日,张喜燕回到哈尔滨给父亲交骨灰寄存费,她在父亲的骨灰前默默哀悼,那条金腰带就是对父亲在天之灵的最大慰藉。

上一篇:举重三强试石多哈 下一篇:来,认识一下奥运会奖牌!